?作者簡介:2022年博客新星 第八。熱愛國學的Java后端開發者,修心和技術同步精進。
🍎個人主頁:Java Fans的博客
🍊個人信條:不遷怒,不貳過。小知識,大智慧。
💞當前專欄:Python案例分享專欄
?特色專欄:國學周更-心性養成之路
🥭本文內容:構建樹莓派溫濕度監測系統:從硬件到軟件的完整指南
文章目錄
- 引言
- 一、項目概述
- 二、硬件準備
- 1. 樹莓派
- 2. DHT11溫濕度傳感器
- 3. 顯示屏
- 4. 蜂鳴器
- 5. 按鍵
- 6. 面包板和跳線
- 7. 其他配件
- 三、硬件連接
- 1. 樹莓派的準備
- 2. DHT11溫濕度傳感器連接
- 3. 顯示屏連接
- 4. 蜂鳴器連接
- 5. 按鍵連接
- 6. 整體連接示意圖
- 四、軟件環境搭建
- 1. 安裝操作系統
- 2. 更新系統
- 3. 安裝Python
- 4. 安裝必要的庫
- 5. 驗證庫安裝
- 6. 編寫代碼
- 7. 運行代碼
- 五、代碼實現
- 1. 導入必要的庫
- 2. 設置GPIO引腳
- 3. 初始化傳感器和顯示屏
- 4. 定義報警閾值
- 5. 讀取傳感器數據
- 6. 顯示數據
- 7. 按鍵輸入處理
- 8. 主循環
- 9. 完整代碼示例
- 六、功能擴展
- 1. 數據記錄與存儲
- 2. 遠程監控與數據可視化
- 3. 移動應用集成
- 4. 增加傳感器類型
- 5. 用戶界面優化
- 6. 設備管理與維護
- 7. 能源管理
- 總結
引言
在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物聯網(IoT)技術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溫濕度監測作為物聯網應用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廣泛應用于智能家居、農業監控、環境保護等多個場景。溫度和濕度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舒適度,還對農作物的生長、工業生產的質量以及環境的健康狀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樹莓派作為一款功能強大且易于使用的單板計算機,因其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成為了許多DIY項目的首選平臺。在本項目中,我們將利用樹莓派搭建一個溫濕度監測系統,結合DHT11傳感器、顯示屏、蜂鳴器和按鍵,實現實時數據監測、顯示和報警功能。通過這個項目,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溫濕度的變化,還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實踐物聯網技術的絕佳機會。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詳細介紹項目的硬件組成、軟件實現以及可能的功能擴展,帶你一步步構建屬于自己的溫濕度監測系統。無論你是物聯網的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開發者,這個項目都將為你提供有價值的學習體驗。讓我們開始這段探索之旅吧!
一、項目概述
本項目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溫濕度監測系統,能夠實時顯示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并在超過設定閾值時發出報警。用戶還可以通過按鍵來調整報警閾值。
二、硬件準備
在構建樹莓派溫濕度監測系統之前,首先需要準備好所需的硬件組件。每個組件在系統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下面將詳細介紹每個硬件的特點、連接方式以及選擇建議。
1. 樹莓派
選擇建議:
- 推薦使用樹莓派3B、3B+或樹莓派4B。這些版本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和豐富的GPIO接口,適合進行各種物聯網項目。
功能:
- 樹莓派作為系統的核心控制單元,負責處理傳感器數據、控制顯示屏和蜂鳴器,并與用戶進行交互。
連接方式:
- 通過USB電源適配器為樹莓派供電,確保其正常運行。
2. DHT11溫濕度傳感器
選擇建議:
- DHT11是一款低成本、易于使用的數字溫濕度傳感器,適合初學者和小型項目。其測量范圍為0-50°C的溫度和20-90%的濕度。
功能:
- 負責實時獲取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數據,并將其傳輸給樹莓派進行處理。
連接方式:
- DHT11傳感器通常有三個引腳:
- VCC:連接到樹莓派的5V引腳。
- GND: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
- DATA: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4引腳(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他GPIO引腳,但需在代碼中進行相應修改)。
3. 顯示屏
