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總結:四倍體和六倍體小麥抗赤霉病的比較研究
研究背景
- 小麥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 FHB)由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是全球范圍內對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FHB感染不僅會顯著降低糧食產量和質量,還會產生有害的真菌毒素如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構成重大風險。
研究對象與方法
- 本研究評價了194個CIMMYT(國際玉米和小麥改良中心)春季合成六倍體衍生小麥(SHDW)品系在2017年至2019年間對FHB的反應。研究包括田間癥狀(發病率、嚴重程度和指數)和收獲后特性(受損穗數和DON含量)。
- 使用Illumina的iSelect 90K SNP芯片對這些小麥品系進行了基因分型,鑒定了31K個多態性SNP標記,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以識別與FHB抗性相關的標記和候選基因。
主要發現
-
抗病性評價:
- SHDW品系顯示出顯著的表型變異,2017和2019年的FHB發病率、嚴重程度和指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2018年由于降水少,FHB壓力較低。
- 11個品系在2017和2019年的DON含量低于10 ppm。
-
標記-性狀關聯:
- GWAS分析識別出52個顯著的標記-性狀關聯(MTAs),這些標記與DON含量、受損穗數、FHB指數、發病率和嚴重程度相關。
- 在D基因組上,也發現了多個與FHB抗性相關的MTAs。
-
候選基因:
- 在與FHB抗性相關的標記附近,共定位了395個候選基因,這些基因涉及多種生理過程,包括防御反應、DON解毒、糖轉運、和蛋白質合成等。
-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UDP-糖基轉移酶(UGTs)、ABC轉運蛋白、細胞色素P450、和Jacalin樣凝集素等基因在FHB抗性中扮演重要角色。
-
基因組多樣性:
- SHDW品系中D基因組的多樣性較高,顯著貢獻了FHB抗性,但大部分抗性基因集中在A和B基因組中。
結論與意義
- 本研究證明了合成六倍體小麥在FHB抗性育種中的潛力,通過引入新的抗病基因來源,可以顯著提高普通小麥基因庫的多樣性和抗病能力。
- 研究中發現的抗病標記和候選基因為未來的標記輔助選擇(MAS)提供了寶貴資源,有望提高小麥品種對FHB的抗性,減輕其對小麥生產的影響。
這項研究為小麥抗赤霉病育種提供了新的見解和工具,通過引入合成六倍體小麥,可以顯著增強現有小麥品種的抗病能力,從而提高糧食安全性。
文獻詳細描述:二倍體、四倍體和六倍體小麥
二倍體小麥(Diploid Wheat)
- 物種:野生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 染色體組成:DD
- 研究中的角色:
- 二倍體小麥主要作為六倍體小麥的一個基因供體,通過與四倍體小麥雜交,形成合成六倍體小麥。Aegilops tauschii提供了D基因組,增加了六倍體小麥的基因多樣性。
四倍體小麥(Tetraploid Wheat)
- 物種:硬粒小麥(Triticum turgidum)
- 染色體組成:AABB
- 研究中的角色:
- 四倍體小麥是六倍體小麥的另一個基因供體,與二倍體小麥雜交形成合成六倍體小麥。硬粒小麥(Triticum turgidum)提供了A和B基因組。
六倍體小麥(Hexaploid Wheat)
- 物種:合成六倍體小麥(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SHW)
- 染色體組成:AABBDD
- 生成方法:
- 合成六倍體小麥是通過將四倍體小麥(Triticum turgidum, AABB)與二倍體野生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DD)雜交形成的。其目的是通過引入D基因組,增加小麥的基因多樣性和抗逆性。
- 抗病性:
- 研究表明,合成六倍體小麥在對赤霉病的抗性上表現出顯著的優勢。相比于四倍體和二倍體親本,合成六倍體小麥的疾病指數更低,表明其在抗病性方面更為優越。
- 育種改良:
- 通過合成六倍體小麥的育種方法,可以引入新的抗病基因,顯著提高普通小麥的抗病能力。這些SHW品系通過回交育種方法進一步改良,克服了初代合成六倍體小麥如晚熟、高稈和難脫粒等不利性狀。
研究發現
-
抗病性評價:
- SHDW品系顯示出顯著的表型變異,2017和2019年的FHB發病率、嚴重程度和指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2018年由于降水少,FHB壓力較低。
- 11個品系在2017和2019年的DON含量低于10 ppm。
-
標記-性狀關聯:
- GWAS分析識別出52個顯著的標記-性狀關聯(MTAs),這些標記與DON含量、受損穗數、FHB指數、發病率和嚴重程度相關。
- 在D基因組上,也發現了多個與FHB抗性相關的MTAs。
-
候選基因:
- 在與FHB抗性相關的標記附近,共定位了395個候選基因,這些基因涉及多種生理過程,包括防御反應、DON解毒、糖轉運、和蛋白質合成等。
-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UDP-糖基轉移酶(UGTs)、ABC轉運蛋白、細胞色素P450、和Jacalin樣凝集素等基因在FHB抗性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些信息詳細描述了二倍體、四倍體和六倍體小麥在研究中的角色及其對赤霉病抗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