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折奔馳、六折寶馬...BBA們“腰斬式”大降價后正在引發連鎖反應。
國內第二大汽車經銷商——廣匯汽車,還好嗎?
受新能源品牌沖擊,近年來奔馳、寶馬等豪華燃油品牌銷量低迷,紛紛開啟降價模式,首當其沖的就是以廣匯汽車為代表的燃油車經銷商。
據廣匯汽車2023年財報顯示,旗下經營網點中豪華品牌網點占比超過33%,
在它營收前十的門店中,經營品牌均為寶馬、奔馳、奧迪。傳統豪車價格持續下探,但經營成本降不下來,利潤大幅度縮水。
受此影響,好不容易在去年扭虧為盈的廣匯汽車,今年一季度又迎來業績低谷,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其中凈利潤更是大降86.61%。
除開近年來燃油車銷量下滑和行業價格戰擠壓利潤的影響,廣匯汽車孱弱的盈利能力也是長期以來的老毛病。最近六年,有四年凈利增速都在下滑,22年更是暴跌265.92%。
盡管營收破千億,但賺錢能力堪憂,毛利潤長期低于10%。
業務占比超過80%的整車銷售利潤貢獻卻不到20%,23年毛利率1.65%,今年一季度降至0.02%。利潤比紙還薄,堪稱慈善家虧本買車了。
此外,廣匯汽車長期虧損帶來的高負債也是個隱患,公司賬上資金僅83.36億,總負債卻高達692.54億。
廣匯汽車深陷困境除了自身原因外,也是汽車經銷商行業發展的縮影。在新能源車企自建渠道的咄咄攻勢下,傳統經銷商被打的節節敗退。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經銷商占比僅為27.3%,
虧損比例高達43.5%。(可以也像昨天那樣在圖片上列數字 很高級)
當然,廣匯汽車也在積極自救,嘗試轉型。去年關閉一批低效燃油車銷售門店,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已成功申請70家新能源門店授權,
與賽力斯、奇瑞、吉利銀河等新能源品牌達成合作。最近還傳出,旗下5家問界門店,上半年合計實現新車銷量約3600臺的消息。
但結合它700個左右的網點總數,新能源門店的業績占比恐怕難以扭轉大局。
只是,公司現在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可能還不在實體門店上,而在其股價至今還沒有回升至1元上方。
說實話,除了面值退市規定,廣匯以千億級的營收,且還沒有虧損的利潤,是遠沒有達到退市標準的。
但一旦公司股價逼近1元,就面臨基金公司和大型機構的拋售,公司會不會全力拉升自己的股價,加上轉債的操作也需同步進行,不然債轉股也將成為股價上升的對手盤,這也將成為許多激進博弈者的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