選擇建議:
- 可以選擇LCD(如1602 LCD)或OLED顯示屏(如0.96寸OLED)。OLED顯示屏通常具有更好的對比度和視角,適合在不同光照條件下使用。
功能:
- 實時顯示溫濕度數據,便于用戶觀察和監控環境變化。
連接方式:
- LCD顯示屏通常需要多個引腳連接,包括電源引腳、數據引腳和控制引腳。OLED顯示屏則通常使用I2C接口,連接方式相對簡單:
- VCC:連接到樹莓派的5V引腳。
- GND: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
- SDA:連接到樹莓派的SDA引腳(GPIO2)。
- SCL:連接到樹莓派的SCL引腳(GPIO3)。
4. 蜂鳴器
選擇建議:
- 可以選擇有源蜂鳴器或無源蜂鳴器。有源蜂鳴器只需供電即可發聲,而無源蜂鳴器需要通過PWM信號控制音調。
功能:
- 當溫濕度超過設定閾值時,蜂鳴器發出報警聲,提醒用戶注意。
連接方式:
- 蜂鳴器通常有兩個引腳:
- 正極: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18引腳。
- 負極: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
5. 按鍵
選擇建議:
- 可以使用簡單的機械按鍵或薄膜按鍵。按鍵的選擇應考慮到使用的方便性和耐用性。
功能:
- 允許用戶通過按鍵輸入來調整報警閾值。
連接方式:
- 按鍵通常有兩個引腳:
- 一端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17引腳。
- 另一端連接到GND引腳。可以使用上拉電阻或樹莓派的內置上拉電阻。
6. 面包板和跳線
選擇建議:
- 面包板用于方便地連接各個組件,跳線則用于連接不同的引腳。
功能:
- 通過面包板和跳線,可以快速搭建電路,方便測試和修改。
7. 其他配件
- 電源適配器:為樹莓派提供穩定的電源,建議使用5V/2.5A的電源適配器。
- 外殼:可以為樹莓派和其他組件提供保護,防止損壞。
- 散熱片:如果使用樹莓派4B,建議加裝散熱片以防止過熱。
三、硬件連接
在構建樹莓派溫濕度監測系統時,正確的硬件連接是確保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步驟。下面將詳細介紹各個組件的連接方式,包括樹莓派、DHT11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屏、蜂鳴器和按鍵的具體連接方法。
1. 樹莓派的準備
首先,確保樹莓派已安裝好操作系統(如Raspberry Pi OS),并且可以正常啟動。將樹莓派放置在一個穩定的工作臺上,并準備好所需的工具,如跳線、面包板等。
2. DHT11溫濕度傳感器連接
DHT11傳感器通常有三個引腳,分別是VCC、GND和DATA。連接步驟如下:
- VCC引腳:將DHT11的VCC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5V引腳(通常是引腳2或引腳4)。
- GND引腳:將DHT11的GND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引腳6、引腳9、引腳14、引腳20或引腳25中的任意一個)。
- DATA引腳:將DHT11的DATA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4引腳(引腳7)。
連接示意圖:
DHT11 樹莓派
-----------------------
VCC ----> 5V (引腳2或引腳4)
GND ----> GND (引腳6)
DATA ----> GPIO4 (引腳7)
3. 顯示屏連接
根據選擇的顯示屏類型,連接方式會有所不同。以下是LCD和OLED顯示屏的連接方法:
LCD(1602 LCD)連接:
- VSS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
- VDD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5V引腳。
- VO引腳:連接到一個可調電位器的中間引腳,電位器的另一端連接到GND,另一端連接到5V(用于調節對比度)。
- RS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17引腳(引腳11)。
- RW引腳:連接到GND。
- E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27引腳(引腳13)。
- D0-D3引腳:可以不連接(使用4位模式)。
- D4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22引腳(引腳15)。
- D5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23引腳(引腳16)。
- D6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24引腳(引腳18)。
- D7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25引腳(引腳22)。
OLED顯示屏(I2C接口)連接:
