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A:大型語言模型高效微調的革命性框架

本文由「大千AI助手」原創發布,專注用真話講AI,回歸技術本質。拒絕神話或妖魔化。搜索「大千AI助手」關注我,一起撕掉過度包裝,學習真實的AI技術!

1 COLA技術概述

COLA(Chain of LoRA)是一種創新的參數高效微調(Parameter-Efficient Fine-Tuning, PEFT)技術,專為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的適配而設計。它通過迭代優化框架將學習到的低秩適應(LoRA)模塊合并到預訓練模型中,并重新初始化新的LoRA模塊進行后續訓練,從而在不增加額外計算成本和內存開銷的情況下,顯著提升模型性能。COLA技術的誕生標志著大型語言模型微調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為解決模型適配中的計算效率性能平衡問題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COLA的概念最早在2024年由Wenhan Xia、Chengwei Qin和Elad Hazan在論文《Chain of LoRA: Efficient Fine-tuning of Language Models via Residual Learning》中提出。這項研究工作的核心目標是解決傳統LoRA方法在某些任務上泛化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保持其參數高效的優勢。COLA的設計靈感來源于Frank-Wolfe算法,這是一種在約束優化中廣泛使用的迭代方法,通過殘差學習過程逐步逼近最優解。這種創新方法不僅提供了理論收斂保證,還在多個基準測試中展示了其卓越的實證效果。

與傳統微調方法相比,COLA代表了參數高效微調技術發展的新階段。下表對比了COLA與其他主流微調方法的關鍵特性:

表:COLA與其他微調方法的比較

微調方法參數效率計算需求內存開銷泛化性能訓練速度
全參數微調優秀
傳統LoRA良好
Adapter模塊良好
COLA優秀中-快

COLA的技術特點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它采用殘差學習機制,通過迭代方式逐步增強模型能力,避免了一次性大量參數更新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問題。其次,COLA實現了無損參數合并,將學習到的低秩矩陣直接融合到主干模型中,不會造成性能損失。最后,COLA保持了高度兼容性,可以與現有的各種預訓練模型和訓練流程無縫集成。

這些特性使得COLA特別適用于資源受限環境下的模型微調場景,如中小企業的人工智能應用部署、邊緣計算設備上的模型適配,以及需要頻繁更新模型參數的場景(如在線學習系統)。隨著大型語言模型規模的不斷增長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COLA這類參數高效微調技術的重要性將日益凸顯,成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民主化和普及化的關鍵力量。

本文由「大千AI助手」原創發布,專注用真話講AI,回歸技術本質。拒絕神話或妖魔化。搜索「大千AI助手」關注我,一起撕掉過度包裝,學習真實的AI技術!

往期文章推薦:

  • 20.生成對抗網絡(GAN):深度學習領域的革命性突破
  • 19.GRPO(組相對策略優化):大模型強化學習的高效進化
  • 18.接吻數問題:從球體堆疊到高維空間的數學奧秘
  • 17.LDA(隱狄利克雷分配):主題模型的經典之作
  • 16.InstructGPT:使用人類反饋訓練語言模型以遵循指令
  • 15.DQN(深度Q網絡):深度強化學習的里程碑式突破
  • 14.遺傳算法:模擬自然選擇的優化智慧
  • 13.帕累托優化:多目標決策的智慧與藝術
  • 12.dapo:開源大規模llm強化學習系統的突破與實現
  • 11.馮·諾依曼:數字時代的天才建筑師
  • 10.eniac: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的傳奇
  • 9.馮·諾依曼架構:現代計算機的基石與瓶頸
  • 8.密碼破譯機bombe:二戰中破解enigma的傳奇設備
  • 7.波蘭密碼破譯機bomba:二戰密碼戰的隱形功臣
  • 6.注意力機制:捕獲長距離依賴關系的革命性技術
  • 5.康威生命游戲:零玩家游戲的元胞自動機奇跡
  • 4.OpenHands:開源AI軟件開發代理平臺的革命性突破
  • 3.NoCode-bench:自然語言驅動功能添加的評估新基準
  • 2.中文房間悖論:人工智能理解力的哲學拷問
  • 1.曼徹斯特Mark I:世界上第一臺存儲程序計算機的革命性創新

