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數據簡介
一、年鑒基本定位與發展歷程
《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作為一部權威性極強的能源領域資料典籍,始終以全面、精準反映中國能源建設推進、生產運行、消費態勢以及供需平衡狀況為核心使命。其編纂工作發軔于 1986 年,最初由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司主導主編 。自 2008 年版本起,編纂職責移交至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由中國統計出版社有限公司負責出版發行,面向國內外公開發布,成為各界了解中國能源發展脈絡與數據的重要窗口。
二、出版頻率調整
為更高效滿足廣大讀者對于中國能源統計數據及時性、精準性的需求,提升數據在能源研究、政策制定、企業決策等場景應用的時效性,從 2004 年開始,《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的出版周期進行優化調整,由原本每兩年推出一冊,變更為每年定期出版一冊,確保以更緊密的時間節奏,傳遞中國能源領域最新數據動態。
三、內容篇章架構
《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在內容編排上,系統劃分為 7 大篇章以及附錄部分,構建起層次清晰、覆蓋全面的內容體系:
- 綜合篇
:對中國能源領域宏觀概況、整體發展態勢進行梳理,提供能源行業全景式視角,涵蓋能源發展總體思路、宏觀政策關聯等內容,為理解能源行業全局奠定基礎 。
- 能源建設篇
:聚焦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進程,詳細呈現煤炭礦井建設、油氣田開發、電站(涵蓋傳統火電與新能源電站)建設等項目的數量、規模、進度等數據,以及能源輸送管網(如油氣管網、輸電網絡)等配套設施建設情況,反映能源供應保障能力的硬件支撐建設動態。
- 能源生產篇
:深入剖析各類能源品種的生產情況,包括煤炭的產量、生產區域分布、礦井生產效率;石油、天然氣的開采量、產區產量貢獻;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與清潔能源的發電量、生產規模及增長趨勢,清晰展現中國能源生產的多元結構與產量變化 。
- 能源消費篇
:圍繞能源消費環節,統計不同產業(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不同領域(居民生活、交通運輸等)對各類能源的消費量、消費占比,分析能源消費的行業特征、區域差異以及消費結構演變趨勢,助力洞察能源消費驅動因素與需求走向 。
- 全國能源平衡表
:以專業、系統的表格形式,梳理全國范圍內能源在供應、轉換、消費等環節的數量關系,清晰呈現能源從初始供應,經過加工轉換(如煤炭洗選、油氣煉制、電力轉換等),到最終終端消費的全流程數量平衡情況,為精準把握能源流通過程與供需匹配度提供核心數據支撐 。
- 地區能源平衡表
:聚焦不同行政區域(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的能源平衡狀態,統計各地區能源生產、調入、調出、消費等數據,對比分析地區間能源供需差異、能源流動方向與規模,助力了解區域能源自給能力、對外能源依賴程度以及區域能源協同發展態勢 。
-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能源數據
:單獨統計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能源相關數據,涵蓋能源生產(盡管本地能源生產規模有限,但包含垃圾發電等少量能源生產形式)、能源消費(包括工商業、居民生活等領域消費)、能源進口(作為能源輸入型地區,詳細呈現油氣、電力等能源進口來源、規模)等方面,反映港澳地區獨特的能源發展格局與數據特點 。
附錄部分,補充納入臺灣省能源數據,同時收錄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能源數據,便于開展國際能源數據對比與區域能源研究;還對主要統計指標的定義、統計口徑、計算方法等進行詳細解釋,明確各種能源折標煤參考系數,解決數據理解與應用中的概念、標準疑問,保障數據使用的準確性與規范性 。
四、資料來源與特殊說明
(一)資料來源
本書中大部分數據資料,嚴格基于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報表體系獲取,同時與《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進行協同校驗,確保數據來源的權威性與一致性,從根本上保障能源統計數據的質量根基 。
(二)特殊區域與能源范疇說明
在數據統計范圍界定上,全國統計數字遵循既定原則,暫未包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數據,以契合數據統計的實際管理與采集情況 。能源平衡表核算時,聚焦商品能源范疇,非商品能源(如農村地區自用薪柴、農作物秸稈直接燃燒等未進入商品流通環節的能源)暫不納入核算;同時,西藏自治區由于地理環境、數據采集條件等因素限制,能源平衡表數據存在暫缺情況 。另外,在 “固定資產投資” 相關指標呈現上,為更清晰反映投資的相對變化趨勢與結構特征,部分原本以絕對數呈現的指標,調整為速度(如投資增長率)或比重(如不同能源領域投資占總能源投資比重)等相對性指標 。
五、數據時間范圍與特殊情況說明
(一)數據截止時間
書中中國內地能源相關數據,以 2022 年為主要截止時間節點,全面呈現該年度能源生產、消費、平衡等數據成果 。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數據采集周期、統計工作安排等因素,截止到 2021 年,在使用這部分數據時,需關注時間差異,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分析 。世界各國及其他地區能源數據,大部分以 2021 年為截止時間,便于開展國際能源數據的橫向對比研究,了解全球能源發展同期水平 。
(二)數據計算尾數說明
在數據統計計算過程中,部分指標存在總計數值與分項數值之和不完全相等的情況,這是由于數據在統計匯總時,遵循四舍五入的數學處理規則導致的尾數差異,并非數據統計錯誤,使用中遇到此類情況,無需作機械調整,可正常參考數據整體趨勢與數量關系 。
六、符號使用規范
年鑒各類表格中,針對數據呈現設置特定符號規則,以清晰傳遞數據狀態:當表格中出現 “空格” 標識時,代表該項統計指標的數據,由于數值過小,不足本表設定的最小位數,或因數據調查、采集等原因暫無法獲取(數據不詳),亦或是本身無該項數據記錄;而 “#” 符號,則用于標注表格行或列中的主要項目,突出關鍵數據項,方便讀者快速識別核心信息 。
七、行業分類標準
本書在開展能源相關數據統計、行業分析時,對于行業分類,統一采用 2017 年版最新行業分類標準,確保數據在行業維度的歸類、對比、分析具有一致性與規范性,與當下經濟統計、行業研究的分類體系有效銜接,提升數據跨領域、跨資料使用的兼容性與準確性 ,保障不同年份、不同資料間行業相關能源數據可比,為深入開展行業能源消費、生產關聯研究筑牢分類基礎 。
02、數據詳情
數據名稱:《中國能源統計年鑒》(1986-2023)
數據年份:1986-2023年
03、數據截圖? ? ? ? ? ? ? ? ? ? ? ? ?
04、獲取方式
(獲取方式看綁定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