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很簡單,口訣記心端,等式求最優,不等式驗證——小飛打油
以后每期嘗試編一句口訣,幫助大家記憶,可以是打油詩,也可以是類似“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的口訣,如果編的不好,也歡迎大家評論區幫我指正,感謝~。
一、前沿:什么是KKT
?KKT條件(Karush–Kuhn–Tucker conditions)是最優化(特別是非線性規劃)領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判斷某點是極值點的必要條件。
可理解好它需要用到梯度、松弛變量、對偶理論等知識,因此我也深知,想講好KKT條件是具有一定難度的。
我嘗試分兩部分講解,第一部分側重于理論部分,第二部分給出運用KKT條件進行數值和符號運算的Matlab代碼。基于此,大家可以非常方便地應用于自己的論文寫作。
在介紹KKT條件之前,先補充些基礎知識。
1. 何謂最優化問題:
要選擇一組參數(變量),在滿足一定的限制條件(約束)下,使設計指標(目標)達到最優值。
根據定義,請問前兩期的古諾模型和Stackelberg模型是最優化問題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它們均沒有約束,直接對決策變量求導便能得到最優值。
進一步,根據有無約束以及約束特征,可以將最優化問題分為以下三類,每類問題的求解方法也緊跟著列出。
2.?最優化問題分類:
無約束優化問題 :直接求導、最速下降法、共軛梯度法、牛頓法等;
等式約束優化問題:拉格朗日(Lagrange)乘數法;
不等式約束優化問題 :KKT條件。
大家做科研時也要分清楚自己的問題屬于哪一類,然后運用對應的求解方法。
以上知識點在本科的《運籌學》和《高等數學》課程中均學過。前兩類相對簡單,如果需要,歡迎評論或者后臺告知我,以后專門出幾期講解。
至于KKT條件,我深知大家會被課本上復雜的數學公式勸退,即使考前重溫,過段時間又會忘。
所以,本文不先從那些復雜公式入手,而是以我的理解,帶大家一起探索下Karush–Kuhn–Tucker這三個人,是如何發現并總結出KKT條件的。
我寫的每篇文章都盡力做到讓大家讀完后能有“這也不難嘛”的感受,也希望讀完本文后,能永久記住(即使忘了也能重新推導出來)KKT條件。
注:以下默認大家已了解拉格朗日乘數法(知道其數學形式就行,不用知道原理)
二、KKT條件理論部分
該部分先介紹KKT條件的核心思想,即λg(X*)=0公式的由來;再解釋為什么課本上的數學公式長那樣,最后再針對性地給出一些補充說明和數學證明。
1. KKT條件核心思想
時光倒流,假設你是還沒提出KKT條件的Karush本人,面對不等式約束優化問題,會如何思考呢?
先觀察下僅含有一個不等式約束的優化問題:
注:如果是最大化問題,即 maxf(X),約束改寫為 g(X)≥0的形式(原因后文會解釋)。
既然默認還不知道KKT條件,所以目前咱么還不會解決該問題。但不急,想想咱們會啥?會求求導數,同時也會等式約束下的拉格朗日乘數法啊。
一步步來,先對f(X)函數求導吧(若X多維則是求梯度),即先不考慮g(X)≤0這個約束。
畢竟求導或求梯度,Karush和你都是會的。此時會得到“使f(X)取最小值時的最優X*”,進一步,如果將其值X*帶入約束g(X),無非就以下三種情況。
(1)g(X*)<0
那正好滿足約束,X*就是我們要找的最優解。
猛然發現,此時該約束完全不起作用啊(稱為不起作用約束),畢竟我們計算X*時壓根都沒考慮它。
(2)g(X*)=0
也就是最優解X*正好也讓約束取了等號。
這咱們也熟啊,這不轉化為含有等式約束的優化問題了嘛。如何求解?拉格朗日乘數法啊,安排~
(3)g(X*)>0
顯然此時的X*不滿足約束,應舍棄。
但這并沒有結束,我們需要給出一個解,那此時大家覺得X*會在哪?很簡單,無非又變回了情形(1)或(2)。
綜上,我們只需要分情況討論清楚若g(X*)<0和若g(X*)=0時,應該如何求解即可。
一通分析下來,大家或許此時感覺自己好像已經會了,不就是:
若g(X*)<0,約束不起作用,該問題轉化為 無約束優化問題求解;
若g(X*)=0,引入拉格朗日乘子λ,采用 拉格朗日乘數法求解嘛,其間,構造的 拉格朗日函數如下(這是拉格朗日乘數法的知識,不了解的同學可以自行簡單重溫下)。
理確實是這么個理,但人家數學家追求的是能否有個統一的形式來求解?這樣分類討論可不那么高大上啊。
既然都已經引進拉格朗日乘子λ了,那也得想辦法使得在g(X*)<0情形下,也要與λ有點關系。
考慮到若g(X*)<0,此時該約束不起作用,而已經構造好的拉格朗日函數中又有λ,怎么辦?