- VCC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5V引腳。
- GND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
- SDA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SDA引腳(GPIO2,引腳3)。
- SCL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SCL引腳(GPIO3,引腳5)。
連接示意圖(以OLED為例):
OLED 樹莓派
-----------------------
VCC ----> 5V (引腳2或引腳4)
GND ----> GND (引腳6)
SDA ----> SDA (GPIO2,引腳3)
SCL ----> SCL (GPIO3,引腳5)
4. 蜂鳴器連接
蜂鳴器通常有兩個引腳,連接步驟如下:
- 正極引腳:將蜂鳴器的正極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18引腳(引腳12)。
- 負極引腳:將蜂鳴器的負極引腳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
連接示意圖:
蜂鳴器 樹莓派
-----------------------
正極 ----> GPIO18 (引腳12)
負極 ----> GND (引腳6)
5. 按鍵連接
按鍵通常有兩個引腳,連接步驟如下:
- 一端引腳:將按鍵的一端連接到樹莓派的GPIO17引腳(引腳11)。
- 另一端引腳:將按鍵的另一端連接到樹莓派的GND引腳。
連接示意圖:
按鍵 樹莓派
-----------------------
一端 ----> GPIO17 (引腳11)
另一端 ----> GND (引腳6)
6. 整體連接示意圖
將所有組件連接在一起后,整個系統的連接示意圖如下:
樹莓派
-----------------------
5V ----> DHT11 VCC
GND ----> DHT11 GND
GPIO4 ----> DHT11 DATA5V ----> OLED VCC
GND ----> OLED GND
GPIO2 ----> OLED SDA
GPIO3 ----> OLED SCLGPIO18 ----> 蜂鳴器 正極
GND ----> 蜂鳴器 負極GPIO17 ----> 按鍵 一端
GND ----> 按鍵 另一端
四、軟件環境搭建
在構建樹莓派溫濕度監測系統之前,首先需要搭建合適的軟件環境。這一過程包括安裝操作系統、必要的庫和工具,以便能夠順利地進行編程和硬件控制。以下是詳細的步驟和說明。
1. 安裝操作系統
首先,確保樹莓派上安裝了Raspberry Pi OS(以前稱為Raspbian)。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進行安裝:
-
下載操作系統鏡像:
訪問Raspberry Pi官方網站下載最新版本的Raspberry Pi OS鏡像。 -
燒錄鏡像:
使用工具(如Balena Etcher或Raspberry Pi Imager)將下載的鏡像燒錄到SD卡中。插入SD卡后,選擇鏡像文件并選擇目標SD卡,點擊“燒錄”開始。 -
首次啟動:
將燒錄好的SD卡插入樹莓派,連接顯示器、鍵盤和電源,啟動樹莓派。首次啟動時,系統會引導你完成基本設置,包括語言、時區和網絡配置。
2. 更新系統
在安裝完操作系統后,建議更新系統以確保所有軟件包都是最新的。打開終端,輸入以下命令: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upgrade
這將更新軟件包列表并升級已安裝的軟件包。
3. 安裝Python
Raspberry Pi OS通常預裝了Python,但可以通過以下命令確認Python版本:
python3 --version
如果未安裝,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
4. 安裝必要的庫
為了與DHT11傳感器和顯示屏進行交互,需要安裝一些Python庫。以下是安裝步驟:
-
安裝Adafruit_DHT庫:
該庫用于讀取DHT11傳感器的數據。可以通過以下命令安裝:sudo pip3 install Adafruit-DHT
-
安裝RPi.GPIO庫:
該庫用于控制樹莓派的GPIO引腳。通常,RPi.GPIO庫已經預裝,但可以通過以下命令確認或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rpi.gpio
-
安裝顯示屏庫:
如果使用OLED顯示屏,可以安裝Adafruit_SSD1306
庫。對于LCD顯示屏,通常使用lcd
庫。以下是安裝OLED顯示屏庫的命令:sudo pip3 install Adafruit-SSD1306
對于LCD顯示屏,可能需要安裝
RPLCD
庫:sudo pip3 install RPLCD
-
安裝I2C支持(如果使用I2C接口的顯示屏):
確保I2C接口已啟用。可以通過raspi-config
工具啟用I2C:sudo raspi-config
在菜單中選擇“Interfacing Options”,然后選擇“I2C”,啟用它。完成后,重啟樹莓派。
5. 驗證庫安裝
在終端中輸入Python交互式環境,驗證庫是否成功安裝:
python3
然后嘗試導入庫:
