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白楊SEO,專注研究SEO十年以上,全網SEO流量實戰派,AI搜索優化研究者。
上周六參加了生財航海家在杭州舉行的私域運營大會,主題是圍繞私域獲客,私域IP,AI私域,精細化管理。
白楊SEO之所以參加,主要有三個原因:
1、我自己的私域轉化和運營都做得不太好,尤其私域精細化管理,想去看看別人都是在怎么玩;
2、AI私域這個是我以前自學SEO對象國平老師的分享,想了解一下國平老師最新動態、流量玩法以及AI私域怎么做;
3、主要這次航海家活動就在杭州,我也是生財航海家一員,航海家成員可免費參加,而且還能去見一些老朋友,嘿嘿。
當然你可以認為我是第三個原因才去的,不管怎樣,這次有很多收獲,用不虛此行這個成語也不為過。
言歸正傳,我們正是進入正題。
老規矩,分享下要分享大綱:
1、流量的本質是打開率,打開率的本質是啥?
2、為什么打開率是平臺推薦流量的規則?
3、搞用戶搜索流量的邏輯和玩法怎么做?
4、AI私域獲客?怎么看跳出平臺規則?
流量的本質是打開率,打開率的本質是啥?
第一位嘉賓分享的是打造新時代的私域IP,用微信生態持續引流,變現,積累信任資產的全網150W粉絲的弈人(偷偷說,如果按粉絲量,白楊SEO全網應該也就10W左右,本公眾號就占了近二分之一,哈哈哈,如圖)
上來先分享了他的一些數據,如上圖2。推薦閱讀高,但只有千分之一加微率;我的閱讀量少,但主要是用戶搜一搜來的,下面會說到兩者區別。
他又重新定義了私域和私域IP,關于這個看法,我分享出來,僅供參考。
私域:分為兩層,深層指加到你自己微信上的;淺層指所有微信里面的用戶都是你的私域。
私域IP:IP=用戶心智=高轉化率。私域IP就是通過內容培養淺層和深層用戶心智。
關于微信上所有用戶都是你的私域,這點我是不太認同的,微信用戶基本等于互聯網用戶,用微信就是你的私域了?這還是一個公域競爭啊,不管是公眾號推薦流量,還是微信搜一搜搜索流量。
關于IP和私域私域IP的說法我是認可的。IP,確實不是追求什么表面粉絲數,而真正應該追求搶占用戶心智。這個觀點,跟晚上國平老師分享說到的一致,粉絲都是平臺的。
公眾號現在越來越難做了,但是經常會看到一些10W+,看號也沒有有多久。所以就說現在流量的本質是打開率,估且這么認為。那打開率的本質呢?
弈人嘉賓分享說,打開率的本質是選題和標題!
他說,傳統公眾號模式是大部分時間花在寫幾千字文案上。(比如白楊SEO這篇也算是)
公眾號爆款文章模式是:2小時選題+2小時標題+1小時寫文案。關于選題,標題,寫文案具體,先看白楊SEO拍的圖。
如果從我們做搜索流量角度來看,花2小時選題這很正常,花2小時寫標題,花一小時寫文案,不太正常吧,一小時能寫出多少干貨?多少讓人思考的東西?難道用AI寫?
為什么打開率是平臺推薦流量的規則?
平臺推薦流量的核心是什么?點擊打開率。一篇內容的打開率又是什么決定的呢?三個核心:選題,標題和封面圖。
為什么打開率是平臺推薦流量的規則?因為我們看一下,公眾號推薦文章出現地方,訂閱號或服務號合集里、公眾號文章下面、以及看一看。
而一個用戶是否要打開這篇文章,取決于這個內容是不是他感興趣的內容(選題),這個標題是不是吸引它?比如這兩天很火的兩個事情:少林寺釋永信被抓和居然之家汪林朋墜亡,很多公眾號都在寫。
因為這是熱點事件,熱點流量,如果你也寫了,對這類內容感興趣的用戶就會點擊你的文章。
雖然推薦流量的另兩個核心是:文章完讀率和轉發分享率,但是沒有最開始的打開率,哪有什么完讀率和分享率?所以這么說,公眾號推薦流量是打開率也沒錯。
對了,他那邊還實戰分享公眾號推薦流量打開率高的標題字數最好在12-15個字,明顯白楊SEO這篇標題也不符號啦,哈哈哈。
這次他的分享對我也有一些幫助,補足了一些關于推薦流量方面我不足的東西,除了公眾號,還有他分享的短視頻和直播玩法,很有啟發。
關于公眾號推薦流量玩法,也可以看我之前寫過一篇哈。
做本地生活服務類型的公眾號怎么獲得更多推薦流量?【干貨】
搞用戶搜索流量的邏輯和玩法怎么做?