很簡單,讓拉格朗日函數中的λ=0即可!此時拉格朗日函數可不就簡化為L(x, λ)=f(X)了嘛。此時對L(x, λ)求導(等價于對f(X)求導)時既不用管約束,也沒有λ的干擾,簡直完美。
匯總一下就是:
(1)若g(X*)=0,引入拉格朗日乘子λ,并要求λ≥0;
(2)若g(X*)<0,要求λ=0。
那怎么統一呢?數學家靈魂附體!腦袋一拍,含淚發現,這不就可以采用λg(X*)=0的形式統一了嘛。
恭喜你,你代替Karush本人提出了λg(X*)=0!而這,就是KKT條件的精髓。
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但確實,KKT條件的核心思想和公式其實已經講完了。
不復雜吧,基礎思想確實是很簡單的,畢竟早在1939年,Karush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里就已經給出了KKT條件。碩士生啊,哎,差距。
2. KKT條件的數學公式
掌握了思想,便可以更好地看懂課本上的公式了。
還是由簡到難,先給出僅含有一個不等式約束的KKT條件。
這里還需要借助上一部分給出的拉格朗日函數來理解。
簡單分析公式(1)-(4)可知:
式(1):對拉格朗日函數求梯度(若X一維就是求導),其中,下三角表示梯度;
式(2):核心公式,要么λ=0,要么g(X*)=0(此處要求兩者不能同時為0);
式(3):拉格朗日乘子λ必須是正的(下一部分的圖示法有證明);
式(4):原問題自己的約束。
可見,式(1)和(2)都是等式,可以幫助我們求最優X*和λ,因為式(2)要分類討論,所以可能存在多個X*和λ;式(3)和(4)主要起驗證作用,幫助我們排除掉一些不滿足式(3)和(4)的X*和λ。
具體地,在應用KKT條件計算時,通常也是分類討論后先求解X*和λ,再驗證其是否滿足式(3)和(4),從而排除一些解。
像上述僅含有一個約束的例子,只需要分兩類,通常是以拉格朗日乘子λ是否為0進行分類:
(1) 當 λ=0 時, 計算X*的值,并 驗證g(X*)≤0是否成立;
(2) 當 λ≠0 時, 計算X*和λ的值,并 驗證g(X*)≤0和λ≥0是否成立。
下面,將KKT條件推廣至含有多個等式約束和不等式約束的情況。也是課本上給初次學習KKT條件的同學提供的公式,勸退了好多人。
考慮的最優化問題為:
此時定義的拉格朗日函數為:
其中,{λi}指的是一系列的λ(有m個),同理{μj}也是。由于是多個約束,因此引入求和號∑。
其對應的KKT條件為:
不要被上述形式嚇到了,解題思路與之前敘述類似,就是用幾個等式計算最優值,用不等式驗證這些值,不滿足則排除。
即,利用式(1)(2)(3)求最優X*和 λi,然后通過式(4)和(5)驗證這些解是否可行,“可行”指的是這些解是否能讓(4)和(5)的不等號成立,不成立則排除。注意,μj是可以取任意值的,不受限制。因為它們是等式約束的拉格朗日乘子,不是不等式的乘子。
由于該問題有m個不等式約束,每個約束對應的拉格朗日/KKT乘子λi都可以“=0”或“≠0”。因此,需要分類討論的情況有2^m種。
分類詳情如下:(1) 當λ1=0,λ2≠0,......,λm≠0時;(2) 當λ1=0,λ2=0,......,λm≠0時;。。。。。。在此,不再展開,本文第四部分會給出算例來做具體說明。
至此,從特殊到一般的KKT條件講解完畢,總結一下,當我們應用KKT條件求解算例時,可以采用如下思路:
能解出最優解的一定是等式,故式(1)(2)(3)幫我們求最優解;
式(4)和式(5)是不等式,幫我們排除一些解,或者得到最優解的適用范圍。
這里有必要解釋下“得到最優解的適用范圍”這句話。其主要針對符號運算的情形,看完第四部分的算例,會有更深的理解,這里僅作為引子簡單提一下:
大家在寫論文時,建立的數學模型多是用 參數和變量表示的,不同情形下的最優解也是 符號表達式,因此 很難比較大小。
此時,只能通過式(4)和(5),來得到 在什么條件(某符號表達式滿足某條件)下,最優解X*和對應的f(X*)值為多少,即需要 分類討論。
具體如何應用上述理論求解具體的算例,并撰寫Matlab代碼,放在第四部分講解,本部分著重講解理論。
三、KKT條件補充說明
該部分主要強調KKT條件的適用范圍和部分理論的數學證明。
1. 充分性、必要性說明
首先強調的是,KKT條件是判斷某點是極值點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換句話說,最優解一定滿足KKT條件,但KKT條件的解不一定是最優解。
對于凸規劃,KKT條件就是充要條件了,只要滿足KKT條件,則一定是極值點,且得到的一定還是全局最優解。
凸規劃指的是:目標函數為 凸函數,不等式約束函數也為 凸函數,等式約束函數是 仿射的(理解成是 線性的也行)。這牽扯到另一個領域了,本文不再展開陳述。
補充:我知道很多同學會問,目標函數是凹函數就不能解了?并不是的,凸規劃/凸優化只研究凸函數的最小化問題,并且認為凹函數的最大化問題是與它等價的。畢竟凹函數只需加個負號就是凸函數了,所以在研究問題中,就不再提凹函數了。
2.?Min/Max與“≤0”和“≥0”的規定
這里指的是(該部分也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劃重點啦):
(1)如果目標為最小化(Min)問題,那么不等式約束需要整理成“≤0”的形式;
(2)如果目標為最大化(Max)問題,那么不等式約束需要整理成“≥0”的形式;
以僅含有一個不等式約束的情形為例,最小化和最大化的優化問題要整理成如下形式:
該形式可以死記硬背,但時間一長,大家可能會忘記或記混了,下面,采用圖示法逐步展示為什么會有這個要求,該分析過程也展現了KTT條件的幾何思想。
上圖畫出了3條f(X)函數的等值線(圖中虛線),以及右下角為可行域S(即約束條件規定的區域)和g(X)=0的曲線,最優解為X*。基于此,具體分析如下:
(1)f(X)函數值下降方向為左上方:
目標是 最小化問題,若下降方向為右下方,則最優解(圖中X*)一定不是在g(X)=0上,而是在可行域S內部;
由于KKT條件中第一條就需要計算f(X)和g(X)函數的梯度,所以,這里補充一個基礎知識:梯度方向垂直于函數等值線,指向函數值增長的方向。
基于此,我們嘗試畫出f(X)和g(X)函數的梯度方向:
(2)畫出f(X)的梯度方向(下圖紅色方向):
梯度方向是函數值增長的方向,因此指向右下方;負梯度方向是函數值下降的方向,指向左上方;
(3)畫出g(X)的梯度方向(下圖藍色方向):
由于曲線是g(X)=0,右下方是g(X)<0,是在下降,因此,g(X)函數值增長的方向就是左上方了。
由上述分析和上圖可知,在最優解X*處,f(X*)和g(X*)的梯度方向共線且方向相反。向量共線且方向相反在數學上的寫法就是:
負梯度向量是另一個梯度向量的λ倍。移項后發現,這不就是KKT條件的第一個等式嘛!