import Adafruit_DHT
import RPi.GPIO as GPIO
import Adafruit_SSD1306 # 如果使用OLED
# 或者
from RPLCD import CharLCD # 如果使用LCD
如果沒有錯誤提示,說明庫安裝成功。
6. 編寫代碼
在完成軟件環境搭建后,可以使用文本編輯器(如nano、vim或Thonny IDE)編寫Python代碼。創建一個新的Python文件,例如temp_humidity_monitor.py
,并將后續的代碼邏輯寫入該文件。
nano temp_humidity_monitor.py
7. 運行代碼
在編寫完代碼后,可以通過以下命令運行Python腳本:
python3 temp_humidity_monitor.py
確保在運行代碼之前,所有硬件連接都已正確完成,并且樹莓派已正常啟動。
五、代碼實現
在完成硬件連接和軟件環境搭建后,接下來是實現溫濕度監測系統的核心部分——編寫代碼。本文將詳細闡述如何使用Python編寫代碼,以實現溫濕度的讀取、顯示、報警和用戶交互功能。
1. 導入必要的庫
首先,在代碼的開頭導入所需的庫。這些庫將幫助我們與DHT11傳感器、顯示屏和GPIO引腳進行交互。
import Adafruit_DHT
import RPi.GPIO as GPIO
import time
from Adafruit_SSD1306 import SSD1306_128_64 # 如果使用OLED
# from RPLCD import CharLCD # 如果使用LCD
2. 設置GPIO引腳
接下來,設置GPIO引腳的模式和初始狀態。我們需要定義蜂鳴器和按鍵的引腳。
# GPIO設置
GPIO.setmode(GPIO.BCM) # 使用BCM引腳編號
buzzer_pin = 18 # 蜂鳴器引腳
button_pin = 17 # 按鍵引腳
GPIO.setup(buzzer_pin, GPIO.OUT) # 設置蜂鳴器引腳為輸出
GPIO.setup(button_pin, GPIO.IN, pull_up_down=GPIO.PUD_UP) # 設置按鍵引腳為輸入,并啟用上拉電阻
3. 初始化傳感器和顯示屏
初始化DHT11傳感器和顯示屏。這里以OLED顯示屏為例,LCD顯示屏的初始化方式會有所不同。
sensor = Adafruit_DHT.DHT11 # 定義傳感器類型
dht_pin = 4 # DHT11數據引腳# 初始化OLED顯示屏
disp = SSD1306_128_64(rst=None) # 創建顯示屏對象
disp.begin() # 初始化顯示屏
disp.clear() # 清空顯示屏
disp.display() # 刷新顯示
4. 定義報警閾值
設置初始的溫濕度報警閾值,并定義一個函數來檢查報警條件。
# 初始閾值
threshold_temp = 30 # 溫度閾值
threshold_hum = 70 # 濕度閾值def check_alarm(temperature, humidity):if temperature > threshold_temp or humidity > threshold_hum:GPIO.output(buzzer_pin, GPIO.HIGH) # 啟動蜂鳴器else:GPIO.output(buzzer_pin, GPIO.LOW) # 關閉蜂鳴器
5. 讀取傳感器數據
定義一個函數來讀取DHT11傳感器的數據,并處理可能的讀取錯誤。
def read_sensor():humidity, temperature = Adafruit_DHT.read_retry(sensor, dht_pin)if humidity is not None and temperature is not None:return temperature, humidityelse:print("Failed to retrieve data from humidity sensor")return None, None
6. 顯示數據
定義一個函數來在OLED顯示屏上顯示溫濕度數據。
def display_data(temperature, humidity):disp.clear() # 清空顯示屏disp.text(f'Temp: {temperature}C', 0, 0) # 顯示溫度disp.text(f'Hum: {humidity}%', 0, 10) # 顯示濕度disp.display() # 刷新顯示
7. 按鍵輸入處理
定義一個函數來處理按鍵輸入,以便用戶可以調整報警閾值。
def adjust_threshold():global threshold_temp, threshold_humwhile True:if GPIO.input(button_pin) == GPIO.LOW: # 檢測按鍵按下threshold_temp += 1 # 增加溫度閾值threshold_hum += 5 # 增加濕度閾值print(f'New Temp Threshold: {threshold_temp}C')print(f'New Humidity Threshold: {threshold_hum}%')time.sleep(1) # 防止多次觸發
8. 主循環
在主循環中,讀取傳感器數據、檢查報警條件、顯示數據,并處理按鍵輸入。