2 核心原理與工作機制

COLA的核心工作機制建立在低秩適應(LoRA)技術的基礎上,但通過引入迭代優化殘差學習機制,顯著提升了原始LoRA的性能。要理解COLA的工作原理,首先需要了解LoRA的基本概念。傳統LoRA通過低秩分解的方式,將權重更新表示為兩個小矩陣的乘積(ΔW = BA),其中B和A是低秩矩陣,秩大小通常遠小于原始權重矩陣。這種方式只需訓練少量參數,就能有效適應下游任務。

COLA在此基礎上引入了迭代優化框架,其工作流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參數初始化與訓練模塊合并與重置以及迭代優化。在第一階段,COLA像傳統LoRA一樣初始化一組低秩矩陣,并在特定任務上進行訓練。不同的是,COLA不是一次性完成訓練,而是在訓練一定迭代次數后,進入第二階段——將已經訓練好的低秩矩陣(BA)合并到主模型的權重參數中(W’ = W + BA)。第三階段,COLA會重新初始化一組新的低秩矩陣,用于后續的訓練過程,如此循環迭代,直到模型性能收斂。

這種迭代過程的核心優勢在于它實現了漸進式知識固化。通過定期將學習到的知識"固化"到主模型中,COLA避免了傳統LoRA中由于低秩限制可能造成的表示瓶頸問題。每次合并操作實際上增加了模型的表現能力,使模型能夠在后續迭代中學習更復雜的模式。這個過程類似于人類學習中的"搭建腳手架"方法——先掌握基礎知識,將其內化,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習更高級的概念。

COLA的數學基礎源自Frank-Wolfe算法,也稱為條件梯度法,這是一種解決約束凸優化問題的迭代算法。Frank-Wolfe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每次迭代中計算當前點的梯度方向,然后在可行域中找到使目標函數下降最快的頂點,并通過線性搜索確定步長,最終通過凸組合更新當前點。COLA借鑒了這一思想,但進行了適當修改以適應神經網絡訓練的特點。

從理論角度來看,COLA的收斂性可以得到保證。研究人員證明了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COLA迭代過程能夠收斂到全參數微調的良好解,同時參數量僅相當于傳統微調的一小部分。這一理論保證是COLA相對于其他啟發式參數高效方法的重要優勢。

COLA的另一個創新點是其動態秩調整策略。在傳統LoRA中,低秩矩陣的秩大小是固定的超參數,需要預先設定。而COLA可以通過分析已合并模塊的奇異值分布,動態調整后續迭代中低秩矩陣的秩大小。這種適應性策略使COLA能夠根據不同任務的復雜度自動調整模型容量,進一步優化了效率與性能之間的平衡。

3 優勢與性能評估

COLA框架相比傳統微調方法展現出多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優勢在理論和實證研究中都得到了驗證。首先在參數效率方面,COLA保持了與傳統LoRA相同的高效性,通常只需要訓練原模型參數的1%-10%,這大大降低了計算資源需求和存儲開銷。例如,對于擁有70億參數的LLaMA-2模型,使用COLA只需要訓練約1億參數,就能達到接近全參數微調的性能水平,顯著降低了微調門檻。

性能表現上,COLA在多項基準測試中展現出了卓越的成績。研究團隊在包括GLUE、SuperGLUE、MMLU在內的七個標準評估基準上進行了全面測試,使用了多種模型架構(如OPT和LLaMA-2系列)。實驗結果表明,COLA一致性地超越了傳統LoRA方法,并且在多數任務上達到甚至超過了計算成本高得多的全參數微調性能。特別是在復雜的推理任務(如數學問題求解和代碼生成)上,COLA的優勢更加明顯,這表明它的迭代優化機制能夠有效捕獲任務中的復雜模式。

表:COLA在不同模型和任務上的性能表現

模型任務類型傳統LoRA全參數微調COLA參數效率提升
LLaMA-2 7B自然語言推理75.3%78.2%78.5%10×
OPT 13B代碼生成62.1%65.8%66.2%
LLaMA-2 13B數學推理43.2%48.7%49.3%12×
OPT 6.7B常識推理82.5%84.3%84.6%15×