同時可知,λ的值只能取正值,因為g(X)的梯度方向與f(X)負梯度方向相同。這也是KKT條件要求?λ≥0?的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最小化問題的約束條件應該整理成“≤0”的形式,且λ≥0。
同理,最大化的分析不再展開,僅給出分析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動手分析一下。
補充一點,請問大家,對于最大化問題,如果可行域也非要寫成g(X)≤0的形式,能行嗎?先別忙著否定,我們分析一下。
此時g(X*)的梯度方向就不再是右下方了(不是上圖了),而是f(X*)與g(X*)的梯度方向相同,有:
此時如上圖,要么KKT條件第一項改為“作差”,要么讓λ<0。無論哪一個,其實都是徒增煩惱。不如上來就規定約束寫成g(X)≥0來的方便。
因此,最大化問題的約束條件應該整理成“≥0”的形式,且λ≥0。
下面推廣到多約束條件的情形,僅是把梯度的共線變為梯度的線性組合,若不好理解,可跳過。
假設有起作用約束g1(X)和起作用約束g2(X)共同影響目標函數f(X)的梯度,又是怎么樣的圖形呢?
我們分別畫出g1(X)函數在X*處的梯度,如圖中藍色向量,其垂直于曲線g1(X*)=0;同理,畫出g2(X)函數在X*處的梯度,是另一個藍色向量。
至于f(X)函數的梯度,圖中畫出負梯度方向(函數值下降的方向),這樣畫的好處是可以直觀地看出三個梯度向量間的關系:
f函數的負梯度可以表示成g1函數和g2函數梯度的線性組合。則有如下公式:
簡單移項后,又發現了我們的老朋友:KKT條件的第一個等式。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梯度向量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因此也有λ1≥0,λ2≥0的要求。
看完這部分內容,相信大家對于課本上關于KKT條件的的數學公式和圖形,能記憶也能自己推導了。當然,也歡迎大家收藏本文后,常常翻閱哈。
3. 正則性條件/約束規范說明
KKT條件對于目標函數和約束函數也是有要求的。該部分數學性較強,不好理解可跳過。
目標函數和約束函數(f、g1、... 、gm、h1、... 、hn函數)均為連續可微函數。
上述是我們熟知的要求,事實上,并不完全正確(嚴謹),還缺少一個regularity條件(也被成為正則性條件或者約束規范(constraint qualification))。
其含義指:以下方程組是線性獨立的。
其中,I?(X*)指的是起作用約束的集合。
這里不再深入展開,具體算例可參見B站視頻《KKT條件為什么用不了了》:
4. 幾類非光滑函數的轉化
上一節指出,運用KKT條件時,要求函數連續可微。可有些函數很常見,但卻存在不可微的點,此時就可以想辦法轉化下。
(1)目標函數:f(x) = max(x, x^2)
即目標函數f(x)存在不可微點:簡單畫圖可知,該函數在(0,0)點和(1,1)點處不可微。此時可以引入變量y,進行如下轉化。
強調一下,雖然這個看著簡單,但其實應用挺廣,比如對如下k個線性函數求最大。
(2)約束條件:g(x) = |x1| + |x2| ≤ 1
即約束條件g(x)存在不可微點:我們知道,絕對值函數的含義為|x| = max(x, -x)。而g(x)中有兩個絕對值,故可以如下轉化。
可見,g(x)函數轉化成了四個約束,四個約束都是線性,就可以用KKT條件了。當然,對于這種簡單的形式,畫圖求解也許會更方便。
總的來說,絕對值函數的線性化較為簡單,而更多的線性化方法/技巧,請參見之前寫的常見的線性化方法/技巧(上)和常見的線性化方法/技巧(下)或者令人拍案叫絕的線性化方法/技巧。
5. KKT條件與KT條件
這是一個小八卦,寫文章累,大家讀文章也累,供大家輕松一下。
1951年,Kuhn和Tucker發現了KKT條件并撰寫了論文將其正式發表出來,當然,此時他們不知道另一個K是誰,故命名為Kuhn-Tucker(庫恩塔克)條件,也就是KT條件。
很快,他們的成果引起了很多很多學者的重視。樹大招風,其中一些學者發現早在1939年,Karush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里邊已經給出了KKT條件,只是當時沒有引起廣泛關注而已。
不過,后來大家都承認Kuhn,Tucker,Karush三位都是獨立發現KKT條件的學者。故此后命名多加了個K。
四、數值與符號運算(重點)
簡單回顧下KKT條件:
還記得解題思路嗎?
