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都會經過一個小花園。它被夾在丁字路口的拐角,面積不大,匆匆而過的行人都不會注意到它。但如果順著幾個不起眼的入口走進去,里面卻是別有洞天。清早的街道還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嘩,花園里靜悄悄的。各式各樣的花草夾雜在一起,翠綠的線條交錯著把院子鋪滿了。偶然幾朵小花身著盛裝從綠葉中間冒出來,一陣風拂過點頭向你招呼微笑。小花園的其妙之處就是,當你也安靜下來與她同頻段地相處,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院子里其實是熱鬧非凡,像踏腳邁入了一個奇幻樂園。布谷鳥、知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此起彼伏,提醒你這小園里滿是生命活力。這些聲音長短各異,交錯著、鋪展著,如果耳朵追著七拼八湊的動靜摸索進去,能清晰地分辨出小動物們自己的節奏。要是聲音有畫面,這錯亂的波段里一定閃爍著黑暗中螢火蟲跳動的熒光,也會有如鏡的湖面上倒影晴空、偶爾晃動的波瀾。
這幾天讀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真沒想到是這么可愛的書,可愛的人。書是散文,卻比小說精彩。三毛的文字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的撫慰你的心靈,讀了心里暖暖的,好多缺失的角落都被填滿了。這里有歡笑,有淚水,有驚慌,也有無奈。沙漠是干枯的、荒涼的,一個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卻如同帶你涌入一片汪洋大海。驚濤駭浪從眼前咆哮著震顫著延伸到天際,腳下一條小船把你托得穩穩的。又好似一匹駿馬,載著你馳騁在一望無垠的荒野間,遙不可及的遠處,天地間交界處漸漸朦朧、融化,試探性的重合著。三毛真是當之無愧的探險家。
忘了小學還是中學的時候,周圍一些同學在讀她的書。這些模糊的記憶,像一抹星火在心里默默燃著,亮著。這次讀完,那抹火苗蓬勃旺盛起來了。三毛的文字沒有什么濃妝艷抹,正如沙漠中的她一樣簡單質樸,卻讓人深深感受到沙漠的自然之美,感受到三毛的善良、可愛、可敬,和她文筆的巨大能量。
我有時看一些港劇,二三十年前的畫面,就像在講述現代人的生活,直到有人拿出錄像帶插入錄像機,原來畫面里的時光已經過去那么久。三毛的撒哈拉,已經是五十多年前的故事了,卻講述得繪聲繪色,宛如昨天。想象的畫面都在思維空間里,除了沒有現代電子設備看不出什么區別。可那些有趣得能觸及到心靈的旅行,與那些附加設備又有什么關系呢?想象中的沙漠漫漫金黃,干凈如洗,被烈日吹得一片亮一片暗,泛起波浪向遠處追著天空奔跑。落日的時候,金黃已經悄無聲息的幻化成暖紅,落下來給沙地罩上一層薄紗。
三毛說閱讀本身就是讀者的二次創作,我非常認同。感謝三毛帶著大家踏上撒哈拉沙漠的冒險之旅,用溫柔、善良、幽默教會讀者去創作、去改變,尋找內心深處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