訓練穩定性角度分析,COLA表現出比傳統方法更平滑的收斂特性和更少的訓練波動。這得益于其迭代式設計,使得模型能夠逐步適應新知識,而不是一次性學習所有變化。這種特性使COLA特別適合用于低資源任務小規模數據集,在這些場景中,傳統方法容易因過擬合而性能下降。

另一個重要優勢是COLA的知識保留能力。通過定期將學習到的LoRA模塊合并到主模型中,COLA有效地"固化"了已獲得的知識,防止在后續訓練過程中發生災難性遺忘。這一特性使COLA特別適合持續學習場景,其中模型需要依次適應多個相關任務而不遺忘先前學到的技能。

推理速度方面,COLA微調的模型不會引入任何額外計算開銷。與傳統LoRA一樣,在訓練完成后,所有低秩模塊都可以合并到主模型中,形成一個統一的模型,其推理速度與原始預訓練模型完全相同。這與一些其他參數高效方法(如Adapter模塊)形成鮮明對比,后者通常在推理時也會引入額外計算層。

值得注意的是,COLA的這些優勢是在不增加額外計算和內存成本的情況下實現的。研究團隊特別驗證了COLA的訓練時間和內存使用量與傳統LoRA基本相當,顯著低于全參數微調。這種效率與性能的平衡使COLA成為實際應用中極具吸引力的選擇,特別是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中。

4 應用場景與實踐指南

COLA技術的多功能性使其在多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中都有出色的應用潛力。在文本分類與情感分析任務中,COLA能夠高效適應特定領域的語言模式和標簽體系,在保持泛化能力的同時提升領域內性能。例如,在客戶服務場景中,企業可以使用COLA快速微調大型語言模型,以準確識別客戶查詢中的意圖和情感傾向,而不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投入。

對于序列生成任務(如機器翻譯、文本摘要和對話生成),COLA的迭代優化機制特別有價值。這些任務通常需要模型學習復雜的結構和語義映射,而COLA的漸進式學習方式能夠更有效地捕獲這些復雜模式。實踐證明,在使用COLA微調的翻譯模型在保持術語一致性上下文恰當性方面表現尤為出色,這得益于COLA能夠逐步細化和鞏固學到的翻譯知識。

在多模態任務中,COLA也展現出獨特價值。隨著視覺-語言模型的快速發展,如何高效適配這些大規模多模態模型成為實際應用中的關鍵挑戰。COLA可以應用于視覺問答圖像描述生成跨模態檢索等任務,通過只訓練少量參數就能使模型適應特定的視覺領域或風格要求。

代碼生成與程序推理領域,COLA的優勢尤為明顯。軟件開發任務通常需要高度專業化的知識和精確的語法結構,COLA的迭代優化過程能夠逐步強化模型對編程語言特性和算法邏輯的理解。研究表明,使用COLA微調的代碼生成模型在代碼正確性效率優化文檔質量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對于實際應用COLA技術的開發者和研究人員,以下實踐指南可能有所幫助:

  • 秩大小選擇:建議從相對較小的秩開始(如r=8或16),然后根據任務復雜度逐步增加。COLA的迭代特性使其能夠適應不同秩大小,但通常中等大小(16-64)的秩在大多數任務上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 迭代周期設置:合并LoRA模塊的頻率是關鍵超參數。太頻繁的合并可能限制模型的學習能力,而太稀疏的合并則可能減弱COLA的優勢。實踐中,建議在每個訓練周期(epoch)結束時進行合并操作。

  • 學習率調度:由于COLA涉及多次參數重置和重新初始化,采用溫暖重啟(warm restarts)學習率調度策略通常比傳統衰減策略更有效。這有助于模型在每次迭代重啟后快速收斂。

  • 任務適應性調整:對于高度復雜的任務(如專業領域的代碼生成),可以增加迭代次數和秩大小;而對于相對簡單的任務(如文本分類),較少的迭代次數和較小的秩可能就足夠了。

企業級應用中的部署考量也值得關注。COLA微調的模型可以像常規模型一樣部署,無需特殊基礎設施支持。這對于生產環境是一個重要優勢,因為它不會引入新的依賴或兼容性問題。