能解出最優解的一定是等式,故式(1-3)幫我們求最優解;
式(4-5)是不等式,幫我們排除一些解,或者得到最優解的適用范圍。
這也是口訣“等式求最優,不等式驗證”的由來。
下面,我們來看下數值/符號運算中,KKT條件是如何求解最優化問題的。數值計算例子為求解最小化問題,符號運算例子為求解最大化問題。
先看下課本上的例題(其實是我編的),是如何應用KKT條件進行數值計算的。
1. 數值計算實操
我們想用KKT條件求解如下非線性最優化問題:
觀察約束,發現有“≥0”的形式,由本文第二三部分可知,需要統一轉化為“≤0”的形式,故上述問題的標準形式為:
基于該標準形式,構造的拉格朗日函數為:
對其中的x1和x2分別求導,得到如下兩等式:
有些同學習慣用梯度表示,也可以,兩種方法一致,看大家熟悉哪種了:
數一下,有四個未知數,但求導后只有兩個等式方程,顯然還無法求解,此時KKT條件的核心公式λigi=0(i=1,2)就派上用場了。
λigi=0(兩者不同時為0)+ KKT條件中的不等式,具體含義為:
(1)若λ1=λ2=0,則g1<0,g2<0;
(2)若λ1=0,λ2>0,則g1<0,g2=0;
(3)若λ1>0,λ2=0,則g1=0,g2<0;
(4)若λ1>0,λ2>0,則g1=0,g2=0;
仔細觀察上述每一種情形,均包含了兩個等式方程,加上之前求導得到的兩個方程,總共四個方程,這回就可以求解四個未知數了。
那還等啥,直接求解吧。
(i)若λ1=λ2=0,則g1<0, g2<0
無論哪種情形,主要是求解上面寫的求導后的/梯度方程,即:
若λ1=λ2=0,則只需要求解x1,x2即可:
那x1=2, x2=1就是其中的一個解了嗎?
趕緊背下口訣“等式求最優,不等式驗證”!奧,原來還得驗證下該解是否滿足不等式g1<0 和g2<0。
將x1=2, x2=1帶入g1和g2,有:
很遺憾,兩個式子都無法使得?g1<0 和 g2<0,故只能舍棄該解。
上一期內容理解好了的同學,會發現,此情形其實已經變為無約束問題(直接對f(X)求導后得到的解),然而它并不滿足約束,只能舍棄。
同時也說明,最優解一定會在某個約束的邊界上。那就繼續吧,看看是在g1=0,還是g2=0,還是g1=g2=0的邊界上。
(ii)若λ1=0, λ2>0,則g1<0, g2=0
除了兩個求導后的方程,此情形多的兩個方程分別為λ1=0和g2=0,故累計又有四個方程,求解有:
此時顯然已經有λ2>0,故僅還需驗證“g1<0”。
很可惜,不滿足g1<0,故此解還是需要舍棄。
(iii)若λ1>0, λ2=0,則g1=0, g2<0
同2,也是四個方程,求解四個未知數,有:
發現此解與情形1的解一樣(僅是這個例子一樣,一般不會一樣),但帶入g2函數時,有:
很可惜,依然不能使得g2<0,故該解還是需要舍棄。
(iv)若λ1>0, λ2>0,則g1=0, g2=0
此時,最優解在g1和g2函數的邊界上,聯立的四個方程為:
非常好,此時的λ1>0,λ2>0,滿足KKT條件,故x1=1, x2=2是本題的最優解。補充:一般四個方程,我是不會去手算的,編個簡單的Matlab代碼,就能快速求解:
syms x1 x2 t1 t2 % t1,t2分別指λ1,λ2
equ1 = 2*x1 - 4 + t1 - t2; % 將上述四個方程對照著抄一下
equ2 = 4*x2 - 4 + t1 - 2*t2; % 注意打上*,新手特別容易忘記
equ3 = x1 + x2 - 3;
equ4 = 5 - x1 - 2*x2;
[x1,x2,t1,t2] = solve([equ1 equ2 equ3 equ4], [x1 x2 t1 t2])
其中,因為Matlab中不方便打λ,所以我一般用t來代替,同時解四個方程用“[]”框起來,四個變量也用“[]”框起來。“[]”在Matlab中一般用來表示數組或矩陣。solve函數就是解方程用的。
綜上,x1=1, x2=2是本題的最優解。
2. 符號運算實操
下面,實操下科研中遇到有不等式約束的極值問題時,該如何利用KKT條件,并采用Matlab來編碼求解。
我編了個較為簡單清晰的算例,如下:
無約束定價問題:
若企業生產成本為c的產品,市場 需求函數為 D? = a - bp?(a, b 是參數, p為價格),那企業的最優定價 p為多少?
