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算法原理
SPSS因子分析
操作步驟
結果分析
SPSSAU
因子分析案例
1、背景
2、理論
3、操作
4、SPSSAU輸出結果
5、文字分析
6、剖析
疑難解惑
同源方差或共同方法變異偏差,Harman單因子檢驗?
提示出現奇異矩陣?
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
因子分析計算權重?
KMO值過低?
無論如何均‘張冠李戴’或‘糾纏不清’?
因子分析相關名詞解釋?
最大方差旋轉問題?
因子得分后用于后續分析比如聚類分析等?
綜合得分如何使用?
因子分析提示“出錯啦”或者“非正定矩陣”?
因子分析時,KMO值為null不存在?
"糾纏不清"時如何處理?
‘分析之前是否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綜合得分如何計算得到的?
綜合得分如何使用?
特征根值沒有大于1可以嗎?
載荷圖?
為什么沒有出現‘成份得分系數矩陣’,因子得分,綜合得分?
累積方差解釋率出現100%以上如何辦?
交叉載荷是什么意思?
出現共同方法偏差如何辦?
指標計算權重?
SPSSAU時,因子得分是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嗎?
SPSSAU輸出MSA指標?
因子分析時旋轉方法如何選擇?
保存因子得分或綜合得分,但并沒有保存?
SPSSPRO
1、作用
2、輸入輸出描述
3、案例示例
4、案例數據
5、案例操作
6、輸出結果
7、注意事項
8、模型理論
代碼實現
MATLAB
python
前言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從變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C.E.斯皮爾曼提出。他發現學生的各科成績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一科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績也比較好,從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潛在的共性因子,或稱某些一般智力條件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因子分析可在許多變量中找出隱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將相同本質的變量歸入一個因子,可減少變量的數目,還可檢驗變量間關系的假設。
算法原理
SPSS因子分析
操作步驟
(1)分析——降維——因子
(2)將量表題或者數據拖入變量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