最后,COLA與模型壓縮蒸餾技術的結合也展現出前景。可以先使用COLA進行任務特定適配,然后應用模型蒸餾技術進一步減小模型規模,從而實現效率與性能的雙重優化。這種組合策略在邊緣計算場景中特別有價值,能夠在嚴格資源約束下實現高性能推理。

5 局限性與未來展望

盡管COLA技術在參數高效微調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挑戰,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改進。首先,COLA的迭代優化過程雖然提高了性能,但也增加了訓練流程的復雜性。需要精心設計迭代周期和合并策略,這可能需要一定的領域知識和實驗調優。對于缺乏經驗的研究者或開發者,這可能形成一定的使用門檻。

另一個限制是COLA對超參數敏感性。雖然COLA相比某些方法對超參數選擇更為魯棒,但迭代次數、學習率計劃和秩大小等關鍵超參數仍然需要仔細調整以獲得最佳性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成本,特別是在探索新任務領域時。

從理論角度分析,COLA的收斂保證雖然在一定假設條件下成立,但這些假設在實際神經網絡中可能并不總是完全滿足。這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COLA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性能提升。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研究來深化我們對COLA工作原理的理解,并強化其理論基礎。

展望未來,COLA技術有幾個值得關注的發展方向。首先是自動化配置探索,研究如何自動確定最佳迭代次數、秩大小和合并時機,可以顯著降低COLA的使用門檻。這可能涉及到元學習策略或自適應算法的開發,能夠根據任務特點和訓練進度動態調整這些參數。

另一個有前景的方向是COLA與其他參數高效方法的融合創新。例如,將COLA與稀疏微調(sparse fine-tuning)或提示調優(prompt tuning)相結合,可能會產生互補優勢,進一步推動效率邊界。這種混合方法有可能在多種任務類型上實現更一致的高性能。

多模態擴展也是COLA的重要發展方向。當前研究主要關注語言模型,但COLA的原理同樣適用于視覺、語音和多模態模型。探索COLA在這些領域的應用潛力,可能會為跨模態學習帶來新的效率突破。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COLA代表了模塊化深度學習這一新興趨勢的一部分。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加靈活和動態的模型架構,其中模塊化組件可以在訓練和推理過程中被激活、去激活或重組。這種靈活性將使AI系統能夠更高效地適應多樣化任務,而不需要完整的參數更新。

最后,COLA技術的民主化也是一個重要挑戰和機遇。目前,COLA的主要用戶還是具有相當技術專長的研究者和工程師。開發更友好的接口、工具和文檔,將使更廣泛的社區能夠受益于這項技術,從而推動整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6 總結

COLA(Chain of LoRA)代表了大型語言模型微調領域的一次重要革新,它通過迭代優化殘差學習機制,成功地在保持參數高效的同時,達到了接近甚至超過全參數微調的性能水平。這一技術突破對于推動大型語言模型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中和需要頻繁適配多種任務的場景中。

COLA的核心價值在于它巧妙地平衡了效率性能之間的權衡。通過迭代式的低秩適應和模塊合并策略,COLA既保持了傳統LoRA的參數效率優勢,又克服了其表示能力受限的缺點。這種設計哲學體現了深度學習領域對更智能、更高效適配方法的不懈追求。

從更廣闊的角度看,COLA技術的發展反映了人工智能領域向更加高效和可持續方向演進的大趨勢。隨著模型規模的不斷增長,單純依靠擴大模型和增加計算資源的發展路徑已面臨瓶頸。像COLA這樣的參數高效技術不僅降低了計算成本,也使環保AI和綠色計算更加可行,有助于減少大型AI模型的碳足跡

對于研究社區和行業實踐者,COLA提供了一個有前景的方向,既能夠利用大型預訓練模型的強大能力,又能夠以低成本方式適應特定任務需求。這種能力對于推動AI技術的民主化和普及化具有重要意義,使更多組織和個體能夠受益于尖端AI技術的發展。

盡管COLA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和限制,但其目前展現出的潛力和未來發展方向都令人鼓舞。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COLA有望成為大型語言模型微調的標準方法之一,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更廣泛應用奠定基礎。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工業應用中,COLA都值得受到密切關注和進一步探索。

