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前言
1 歸納
2 電容式
3 電阻
前言
ESC 接地問題由 3 種形式的 ESC 信號/耦合問題組成,即電阻、電容和電感。在制造飛機時,應考慮這三個因素。
1 歸納
這是電流突然變化導致系統中出現大電壓尖峰的趨勢。電源系統中的電感主要是由 ESC 和電池之間的正極和負極引線形成的回路大小引起的。因此,連接到 ESC 的電纜越長,電感就越高。然而,降低電感的最重要考慮因素是確保正極和負極電源線保持非常靠近。這可以通過將兩者輕輕扭轉在一起來實現,大約每 10 到 20 厘米扭轉一圈。一根 10 厘米長、電線之間有較大間隙的引線比一根1米長、正負線之間有最小間距的引線具有更高的電感。
高電感就像房子管道中的水錘。每次 ESC 關閉 ESC 尖峰輸入端的電壓。在極端情況下,這可能會損壞輸入電容器或 FETS。這種噪聲會直接導致信號檢測問題或換向檢測問題。這些電壓尖峰也可能通過與 PWM 信號線的電容耦合間接導致信號檢測問題。(這些尖峰被 ESC 輸入端的大電容器吸收,因此斷開的電容器線會使這種噪音更加嚴重)。
2 電容式
電容耦合問題是大功率線或其他設備(如無線電發射機)中的電壓尖峰耦合到 PWM 線的結果。ESC 的設計具有高阻抗端子,并且在 ESC 輸入端沒有有效的濾波器,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這種影響。由于需要更高的數據速率,基于 BLHeli 的系統往往具有更少的濾波。雙向系統使有效過濾這種噪聲變得更加困難。
通過使用扭曲的 PWM 信號線,電容耦合被最小化,因為噪聲源往往與地線和信號線均勻耦合。避免將 PWM 線布線在無線電發射機或激光雷達旁邊也是一種很好的做法。
這種耦合線路的一個常見來源是連接到 ESC 的電源線非常接近。這是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因為這些電線通常必須在與電源相同的空間中行進。在這種情況下,信號和接地雙絞線是唯一可行的選擇。其他緩解措施側重于降低該噪聲源的幅度(降低電源線中的電感,并在 ESC 處增加額外的電容)。
3 電阻
這是一種不太為人所知的耦合機制,但在許多飛機中很常見。問題源于接地或黑線不是 0.0 V 的簡單事實。如果電池的負極子彈頭連接器為零伏,則接地線上的所有其他點將處于更高的電壓,具體取決于流向電池的電流有多大。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電流將通過所有可用的接地路徑流回電池,而不僅僅是最短的路徑。
大多數多旋翼飛機都有 4 到 8 個 ESC,能夠吸引非常高的峰值電流。該電流必須流回蓄電池,并根據阻抗在主電源接地和信號接地之間分配。22 AWG 導線的阻抗約為每公里 48 至 67 歐姆,而14 AWG 導線為 8 至 12 歐姆。這意味著,對于相同長度的電源線和信號線,每 7 安培的電流消耗,14 AWG 導線將有 6 安培,22 AWG 導線中有 1 安培。然而,所有這些信號線都會回到自動駕駛儀,然后通過 2 到 4 根 28 英寸 AWG BEC 接地線。28 AWG 導線的阻抗為每公里 200 至 280 歐姆。
與電池相比,自動駕駛儀?BEC 線中的接地回流電流的影響是自動駕駛儀的接地電壓增加。這通常會導致電流和電壓測量值讀數偏低。
與 AutoPilot 相比,ESC 信號接地線中的顯著電流會增加 ESC 的接地參考。這使得信號線的峰值電壓看起來更低。特別是在使用 3.3V 信號時,這會將信號降低到被解釋為低狀態的程度,從而改變油門水平或中斷數字系統中的通信(can 是差分的,因此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它沒有接地參考)。
那么,從實際角度來看,這一切意味著什么…
- 盡可能多地將負極和正極電源線連接到相鄰的任何組件(接觸);
- 避免正極和負極電源線之間出現回路和大間隙;
-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ESC 可能需要額外的電容;
- 使用扭曲的 PWM 線,以盡量減少與高阻抗信號線的電容耦合;
- 如果可能,當存在長距離運行時,使用 5V 信號;
- 避免在其他 ESC、ESC 接線和收音機等嘈雜部件旁邊布線;
- 在可能的情況下,在自動駕駛儀和系統接地之間添加額外的接地連接;
- 確保所有連接、焊點、子彈、插頭等清潔并接觸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