上面這個算例是無約束的,簡單地,我再編兩個約束吧,變為有不等式約束的問題:
有不等式約束的定價問題:
約束1(針對需求):假定需求量小于外生變量S;
約束2(針對價格):企業規定價格不能低于m*c(m>1);
則在這兩個約束下,企業如何定價才能使利潤最大?
先給出無約束問題下的解,決策最優定價p;再給出含有兩個不等式約束的最優定價決策。
(i)無約束定價問題
此種情形較為簡單,就是對利潤函數(為二次函數)求最優值:
具體的Matlab計算代碼如下:
clear
syms a b c p
Pi = (p - c)*(a - b*p);
equ = diff(Pi, p); % 對利潤函數Pi中的p求導
Op_p = solve(equ, p); % 求解方程equ=0中的p,命名為Op_p
Op_D = simplify(a - b*Op_p); % 反代回需求函數,并化簡
其中牽扯到的diff()、solve()、simplify()以及后面會提及的subs()函數,在前幾期的古諾模型和Stackelberg模型有詳細描述,含義分別為求導、解方程、化簡、替換。在本文中不再贅述。
(ii)有不等式約束的定價問題
這里新增了兩個約束(雖然我承認有編的成分,但在實際中也是會發生的):
約束1(針對需求):假定需求量小于外生變量S:
約束2(針對價格):企業規定價格不能低于m*c(m>1):
綜上,我們有如下優化問題(寫成最大化問題的標準形式):
注意,這里與數值算例的最小化問題不同,該問題是最大化問題,因此需將約束全部轉化為“≥0”的形式,并命名為g1、g2。
還記得第一步是什么嗎?對,基于標準形式,構造拉格朗日函數:
決策變量只有p,故僅對p求導即可:
顯然,這里僅有一個方程,要解出p、λ1、λ2三個未知數是不可能的,還需要兩個等式方程。而KKT條件就是用來給出剩下的兩個等式方程的。
這里附上上述過程的Matlab代碼(為方便敲代碼,依舊用t來代替λ):
clear
syms a b c m p S t1 t2 % 定義需要用到的所有參數/變量
% 構造拉格朗日函數
L = (p-c)*(a-b*p) + t1*(S-a+b*p) + t2*(p-m*c);
% 對L中的決策變量p求導,命名為Equ
Equ = diff(L, p);
% 記錄一下Equ的表達式,后面要用
Equ = a + t2 - 2*b*p + b*t1 + b*c;
為方便后續計算,這里匯總下后面分類討論時,會反復用到的幾個表達式:
clear
syms a b c m p S t1 t2
% 1:利潤函數表達式
Pi = (p - c)*(a - b*p);
% 2:求導后的拉格朗日函數表達式
Equ = a + t2 - 2*b*p + b*t1 + b*c;
% 3:兩個約束條件的表達式
g1 = S - a + b*p;
g2 = p - m*c;
綜上,求導后的拉格朗日函數(Equ)含有p、λ1、λ2三個未知數,接下來分類討論的目的,就是利用KKT條件,解這三個未知數。已經有Equ=0方程了,剩下的兩個等式方程,分以下四種情況討論吧。
情形1:若λ1=λ2=0,則g1>0,g2>0
注意,這里與第一部分數值算例中的“g1<0, g2<0”不同,這里是最大化問題。也許有同學已經發現了,這其實就是無約束問題(兩個約束均沒有起作用),得到的最優解即為之前的p*=(a+bc)/2b。
還記得口訣嗎?等式求最優,不等式驗證。所以,剩下的就是檢驗該解是否滿足g1>0,g2>0。
因此,Matlab代碼編寫也分兩步。先給出此種情形下如何計算最優p和最大利潤,再計算得到該解需滿足的條件。
%% 情形1:當t1=t2=0時,g1>0, g2>0
equ = subs(Equ, [t1, t2], [0, 0]); % 將t1=0, t2=0代入Equ函數
Op_p = solve(equ, p) % 求最優p
Pi = simplify(subs(Pi, p, Op_p)) % 求最優利潤并化簡
時刻記住:在做符號運算時,求得的每一個解,都是有條件的。那么該解的條件是什么呢,就是g1>0,g2>0。既然S和m是我們新引進的參數,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它倆需滿足什么條件。
