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敏水凝膠因能模擬細胞外基質微環境,且具有原位注射性和形態適應性,在骨組織工程中應用廣泛。小腸黏膜下層(SIS)作為天然細胞外基質來源,富含 I 型和 III 型膠原蛋白及多種生物活性因子,其制備的水凝膠在組織修復中展現出良好潛力,然而其機械性能較弱,在體內復雜應力環境下易坍塌,限制了臨床應用。
此外,骨再生微環境的構建離不開細胞、細胞因子等活性物質的參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因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骨損傷修復中具有天然優勢,但直接干細胞移植存在歸巢效率低、潛在致瘤性等風險。
外泌體作為細胞自然分泌的納米囊泡,通過傳遞 mRNA、miRNA 及蛋白質調控細胞間通訊,具有穩定性高、免疫原性低及天然歸巢能力等特點,其中 BMSCs 來源的外泌體(BMSCs-Exs)已被證實具有與親代細胞相似的成骨誘導能力,為無細胞骨修復策略開辟了新途徑。?
盡管外泌體療法優勢顯著,但其在骨再生中的應用仍面臨挑戰。目前外泌體與水凝膠的結合多采用直接混合法,存在負載效率低、外泌體結構易破壞及成骨潛力受抑等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多功能融合肽作為由多個肽鏈組成的遞送系統,在活性物質靶向遞送中展現出優異性能。
研究表明,CP05 肽(CRHSQMTVTSRL,AbMole,M58139)可特異性識別外泌體表面標志物 CD63,而 TKKTLRT 和 KELNLVY 作為膠原結合域(CBD),能分別與 SIS 水凝膠中的 I 型和 III 型膠原特異性結合。CP05 | AbMole | CRHSQMTVTSRL?此外,剛性連接子 EAAAK 含 α- 螺旋結構,通過氫鍵維持融合肽的結構穩定性,可避免功能域的錯誤折疊。基于此,本研究設計了系列融合肽,通過直接或經 EAAAK 連接 CBD 與 CP05,旨在實現外泌體向 SIS 水凝膠的高效遞送,同時引入 3-(3,4 - 二羥基苯基)丙酸(CA)增強水凝膠的機械性能,最終構建具有優異骨再生能力的新型功能水凝膠體系。?
BMSCs 分離自 SD 大鼠骨髓,采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DMEM 培養基在 37℃、5% CO?條件下培養,通過差速離心法分離外泌體:收集無血清培養基,依次經 300×g 離心 15 分鐘、2000×g 離心 20 分鐘去除細胞碎片,0.22μm 濾膜過濾后,100,000×g 超速離心 3 小時獲得外泌體,采用 BCA 法定量蛋白濃度,透射電鏡觀察形態,納米顆粒跟蹤分析(NTA)測定粒徑分布,Western blot 檢測標志物 Alix、CD9、CD63 的表達。?
SIS-CA 水凝膠的制備過程如下:取豬空腸,機械去除黏膜層和肌層,經甲醇 - 氯仿混合液脫脂、胰酶消化、SDS 處理及過氧乙酸滅菌后,凍干并粉碎為絮狀,用 3% 乙酸和 0.1% 胃蛋白酶消化 48 小時制備 10%(w/v)SIS 預凝膠。將 CA 溶解于蒸餾水中配制成 0.5M 溶液,與 SIS 預凝膠混合,用 2.5M NaOH 調 pH 至 7.0,37℃孵育 30 分鐘形成 SIS-CA 水凝膠。融合肽與外泌體的復合體系構建:將 P1 與 P2、P3 與 P4 分別混合(終濃度 200μM),加入 300μL 1μg/μL BMSCs-Exs,隨后將 SIS-CA 水凝膠在 25℃下浸入上述混合液 30 分鐘,獲得 P1&2 SIS-CA/Exs 和 P3&4 SIS-CA/Exs 水凝膠。?
材料表征采用場發射掃描電鏡(SEM)觀察水凝膠微觀結構,凍干樣品經噴金處理后,通過 ImageJ 分析孔徑;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在 4000-500 cm?1 范圍內分析化學組成;萬能試驗機測定力學性能,流變儀評估儲能模量(G')和損耗模量(G'')的變化;降解實驗中,將水凝膠置于含 100 U/mL III 型膠原酶的 PBS 中,37℃孵育 10 天,按公式計算降解率。外泌體與融合肽的負載情況通過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CLSM)驗證,外泌體用 DiR 標記,融合肽自帶熒光標記,經 PBS 洗滌三次后觀察熒光分布。?
