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安全三要素 CIA
- 機密性
- 完整性
- 可用性
- 參考資料
安全三要素 CIA
安全三要素,也被稱為信息安全的CIA三要素,是確保信息和系統安全的核心原則。它們分別是:
- 機密性(Confidentiality):保護數據不能泄露
- 完整性(Integrity):保護數據內容是完整、沒有被纂改的
- 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護資源是“隨需而得”
注意,機密性和完整性保護的是數據,可用性保護的是資源
除了以上三個要素,后來還有人補充過可審計性、不可抵賴性等要素。但是,最重要的要素還是這三個要素。
機密性
保密性旨在確保信息僅對被授權的人員、實體或系統可訪問,防止未授權訪問。這意味著保護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或被未授權的人獲取。
實現保密性的常見方法:
- 加密:對數據進行加密,使其只有在解密后才能被讀取。
- 訪問控制:設置嚴格的訪問權限,只有被授權的用戶才能訪問特定信息。
- 身份驗證:使用密碼、生物識別等方式驗證用戶身份。
- 網絡安全措施:如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防止網絡攻擊。
完整性
完整性確保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不被未經授權的修改或破壞,即信息是準確和可信的。完整性防止數據被篡改、破壞或誤傳。
實現完整性的常見方法:
- 校驗和與哈希函數:使用校驗和或哈希算法驗證數據的完整性。
- 數字簽名:通過數字簽名確認數據的來源和完整性。
- 版本控制:在多用戶環境下,通過版本控制系統來管理和保護數據。
- 審計和日志記錄:記錄所有數據修改的歷史,以便審查和恢復。
可用性
可用性確保信息和系統在需要時可供授權用戶使用。這意味著系統應該能抵御各種攻擊和故障,始終保持高可用性。
實現可用性的常見方法:
- 備份和恢復:定期備份數據,并制定數據恢復計劃。
- 冗余和容錯:通過冗余和容錯機制,確保系統在硬件故障或其他問題時仍能運行。
- 負載均衡:分配網絡流量,防止單一節點過載。
- 防范拒絕服務攻擊(DDoS):采取防護措施,確保系統能夠應對DDoS攻擊。
參考資料
《白帽子講Web安全 第二版》
信息安全三要素:保密性、完整性與可用性-百度開發者中心 (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