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的電壓正常變化范圍是:0-1V(最低0V,由于有穩壓管,最高不會超過1V)
Vb的電壓越高,則輸出占空比越大,Vb電壓越低,則輸出占空比越小
那么Va的正常變化范圍應該是:1.4-4.4V(低于1.4V則Vb為0V,高于4.4V則Vb為1V)
反饋的正常工作都是工作在線性區(工作在1.4V-4.4V之間)
在線性區的前提下,Va電壓越高,則輸出占空比越大,反之越小
控制過程
若輸出負載增加→→則在這一瞬間輸出的電壓必將被拉低→→ 則 R1 上的電壓會降低 →→ 則 431 的內阻會增大 →→ 則光耦上內部發光二極管的電流會變小→→則光耦內部的光敏三極管的電流會變小→→ 則Va的電壓會變高(1腳電壓)→→則Vb上的電壓會變高→→則輸出占空比會增大
若輸出負載降低→→則在這一瞬間輸出的電壓必將升高→→ 則R1上的電壓會升高→→則431的內阻會降低→→ 則光耦上內部發光二極管的電流會變大→→則光耦內部的光敏三極管的電流會變大→→ 則Va的電壓會變低(1腳電壓)→→則Vb上的電壓會變高→→則輸出占空比會變小
負載增加,電壓變小,內阻變大,電流變小
注意:這里只描述了一個周期,實際需要更多的周期才能把電壓調整到設定的值, 實際上需要多個周期才能調整到動態平衡,如果第一個周期占空比調得稍微大了一點,第二個周期將會往反方向使占空比調小一點,反之如果第一個周期占空比調得稍微有點不夠,那么第二個周期會繼續把占空比再調大一點,最終達到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
取值
431內部等效電路
反饋431工作在線性區
R極的電壓由R2和R1的電阻分壓給定,與內部2.5V的Vref基準電壓來比較。正常,R極的電壓在2.5V上下微弱的波動, R極的電壓越高則431Vka的阻抗越小(也就是KA兩端電壓越低), Vka兩極電壓,不會低于Vref也就是最低時為2.5V。 R極的電壓越低則431Vka的阻抗越大(也就KA兩端電壓會越高), Vka兩極電壓最高能達到多少? 由輸出電壓來決定
R1的取值
431的基準R極需要一個4μA的電流,采樣電阻上的電流是基準電流的至少100倍,這樣才不會影響采樣電阻上的電壓。


所以,一般2.2K-5.1K之間的電阻比較常見,我們取R1=4.7K,由于輸出電壓Vo=5V,則R2=4.7K
R3的取值
431是一個芯片,R3是給431供電的電阻。雖然還有光耦那一路在給431供電,但光耦也有電流很小的時候,所以R3必須在光耦電流接近為0時,還能為431正常供電。光耦的壓降一般為1.1V左右,由于在極限時光耦的電流接近0,所以R4上基本無壓降,則R3兩端壓降也為1.1V。 Ika= 1mA -- 100mA


所以取幾百歐姆到1K之間的情況比較多,在這里,我們取R3=330R
R4的取值
R4的取值要從芯片端開始說起。芯片的第1腳,在內部由一個1mA的電流源,所以我們為了保證其工作,則光耦的光敏三極管端至少要在最大時,可以達到1mA,如果在最大的時候都達不1mA,就有可能出問題
假設,選817A的光耦,傳輸比為0.8-1.6,光敏三極管端流1mA時,則發光二極管端需要流 1mA/0.8 =1.25mA,注意這個1.25mA,是在極限的時候能達到1.25mA,也就是在431的KA極兩端電壓為2.5V時,光耦流過過1.25mA

光耦最大只能流過60mA , R4≥24Ω 此處我們取的R4=100Ω
R5和C1的取值
環路補償知識想當復雜,一般的取值范圍
R5:1K-100K 比較常見
C1:47N-1U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