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什么?
華為如何定義數字化轉型?
為什么做數字化轉型?
怎么做數字化轉型?
華為IPD的最佳實踐之“金蝶云”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什么?
先看一下案例,華為經歷了多次戰略轉型,它是如何在危機中成長,涅槃重生?
1998年,當時的華為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從一個以技術為中心的產品戰略轉向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戰略,并且在不斷轉型過程中從產品又走向了解決方案。第一次戰略的轉型僅僅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戰略的變化。當時,對標海外的競爭對手,而競爭對手涉及七八個國家,同時對標這么多對手,又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這就造成大量的開發浪費,使得產品上市時間慢,質量不能保證。為了生存,華為就引進了IPD體系,目的是來解決產品問題。產品方向到底是什么?是做正確的事重要,還是正確的做事重要?華為第一次的IPD變革試點失敗了,因為找不著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沒有一個人真正為這個產品的成功負責。
2002年,華為的全球化戰略啟動了,這一年的華為內外交困,第一次出現了收入的負增長,因此不得不從國內走向了國際化,進而形成了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大平臺支撐的目的在于讓呼喚炮火的響應速度更快,不要什么都到公司總部來響應。
2008年,任總曾講:任何先進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只有轉化為客戶的商業成功才能產生價值。在產品投資決策上,我們堅持客戶需求導向優先于技術導向,要在深刻理解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對產品和解決方案進行持續創新,這樣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才會有持續競爭力。
2009年,任正非在銷服體系大會上曾講,我們后方配備的先進設備、優質資源,應該在前線一發現目標和機會時就能及時發揮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擁有資源的人來指揮戰爭、擁兵自重。誰來呼喚炮火,應該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
2012年,華為董事會上曾明確,不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也不以其利益相關者(員工,政府,供應商等)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而堅持以客戶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觀,驅動員工努力奮斗。在此基礎上,構筑華為的生存。對企業來說,在面對生存還是發展的困境時,要認清大局,努力把握企業發展的主動權,不能被競爭對手、資本市場所控制。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會帶來短期利潤的增長,但會損失我們追求市場領導地位的長期目標;追求市場領導地位,可能會帶來短期利潤的下滑。為此,我們要做的是在這二者之間做好權衡和取舍。
2013年,華為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戰略發布,從B2B走向B2C和B2B,價格競爭轉為價值競爭,適應客戶變化帶來了運作模式變化。華為這一次轉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標志性事件是從商業大客戶轉到了終端客戶。自從智能手機iPhone時代的到來,手機功能日漸齊全,更新迭代非常快,使得整個行業的價值鏈發生了翻轉。華為敏銳關注終端的發展和隨著業務的拓展,快速從以前的設備商轉去做手機消費端了。
華為如何定義數字化轉型?
華為對數字化轉型定義,即通過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深入運用,構建一個全感知、全鏈接、全場景、全智能的數字世界,進而優化再造物理世界的業務,對傳統管理模式、業務模式、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和重塑,最終實現業務成功。
為什么做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創造長期價值,具體如下:
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借助AI技術,改變其實現目標的方式、方法和規律,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減少人工和時間成本,優化客戶服務與體驗、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數字化轉型可以通過優化企業的客戶服務和體驗,提升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動和信任度,從而增加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對企業擁有的獨特的、長期性的、強有力的資源和能力,使其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具有優勢,并以此獲得相對于競爭對手更好的市場地位、更高的利潤和更多的客戶。
怎么做數字化轉型?
第一部分:聚焦戰略,設計藍圖
數字化項目如何落地?如何賦能業務增長?
離不開戰略規劃和藍圖設計。
美國90%以上的企業家認為:“最占時間、最為重要、最為困難的事就是制定戰略規劃。”
數字化轉型-框架設計
- “1套過程管理”:規劃,實施,迭代
- “3個平臺”: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和支撐;底座,數字平臺,變革團隊(戰略分解,項目管理,預算,治理和裁決,規劃落地)
- “4個場景”:供應鏈,交易,運營,辦公OA
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估
- 戰略規劃:愿景,戰略路徑,藍圖,資源投入
- 業務重構:重構用戶體驗,作業模式,運營模式,產品和服務
- 數字化能力:數據治理,資產化,AI場景化,數據底座,業務中臺
- 轉型保障:組織和人才變革,數據安全,信創體系建設
數字化轉型-實現路徑
- 以終為始,戰略先行:聚焦業務戰略,明確客戶需求,審視現狀和標桿差距,包括:戰略制定,業務設計,華為BLM模型
- 統一平臺,設計藍圖:達成共識,力出一孔,營銷,供應鏈,人事物的ERP系統
- 價值驅動,落地項目:數據底座,業務中臺,業務應用,AI中臺,AI應用;
數字化轉型-最佳產品實踐
- 業務架構
- 技術架構
- 連接架構:信息架構+應用架構
統一平臺,設計藍圖
- IT平臺:
- 數據資產管理
- 產供銷,人財物的業務系統
- 面向市場創新,面向客戶交易的兩個業務流
- 五類客戶;
- 數字化運營:業務數據同源,業務動態可視,算法支持決策
第二部分:平臺AI化
企業數字化轉型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階段。
針對公司的業務戰略,嘗試規劃數字化項目,戰略和實施出發,到平臺賦能業務增長。中國移動“九天”AI平臺架構如下:
戰略規劃:業務+組織
- 銷售線:構建客戶地圖,創建營銷策略,落實營銷政策。
- 產品線:針對市場需求,抽象產品設計,供應鏈
- 流程驅動:德魯克說,企業的價值是為了實現客戶價值,用高效,低成本,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價值。流程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華為實現了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全過程包括三個主業務流程,分別是:IPD、LTC和ITR。
- 組織戰略:人多系統多,如何整合,提效?如何調動全球十幾萬員工的協同作戰,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三是應用系統關聯多,華為的應用包含了1 000多個應用以及全球多個數據中心,如何對其進行整合?
數據安全治理平臺
- 戰略
- 目標
- 三大體系
- 過程管理
企業一體化平臺
- 業務中臺
- 數據中臺
- 基礎設施
網絡安全體系規劃
- 技術
- 管理
- 運營
- APDRO安全架構:智能,檢測,防御,響應,運營
國產體系規劃
- 統一管理門戶
- 運營平臺
- 基礎云平臺
- 基礎容器云
- 基礎設施
華為IPD的最佳實踐之金蝶云
五力成長飛輪模型,是金蝶云·星空集合萬余家企業實踐,沉淀出的成長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方法論,能夠幫助企業,通過數字化變革提升產品力、獲客力、交付力、口碑力、收益力等核心領域能力,五力端到端首尾相連,相互促進,快速滾動,形成飛輪效應,幫助構建數字戰斗力,實現韌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