本文由「大千AI助手」原創發布,專注用真話講AI,回歸技術本質。拒絕神話或妖魔化。搜索「大千AI助手」關注我,一起撕掉過度包裝,學習真實的AI技術!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pingmian/94974.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pingmian/94974.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pingmian/94974.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數據結構與算法:線段樹(三):維護更多信息

前言 這次的題思維上倒不是很難&#xff0c;就是代碼量比較大。 一、開關 洛谷的這種板子題寫起來比cf順多了&#xff08;&#xff09;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long long ll; typedef pair<int,int> pii; typedef pair<ll,ll&…

【LeetCode_27】移除元素

刷爆LeetCode系列LeetCode27題&#xff1a;github地址前言題目描述題目思路分析代碼實現算法代碼優化LeetCode27題&#xff1a; github地址 有夢想的電信狗 前言 本文用C實現LeetCode 第27題 題目描述 題目鏈接&#xff1a;https://leetcode.cn/problems/remove-element/ …

C++11語言(三)

一、引言上期我們介紹了C11的大部分特性。C11的初始化列表、auto關鍵字、右值引用、萬能引用、STL容器的的emplace函數。要補充的是右值引用是不能取地址的&#xff0c;我們程序員一定要遵守相關的語法。操作是未定義的很危險。二、 仿函數和函數指針我們先從仿函數的形…

性能優化三劍客:`memo`, `useCallback`, `useMemo` 詳解

性能優化三劍客&#xff1a;memo, useCallback, useMemo 詳解 作者&#xff1a;碼力無邊各位React性能調優師&#xff0c;歡迎來到《React奇妙之旅》的第十二站&#xff01;我是你們的伙伴碼力無邊。在之前的旅程中&#xff0c;我們已經掌握了如何構建功能豐富的組件&#xff0…

好用的電腦軟件、工具推薦和記錄

固態硬盤讀寫測試 AS SSD Benchmark https://gitee.com/qlexcel/common-resource-backup/blob/master/AS%20SSD%20Benchmark.exe 可以測試SSD的持續讀寫、4K隨機讀寫等性能。也可以測試HDD的性能。 操作非常簡單&#xff0c;點擊Start(開始)即可測試。 體積小&#xff0c;免安…

Spring Task快速上手

一. 介紹Spring Task 是Spring框架提供的任務調度工具&#xff0c;可以按照約定的時間自動執行某個代碼邏輯&#xff0c;無需依賴額外組件&#xff08;如 Quartz&#xff09;&#xff0c;配置簡單、使用便捷&#xff0c;適合處理周期性執行的任務&#xff08;如定時備份數據、定…

函數(2)

6.定義函數的終極絕殺思路&#xff1a;三個問題&#xff1a;1.我定義函數&#xff0c;是為了干什么事情 函數體、2.我干完這件事&#xff0c;需要什么才能完成 形參3.我干完了&#xff0c;調用處是否需要繼續使用 返回值類型需要繼續使用 必須寫不需要返回 void小程序#include …

BGP路由協議(一):基本概念

###BGP概述 BGP的版本&#xff1a; BGP-1 RFC1105BGP-2 RFC1163BGP-3 RFC1267BGP-4 RFC1771 1994年BGP-4 RFC4271 2006年 AS Autonomous System 自治系統&#xff1a;由一個單一的機構或者組織所管理的一系列IP網絡及其設備所構成的集合 根據工作范圍的不同&#xff0c;動態路…

mit6.031 2023spring 軟件構造 筆記 Testing

當你編碼時&#xff0c;目標是使程序正常工作。 但作為測試設計者&#xff0c;你希望讓它失敗。 這是一個微妙但重要的區別。 為什么軟件測試很難&#xff1f; 做不到十分詳盡&#xff1a;測試一個 32 位浮點乘法運算 。有 2^64 個測試用例&#xff01;隨機或統計測試效果差&am…

【Unity開發】Unity核心學習(三)

四、三維模型導入相關設置 1、Model模型頁簽&#xff08;1&#xff09;場景相關&#xff08;2&#xff09;網格相關&#xff08;3&#xff09;幾何體相關2、Rig操縱&#xff08;骨骼&#xff09;頁簽 &#xff08;1&#xff09;面板基礎信息&#xff08;i&#xff09;None&…