try:while True:temperature, humidity = read_sensor() # 讀取傳感器數據if temperature is not None and humidity is not None:print(f'Temperature: {temperature}°C, Humidity: {humidity}%')check_alarm(temperature, humidity) # 檢查報警條件display_data(temperature, humidity) # 顯示數據adjust_threshold() # 調整閾值time.sleep(2) # 每2秒讀取一次數據except KeyboardInterrupt:GPIO.cleanup() # 清理GPIO設置
9. 完整代碼示例
將上述所有代碼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Python腳本:
import Adafruit_DHT
import RPi.GPIO as GPIO
import time
from Adafruit_SSD1306 import SSD1306_128_64 # 如果使用OLED# GPIO設置
GPIO.setmode(GPIO.BCM)
buzzer_pin = 18
button_pin = 17
GPIO.setup(buzzer_pin, GPIO.OUT)
GPIO.setup(button_pin, GPIO.IN, pull_up_down=GPIO.PUD_UP)sensor = Adafruit_DHT.DHT11
dht_pin = 4# 初始化OLED顯示屏
disp = SSD1306_128_64(rst=None)
disp.begin()
disp.clear()
disp.display()# 初始閾值
threshold_temp = 30
threshold_hum = 70def check_alarm(temperature, humidity):if temperature > threshold_temp or humidity > threshold_hum:GPIO.output(buzzer_pin, GPIO.HIGH)else:GPIO.output(buzzer_pin, GPIO.LOW)def read_sensor():humidity, temperature = Adafruit_DHT.read_retry(sensor, dht_pin)if humidity is not None and temperature is not None:return temperature, humidityelse:print("Failed to retrieve data from humidity sensor")return None, Nonedef display_data(temperature, humidity):disp.clear()disp.text(f'Temp: {temperature}C', 0, 0)disp.text(f'Hum: {humidity}%', 0, 10)disp.display()def adjust_threshold():global threshold_temp, threshold_humwhile True:if GPIO.input(button_pin) == GPIO.LOW:threshold_temp += 1threshold_hum += 5print(f'New Temp Threshold: {threshold_temp}C')print(f'New Humidity Threshold: {threshold_hum}%')time.sleep(1)try:while True:temperature, humidity = read_sensor()if temperature is not None and humidity is not None:print(f'Temperature: {temperature}°C, Humidity: {humidity}%')check_alarm(temperature, humidity)display_data(temperature, humidity)adjust_threshold()time.sleep(2)except KeyboardInterrupt:GPIO.cleanup()
六、功能擴展
在完成基本的溫濕度監測系統后,可以考慮對系統進行功能擴展,以提升其實用性、靈活性和用戶體驗。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功能擴展建議:
1. 數據記錄與存儲
功能描述:
將實時監測到的溫濕度數據記錄到文件或數據庫中,以便后續分析和查看歷史數據。
實現方法:
-
文件存儲:可以將數據以CSV格式存儲到本地文件中。每次讀取數據時,將溫濕度值和時間戳寫入文件。
示例代碼:
import csv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def log_data(temperature, humidity):with open('temperature_humidity_log.csv', mode='a') as file:writer = csv.writer(file)writer.writerow([datetime.now(), temperature, humidity])