體外細胞實驗采用 BMSCs,通過 Live/Dead 染色和 CCK-8 法評估細胞活力與增殖;12 和 24 小時的細胞黏附實驗中,用羅丹明 B 標記肌動蛋白,DAPI 染核,CLSM 觀察細胞形態;成骨分化實驗中,通過 RT-PCR 檢測 Runx2、Alp、Opn 的 mRNA 表達,Western blot 和免疫熒光分析相應蛋白水平。外泌體攝取實驗中,DiI 標記的外泌體與細胞共孵育 1 天,CLSM 觀察攝取情況;監測 8 天內膠原酶溶液中累積釋放量。?
動物實驗選用 30 只雄性 SD 大鼠(250-280g),構建 8mm 顱骨缺損模型,隨機分為 5 組:空白組、SIS-CA 組、SIS-CA/Exs 組、P1&2 SIS-CA/Exs 組、P3&4 SIS-CA/Exs 組,每組 6 只。手術中植入相應水凝膠,每周注射一次,12 周后處死大鼠,取顱骨進行 Micro-CT 掃描,分析骨體積 / 組織體積比(BV/TV)等參數;標本經 EDTA 脫鈣、石蠟包埋,切片后進行 HE 染色、Masson 三色染色和 RUNX2 免疫組化分析。?
統計分析采用 SPSS v22.0 軟件,數據以均值 ±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或雙因素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結果顯示,融合肽的結構預測表明,含 EAAAK linker 的 P3 和 P4 具有更多氫鍵,骨架結構更緊湊,利于 CP05 捕獲外泌體及 CBD 與膠原結合。SIS-CA 水凝膠的 SEM 圖像顯示,CA 的引入使孔隙結構更致密,孔徑從 118.4±38.4μm 減小至 70.5±16.1μm,但對 BMSCs 的浸潤深度無顯著影響(2 天 12μm,4 天 20μm)。FTIR 分析顯示,CA 修飾后酰胺 I 帶(1636 cm?1)位移 1 cm?1,透光率降低,表明 CA 與膠原成功交聯;力學測試中,SIS-CA 水凝膠的最大載荷(2.8±0.12 N)是 SIS 水凝膠的 3 倍,G' 提高 1.4 倍,坍塌應變從 205% 增至 275%,10 天降解率為 70.9%,顯著低于 SIS 水凝膠的 92.4%,證實 CA 有效增強了機械性能和穩定性。?
外泌體表征顯示其呈典型杯狀結構,粒徑 122 nm,表達 Alix、CD9、CD63,不表達細胞溶質標志物 Cytochrome C。CLSM 觀察證實,P3&4 SIS-CA/Exs 水凝膠的 DiR 標記外泌體熒光強度高于 P1&2 組,且分布更均勻,表明含 EAAAK 的融合肽提高了外泌體負載效率。濁度測試顯示,各組水凝膠的膠凝溫度(Tt)無顯著差異,維持了溫敏特性。?
體外實驗中,P3&4 SIS-CA/Exs 組的外泌體 8 天累積釋放量為 54.1±2.0%,高于 P1&2 組的 50.4±1.2%,且在炎癥因子(TNF-α 和 IFN-γ)刺激下仍能穩定釋放。細胞攝取實驗顯示,P3&4 組的外泌體攝取量最多;Live/Dead 染色和 CCK-8 證實該組細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最強;24 小時時細胞呈紡錘形,肌動蛋白絲排列清晰,黏附效果最佳。成骨分化中,P3&4 組的 Runx2、Alp、Opn 的 mRNA 和蛋白表達均顯著高于其他組,表明融合肽與外泌體的協同作用促進成骨分化。?
動物實驗中,12 周的 Micro-CT 顯示 P3&4 SIS-CA/Exs 組的 BV/TV 為(68.3±5.2)%,顯著高于空白組(12.1±3.5)%、SIS-CA 組(32.6±4.1)% 和 SIS-CA/Exs 組(45.8±4.7)%,3D 重建顯示缺損區幾乎被新生骨覆蓋。HE 和 Masson 染色顯示,該組新生骨組織均勻分布,膠原纖維豐富;免疫組化中 RUNX2 陽性區域最大,證實成骨活性最強。?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 CA 修飾增強 SIS 水凝膠的機械性能,設計含 EAAAK linker 的融合肽(P3 和 P4)高效錨定外泌體,顯著提高其在缺損部位的保留與穩定性,協同促進 BMSCs 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在大鼠顱骨缺損模型中實現了優異的骨再生效果。該體系為骨組織工程中的無細胞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在實驗過程中,所用到的部分試劑如用于細胞培養和檢測的相關產品,其品質保證為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支持,其中 AbMole 的產品在相關步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確保了實驗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