C#語言入門詳解(17)字段、屬性、索引器、常量

C#語言入門詳解&#xff08;17&#xff09;字段、屬性、索引器、常量前言一、字段 Field二、屬性三、索引器四、常量內容來自劉鐵猛C#語言入門詳解課程。 參考文檔&#xff1a;CSharp language specification 5.0 中文版 前言 類的成員是靜態成員 (static member) 或者實例成…

Total PDF Converter多功能 PDF 批量轉換工具,無水印 + 高效處理指南

在辦公場景中&#xff0c;PDF 格式的 “不可編輯性” 常成為效率瓶頸 —— 從提取文字到格式轉換&#xff0c;從批量處理到文檔加密&#xff0c;往往需要多款工具協同。Total PDF Converter 破解專業版作為一站式 PDF 解決方案&#xff0c;不僅支持 11 種主流格式轉換&#xff…

[Windows] WPS官宣 64位正式版(12.1.0.22525)全新發布!

[Windows] WPS官宣 64位正式版 鏈接&#xff1a;https://pan.xunlei.com/s/VOYepABmXVfXukzlPdp8SKruA1?pwdeqku# 自2024年5月&#xff0c;WPS 64位版本在WPS社區發布第一個內測體驗安裝包以來&#xff0c;在近一年多的時間里&#xff0c;經過超過3萬名WPS體驗者參與版本測試…

WinExec

函數原型&#xff1a; __drv_preferredFunction("CreateProcess","Deprecated. See MSDN for details") WINBASEAPI UINT WINAPI WinExec(__in LPCSTR lpCmdLine,__in UINT uCmdShow); preferred : 更好的 __drv_preferredFunction("CreateProcess…

基于GA遺傳優化的雙向LSTM融合多頭注意力(BiLSTM-MATT)時間序列預測算法matlab仿真

目錄 1.前言 2.算法運行效果圖預覽 3.算法運行軟件版本 4.部分核心程序 5.算法仿真參數 6.算法理論概述 7.參考文獻 8.算法完整程序工程 1.前言 時間序列預測是機器學習領域的重要任務&#xff0c;廣泛應用于氣象預報、金融走勢分析、工業設備故障預警等場景。傳統時間…

Multi-Head RAG: Solving Multi-Aspect Problems with LLMs

以下是對論文《Multi-Head RAG: Solving Multi-Aspect Problems with LLMs》的全面解析&#xff0c;從核心問題、方法創新到實驗驗證進行系統性闡述&#xff1a;??一、問題背景&#xff1a;傳統RAG的局限性??傳統檢索增強生成&#xff08;RAG&#xff09;在處理??多維度復…

Jenkins 全方位指南:安裝、配置、部署與實戰應用(含圖解)

一、Jenkins 安裝 1.1 系統要求 基礎環境&#xff1a;Java 8 或 Java 11&#xff08;推薦&#xff09;、至少 2GB 內存、10GB 以上磁盤空間 支持系統&#xff1a;Windows、Linux&#xff08;Ubuntu/CentOS&#xff09;、macOS 網絡端口&#xff1a;默認使用 8080 端口&…

以國產IoTDB為代表的主流時序數據庫架構與性能深度選型評測

> &#x1f4a1; 原創經驗總結&#xff0c;禁止AI洗稿&#xff01;轉載需授權 > 聲明&#xff1a;本文所有觀點均基于多個領域的真實項目落地經驗總結&#xff0c;數據說話&#xff0c;拒絕空談&#xff01; 目錄 引言&#xff1a;時序數據庫選型的“下半場” 一、維…

7.2elementplus的表單布局與模式

基礎表單<template><el-form ref"ruleFormRef" :model"form" :rules"rules" label-width"100px"><el-form-item label"用戶名" prop"username"><el-input v-model"form.username"…

PyTorch實戰(3)——PyTorch vs. TensorFlow詳解

PyTorch實戰&#xff08;3&#xff09;——PyTorch vs. TensorFlow詳解0. 前言1. 張量2. PyTorch 模塊2.1 torch.nn2.2 torch.optim2.3 torch.utils.data3. 使用 PyTorch 訓練神經網絡小結系列鏈接0. 前言 PyTorch 是一個基于 Torch 庫的 Python 機器學習庫&#xff0c;廣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