-
數據庫存儲:使用SQLite或MySQL等數據庫存儲數據,便于進行復雜查詢和分析。
示例代碼(使用SQLite):
import sqlite3# 創建數據庫連接 conn = sqlite3.connect('sensor_data.db') c = conn.cursor() c.execute('''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readings (timestamp TEXT, temperature REAL, humidity REAL)''')def log_data(temperature, humidity):c.execute("INSERT INTO readings (timestamp, temperature, humidity) VALUES (?, ?, ?)",(datetime.now(), temperature, humidity))conn.commit()
2. 遠程監控與數據可視化
功能描述:
通過網絡將溫濕度數據上傳到云端,用戶可以通過網頁或手機應用進行遠程監控。
實現方法:
-
使用云服務:可以使用MQTT、HTTP API等協議將數據發送到云服務(如ThingSpeak、Adafruit IO等)。
示例代碼(使用HTTP POST):
import requestsdef send_data_to_cloud(temperature, humidity):url = 'https://api.thingspeak.com/update'params = {'api_key': 'YOUR_API_KEY','field1': temperature,'field2': humidity}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arams=params)print(response.text)
-
創建Web界面:使用Flask或Django等框架創建一個簡單的Web應用,實時顯示溫濕度數據和歷史記錄。
3. 移動應用集成
功能描述:
開發一個移動應用,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溫濕度數據,并接收報警通知。
實現方法:
- 使用Firebase:將數據存儲在Firebase數據庫中,移動應用可以實時獲取數據。
- 推送通知:使用Firebase Cloud Messaging(FCM)實現報警通知,用戶在手機上接收到溫濕度超標的警報。
4. 增加傳感器類型
功能描述:
除了溫濕度傳感器外,可以增加其他類型的傳感器,如光照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提供更全面的環境監測。
實現方法:
- 光照傳感器:使用光敏電阻或BH1750傳感器,讀取環境光照強度。
- 氣體傳感器:使用MQ系列傳感器(如MQ-2、MQ-7等),監測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濃度。
5. 用戶界面優化
功能描述:
改善用戶界面,使其更加友好和直觀,提升用戶體驗。
實現方法:
- 圖形化界面:使用Tkinter或Pygame創建圖形化用戶界面,顯示實時數據和歷史記錄。
- 多語言支持:為系統添加多語言支持,方便不同語言的用戶使用。
6. 設備管理與維護
功能描述:
實現設備的遠程管理和維護功能,用戶可以通過界面進行設置和更新。
實現方法:
- 遠程配置:允許用戶通過Web界面或移動應用調整報警閾值、傳感器類型等設置。
- 固件更新:實現OTA(Over-The-Air)更新功能,方便用戶更新系統固件。
7. 能源管理
功能描述:
優化系統的能源管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實現方法:
- 低功耗模式:在不需要實時監測時,進入低功耗模式,減少能源消耗。
- 太陽能供電:考慮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為系統供電,適合戶外環境監測。
總結
通過本項目,我們成功構建了一個基于樹莓派的溫濕度監測系統,利用DHT11傳感器、顯示屏、蜂鳴器和按鍵,實現了實時數據監測、顯示和報警功能。通過詳細的硬件連接和軟件實現步驟,用戶不僅能夠掌握物聯網技術的基本原理,還能提升動手能力和編程技能。此外,項目中提出的功能擴展建議,如數據記錄、遠程監控、移動應用集成等,進一步拓寬了系統的應用場景和實用性,為用戶提供了更全面的環境監測解決方案。希望本項目能夠激勵更多的開發者探索物聯網的無限可能,推動智能家居、農業監控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發展。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開發者,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啟發。
??碼文不易,本篇文章就介紹到這里,如果想要學習更多Java系列知識,點擊關注博主,博主帶你零基礎學習Java知識。與此同時,對于日常生活有困擾的朋友,歡迎閱讀我的第四欄目:《國學周更—心性養成之路》,學習技術的同時,我們也注重了心性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