% 將上述最優解代入g1,g2函數
g1 = subs(g1, p, Op_p) % 將g1函數中的p,用Op_p的表達式代替
g2 = subs(g2, p, Op_p)
% 解出g1<0和g2<0時,S和m需要滿足的條件
solve(g1, S)
solve(g2, m)
代碼中solve函數解出來的解,就是S和m需要滿足的條件。
匯總下,就是只有當S和m滿足如下條件時,才會得到如下最優解:
情形2:若λ1=0,λ2>0,則g1>0,g2=0
此時由于g2=p-mc=0,故最優解就是p*=mc;將其帶入利潤函數,便得到最優利潤表達式。
當然,還需要看下想得到這個解,需要滿足的條件,即:λ2>0,且g1>0。將λ1=0,p*=mc帶入求導后的拉格朗日函數函數Equ,可以計算得到λ2的值,令其>0,加上g1<0的約束,便能最終該最優解適用范圍。代碼如下:
%% 情形2:當t1=0,t2>0時,g1>0, g2=0
% 先記錄下需要用到幾個函數表達式
clear
syms a b c m p S t1 t2
Pi = (p - c)*(a - b*p);
Equ = a + t2 - 2*b*p + b*t1 + b*c;
g1 = S - a + b*p;
?
equ1 = subs(Equ, [t1 p], [0, m*c]); % 將t1=0,p=mc帶入Equ
equ2 = subs(g1, p, m*c); % 將p=mc帶入g1約束
Pi = simplify(subs(Pi, p, m*c)); % 將p=mc帶入利潤函數并化簡
?
% 解出t2>0和g1>0時,S和m的范圍
t2 = solve(equ1, t2); % 通過equ1=0解出t2表達式
solve(t2, m) % 令t2=0,用m來表示
solve(equ2, S) % 令equ2=0, 用S來表示
最后兩行代碼得到的解,就是為得到情形2下的最優解,需要滿足的條件,匯總有:
情形3:若λ1>0,λ2=0,則g1=0,g2>0
此時由于g1 = S-a+bp = 0,故最優解就是p* = (a-S)/b;將其帶入利潤函數,便得到最優利潤表達式。
再次回憶口訣:不等式驗證。該情形還需要滿足的條件,為:λ1>0,且g2>0。
將λ2=0,p* = (a-S)/b帶入Equ,可以計算得到λ1的值,令其>0,加上g2>0的約束,便能最終該最優解適用范圍。代碼如下:
%% 情形3:當t1>0,t2=0時,g1=0, g2>0
% 先記錄下需要用到幾個函數表達式
clear
syms a b c m p S t1 t2
Pi = (p - c)*(a - b*p);
Equ = a + t2 - 2*b*p + b*t1 + b*c;
g2 = p - m*c;
?
equ1 = subs(Equ, [t2 p], [0, (a-S)/b]); % 將t2=0,p=(a-S)/b帶入Equ
equ2 = subs(g2, p, (a-S)/b); % 將p=(a-S)/b帶入g2約束
Pi = simplify(subs(Pi, p, (a-S)/b)); % 將p=(a-S)/b帶入利潤函數
?
% 解出t1>0和g2>0時,S和m的范圍
t1 = solve(equ1, t1); % 通過equ1=0解出t1表達式
solve(t1, S) % 令t2=0,用S來表示
solve(equ2, m) % 令equ2=0, 用S來表示
匯總代碼計算結果,有:
情形4:若λ1>0,λ2>0,則g1=0,g2=0
該情形下的最優解就是求解三方程Equ=0,g1=0,g2=0下的p、λ1、λ2值。
由于兩個約束都是關于p的一次函數,因此會得到矛盾的結論,故此種情形舍棄。
需要說明的是,科研中的很多問題會同時決策兩個變量,或者有非線性的約束等,此時兩個約束均取“=”是有解的。我這個算例編的簡單了,造成該種情形無解。
(iii)最優值間的相互比較
上述4種情形,3種情形均有最優解。很顯然,工作還沒做完,我們真正想得到的是哪些參數條件下,最優定價和最大利潤是多少?
