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發了30篇技術博客,本來最開始想的是回顧自己的技術生涯,怎樣做到失敗的生涯,但是后面發現,開始逐步寫技術博客,慢慢的開始沉浸里面這種回顧技術的感覺。做技術的人通常不喜歡研究市場,而做市場的人通常沒有技術的耐心,這也是我這些年的一點心得。
? 很多人說到技術,總是想到大公司的技術多么牛逼厲害,當我冷靜思考的時候,其實會發現,無論多么炫酷的技術,其實只要離開了需要你的崗位,都是屠龍之術,我以前的技術老大 C++出身,45+歲年齡,也因為前期職業生涯戰略的失敗,其實后面的路也注定很難走下去。
? 總有人說的是,那是你技術不夠牛逼,所以才被淘汰掉。而事實是大部分人都不會是那么牛逼的人,這個不牛逼包括95%+的人都注定不會是牛逼的人。我有時候,也曾懊惱自己沒有深度鉆研技術,但是回頭看,就算我再怎么深度鉆研技術,再沒有場景,沒有好項目的順風道,注定三十五歲之后,會走到我現在這路徑。整理算了下,過去的十年,總收入就是到手三四百萬,基本都在小微公司折騰,自己創業也折騰過N個項目。屬于那種一直想著創業,但是基本都沒怎么成功的人,但是還是賺了點副業收入的人。
? 而且其實從收入待遇上看,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和小微公司,完全是倆個概念,很多時候,以前的時候看著那些大廠的高薪,把自己整的很焦慮。現在回頭來看,當小公司也不喊自己去面試了的時候,才發現,我以前就是小微公司的技術天花板,因為基本項目的失敗,都不是因為技術不夠或者項目維護的不好導致。然而受到很多人大廠待遇的認知,總覺得是自己技術不到位,所以收入跟不上。一直在大廠上班的人,很難理解這種就是能力不行的無力感。因為以前自己高收入的時候,總覺得那些低收入其他專業的人,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行,我專業是化工專業,前些年,化工專業一直都很慘,月入過萬都要工作好多年。但是我卻忽視了,其實我們當初進入化工系的時候,都是很不容易的,學習能力差距不會差太多,而我收入高點,僅僅是因為我在風口和運氣。
? 過去失業的第一個月,成為完全自由開發者,收入創歷史的新低,沒找到好的獲客方式,僅僅朋友給了倆個小單,但是因為沉浸在技術博客和總結里面,對自己的認知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讓我更加認識到,鉆研技術其實是分倆個方向的——一種是深度方向,類似的包括操作系統原理,刷算法題,框架的底層原理,我在這方面很差,主要小公司,你研究這些除非是滿足技術愛好,否則研究的越深,你會越迷茫,這種方向也是大多數的技術人引以為傲的深度,大公司如果你能持續的深度鉆研,這確實是一條出路,本身你在大公司收入足夠你彌補考慮其他的東西。而我在這些方面,花費了一些時間,收效基本為0,類似研究PHP的擴展寫法,Linux的內核原理,MYSQL的深度研究,WEB網絡的攻擊方式,還有PHP木馬的編寫原理研究,后來的事實證明,沒有應用場景/大廠背書/過硬的學歷,這些東西你研究的越多,離賺錢和好生活其實越遠。而另外一條路是廣度方向,包括前端的各種JS應用,VUE/react的炫酷方向開發,小程序,python爬蟲,跨境電商系統搭建,RPA 我之前都僅僅處于了解和基礎使用階段,幾乎無法靠其去找工作接單。這些東西其實是非常適合創業的,但是我以前一直覺得這些東西比較繁瑣,更新很快,而且技術含量沒有前面高。
? 我本意是想深度學習,證明自己的技術比較牛逼,而真實的社會市場層面,如果不是領先者,基本都不需要那么高深和邊角的技術范疇。我在廣度上又沒跟上發力,所以造成了我如今的困境。這種困境,讓我自己在發現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時候,不斷自我內耗自己。
? 顯然,技術方向思考錯誤,基本鎖死發展上限。如果我繼續卷深度,以失業的狀態來研究各種小微企業完全用不到的深度技術,除了堅持一年的沒有收入,對系統底層有更深一點的了解之外,不會有任何水花。反過來,用我現在這十年的技術經驗轉型去做那些倆三個月就能取得成果的領域,很快就可以保證基本的生活,而收入的提升,單純靠技術,其實是不可能的,在不是技術專家級別的情況下,無論去哪個小公司,老板基本都是發市場的最低限能招到你的工資。
? 其實話講回來,早期的騰訊/阿里 都不是因為技術牛逼而存在,而是一個是產品牛逼,另外一個是營銷牛逼,只是后面做大了,才逐步強化技術。這么簡單的道理,當切換到我個人身上的時候,就沒有想明白,為什么要跟著開發語言的鄙視鏈走,為什么要無限的給自己增加技術的復雜度挑戰,最終讓自己碰了一鼻子市場的灰,才恍然大悟。
? 我是如此,其實大部分沒有進大公司的人也是如此。當內心安靜下來的時候,可以看懂真相,而要內心安靜下來,發現寫技術博客總結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