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隨筆 (Owed by: 春夜喜雨 http://blog.csdn.net/chunyexiyu)
引言
準備去參加軟考的考試,但對一些概念掌握的還不夠,借此機會,整理記錄一二,便于自己理解掌握。
知識范圍
感覺不夠清晰的部分主要是第三篇和第四篇的部分。
第三篇-架構設計高級知識;
第四篇-架構設計實踐知識。
第三篇架構設計高級知識分6個小節,依次是
- 系統架構設計基礎知識
- 系統質量屬性與架構評估
- 軟件可靠性基礎知識
- 軟件架構的演化和維護
- 未來信息綜合技術
- 系統規劃
第三篇架構設計實踐知識分為8歌小節,依次是
- 信息系統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 層次式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 云原聲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 面向服務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 嵌入式系統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 通信系統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 安全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 大數據架構設計理論與實踐
知識點或名詞
SA—Software Architecture
(位于:架構設計高級知識-系統架構設計基礎)
Software Architecture 軟件架構 或 軟件體系結構,是指系統的一個或多個結構,這些結構包括軟件的構件(可能為程序模塊、類、或中間件)、構件的外部可見屬性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梯形結構的設計包括數據庫設計和軟件結構設計,軟件結構設計主要關注軟件構件的結構、屬性、交互作用,并通過多種視圖全面描述。
軟件架構是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作用和意義不同:
需求分析階段:架構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需求關注問題空間,架構關注求解空間。
設計階段:關注的最早和最多的階段。
實現階段:實現從軟件架構向實現轉換。
構件組裝階段:可復用構件組裝的設計,提高系統實現效率。
部署階段:足適合展示部署的軟硬件架構,評估分析部署方案。
后開發階段:圍繞維護、演化、復用。
ABSD—Architecture-Based Software Design
(位于:架構設計高級知識-系統架構設計基礎)
基于架構/體系結構的軟件設計,是架構/體系結構驅動的,也即構成架構/體系結構的商業、質量、功能需求的組合驅動的。
采用視角與視圖來描述軟件架構,采用用力來描述功能需求,采用質量場景來描述質量需求。
ABSD方法有三個基礎:功能的分解,通過選擇架構風格來實現質量和商業需求,軟件模板的使用。
ABSD是自頂向下,遞歸細化的,迭代的每一步都有清晰的定義。
ABSDM模型把軟件開發過程劃分為6步:
體系結構需求,【體系結構設計,體系結構文檔化,體系結構復審】,體系結構實現,體系結構演化。
體系結構需求-細化:
需求獲取(質量目標、系統商業目標、系統開發人員商業目標)、標示構件(生成類圖、類分組、類打包成構件)、架構需求評審
軟件架構風格
(位于:架構設計高級知識-系統架構設計基礎)
軟件體系結構風格是描述某一特定應用領域中系統組織方式的慣用模式。體系結構風格定義一個系統家族,即定義一個詞匯表和一組約束。
詞匯表:包含構件和連接件。
約束:約束定義構件和連接件的組合方式。
- 數據流架構風格
例如:批處理架構風格、管道和過濾器架構風格 - 調用/返回架構風格
例如:主程序/子程序風格,面向對象架構風格,層次型架構風格,客戶端C/S服務器架構風格,瀏覽器B/S服務器風格 - 以數據為中心的架構風格
例如:倉庫架構風格,黑板架構風格 - 虛擬機架構風格
例如:解釋器架構風格,規則架構風格 - 獨立構件架構風格
例如:進程通信架構風格,事件系統架構風格 - C2風格
通過連接件連接構件或某個構件組,構件與構件之間無連接
DSSA—Domain 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
(位于:架構設計高級知識-系統架構設計基礎)
DSSA-特定領域構件架構,是在一個特定應用領域中為一組應用提供組織結構參考的標準軟件架構。即用于某一特定應用領域的標準軟件構件集合。
DSSA的特征:領域性、普遍性、抽象性、可復用性。
DSSA的基本活動:領域分析、領域設計、領域實現。
DSSA的建立過程是并發的、遞歸的、反復的螺旋模型。
DSSA的建立分為5個階段:定義領域范圍、定義領域特定元素、定義領域特定的設計和實現約束、定義領域模型和架構、產生搜集可復用單元。
領域分析主要目標是獲得領域模型;領域分析人員與領域專家指導;
領域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獲得DSSA-特定領域構件架構;領域設計人員開發DSSA。
領域實現主要目標是依據領域模型和DSSA開發和組織可復用信息。領域實現人員。
(位于:架構設計高級知識-系統架構設計基礎)
個人隨筆 (Owed by: 春夜喜雨 http://blog.csdn.net/chunyex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