如果是數值算例,很簡單直觀,拿著每種情形下的最大利潤比較下即可。
但符號運算就不得不分類討論,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連某個表達式的正負號都無法確定。
但大家也不用太擔心相互比較會很麻煩。因為,只看利潤的話,真正需要比較的,其實只有情形2和情形3下的利潤大小。聰明的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答案揭曉:
情形1是無約束極值問題,相當于 全域搜索最優解,其利潤一定是 最大的;情形2和3下的最優解,均受到了 一個約束g=0的 硬性限制,利潤一定會小一點;而情形4限制更強,要求 兩個約束均為0,這樣再去求利潤,一定是最小的。
因此,在情形1的參數范圍內,它就是老大,沒必要跟它比了。所以,重點還是落在情形2和情形3的參數范圍內,到底誰利潤更大。
為方便閱讀,避免前后翻看,情形1,2和3的結論匯總如下。
如上分析,在情形1的范圍內,利潤值一定最大,所以我們重點需要分析的是不滿足情形1的取值情況,即當S<(a-bc)/2和m>(a+bc)/2bc的情形。
你說巧不巧,S和m取值的對立面,恰恰對應著情形3和2。嚴肅地說,這不是巧,這是一定的。原因很簡單,同樣范圍競爭不過啊!
這里我想先強調下,大家時刻記住S和m是外生,相互獨立的。遇到S和m在同一個不等式關系里時,要想著它們是相互影響的,不能把它當成某個獨立的值。
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在分析情形2時,S取值要>a-bcm,那我們需要和情形1中出現的(a-bc)/2比較大小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a-bcm中m是可以變化的,而(a-bc)/2是定值。之所以強調這一點,只因為我曾經的分析犯過這個錯誤,結果把自己都搞暈了。
其實很簡單,高中知識就夠了。S>a-bcm的形式,不就是畫出直線S=a-bcm后,然后取直線上方的部分嘛。畫在圖中就是:
簡單計算便知,直線S=a-bcm過交點((a+bc)/2bc, (a-bc)/2),結合情形2中要求的m>(a+bc)/2bc,取值范圍就是上圖中的陰影部分。
同理,情形3的取值也就簡單了,將約束m<(a-S)/bc變化后,得到S<a-bcm,那不就是直線S=a-bcm的下方嘛。
結合情形3要求的S<(a-bc)/2,取值范圍如上圖中的陰影部分。
匯總下,就有下圖:
所幸,情形1-3的三個范圍的取值之間沒有存在交叉,但并不是每種算例都會這樣的,我這個算例較為簡單。
如之前分析,Pi1一定是最大的,通常我們需要花功夫比較下Pi2和Pi3。
至此,所有的問題就都分析完了。如果上述有錯誤,望大家批評指正。核心思想是會用KKT條件分類討論,并會比較不同情形間的最優利潤。
五、結語
總結下本文的核心:
(1)KKT條件是拉格朗日乘數法的推廣,理解引入λi的原因及作用;
(2)理解λg(X*)=0,就理解了KKT條件的精髓;
(3)掌握采用圖示法分析f(X)和g(X)的梯度關系。
(4)數值算例中,在運用KKT條件時,很容易發現矛盾(不滿足條件)的解,也很容易比較多個解的大小;
(5)符號運算時,若不考慮參數范圍,四種情形下的利潤大小關系一定有:情形1 > 情形2、3 > 情形4;
(6)比較利潤大小時,最好尋求其關于某個參數的一次或二次函數關系,切忌使用高次項參數。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KKT條件的求解步驟,我編了個口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大小小
等式求最優,不等式驗證
“大大小小”含義:在建立拉格朗日函數前,需要整理成標準形式。對于最大化問題,約束整理成“≥0”形式;對于最小化問題,約束整理成“≤0”形式。
別看寫了不少,其實就記住這兩行口訣就行。怎么樣,是不是感覺KKT條件也不難嘛。
其實,還有拉格朗日乘子的敏感性分析沒講,這和對偶理論有關,篇幅有限,也較難,不再展開。
最后,Matlab代碼(3個m文件,數值計算+2個符號運算)我放在了百度云里,WeiXin搜索“科研小飛”,并在后臺回復“KKT條件”便可直接下載。
祝大家科研節節高。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我是科研小飛,期待您的關注。
WX搜索:KeYanXF(科研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