做搜索流量,也就是我們說的SEO這個邏輯是什么呢?白楊SEO認為有三點:
1、我們搞用戶搜索流量中邏輯一: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的第一步,關鍵詞挖掘、分析和挑選,找到用戶的真實需求詞
不管你是在公眾號還是別的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做搜索流量,都是需要先找到用戶的搜索需求的關鍵詞。
如何找到呢?我也經寫過很多次了,用戶搜索需求詞,就在各個平臺的搜索下拉框里。
而那個主詞,也就是推薦流量里找的主題如何找到呢?根據你的業務,來找到詞根或由業務詞組合,比如曹大在他的如何提升商業洞察力,也提到了,如圖。
2、我們搞用戶搜索流量邏輯二:內容是否滿足了用戶搜索需求
很多人認為自己手寫原創就是內容質量高,AI生成內容就沒有質量,這也是大錯特錯的!內容質量高不高,取決于內容是否滿足了用戶需求哈。
如果你只是搞引流,然后不管最終轉化啥的,完全可以用滿足用戶搜索需求的方式批量布局SEO關鍵詞做內容;如果你不只是引流,更要最終轉化,那么一定要做好用戶看到的內容質量!
3、我們搞用戶搜索流量邏輯三:用戶的數據行為影響最終我們內容的搜索排名
用戶數據這個事也分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用戶看到內容前。即用戶在搜索引擎或新媒體平臺上的搜索點擊這個行為本身影響排名,比如百度之前的那些搞快排主要就是shua用戶搜索點擊,現在新媒體平臺的搜索點擊率,也是同樣影響哈。
第二階段:用戶看到內容后動作。比如點贊,評論,收藏,轉發,分享,這些動作也有助于你的內容排名,比如公眾號以前是評論,現在是轉發量。
重點:不管是用戶搜索前還是在看后動作,一定是要真實用戶數據和用戶行為!機器之類已經很難了,別跟平臺搞對抗!聰明人都在用福利引導之類,懂得人懂,我不多說了哈。
在公眾號上搞用戶搜索流量玩法怎么做?舉例說明
隨便舉2篇這個公眾號寫過的:
如何查找百度、抖音、微信、微博、小紅書、知乎、B站、視頻號、快手等7天內最熱門話題及流量關鍵詞有哪些?使用方法和免費工具推薦
默認聯網搜索開啟,DeepSeek、豆包、Kimi、百度文心一言、騰訊元寶、通義、智譜、天工等AI生成內容信息采集主要來自哪?
第一篇,從最開始閱讀爆發,大部分是推薦流量,但現在大多數都是搜索來的長尾流量了,有圖有真像。
如果是SEO從業同學就知道:【如何查找百度、抖音、微信、微博、小紅書、知乎、B站、視頻號、快手等7天內最熱門話題及流量關鍵詞有哪些?使用方法和免費工具推薦】這個標題里到底有多少關鍵詞。
我舉例截圖看一些關鍵詞搜一搜排名吧,你懂就懂了。
至于上面第二篇也是一樣邏輯。
這種搜索流量比推薦流量的好處就是來的更精準,雖然流量比不上,但轉化率一定更高,所以白楊SEO推薦大家做這種。
如果你想把推薦和搜索流量結合起來做也是可以的,感興趣可以去看那篇:小紅書、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公眾號、百家號等搜索邏輯和推薦邏輯怎么結合做流量?【干貨】
AI私域獲客?怎么看跳出平臺規則?
國平老師的分享是下午第一場,先看幾張圖片:
對我來說,這次還是有很多啟發。有朋友看完了上面圖,可能還是不知道圖片里國平老師到底講了AI私域怎么獲客和運營。
比如需求前置或激發需求,很多人可能不懂。白楊SEO簡單講一下就是,我們正常做推廣是有關鍵詞再去找用戶需求詞,再來寫推廣。
那如果沒人告訴你關鍵詞怎么找呢?那就是去看行業所有數據,找到異常關鍵詞。其實這也是一種大數據分析找需求。
晚上的國平老師小房間分享雖然我沒聽多少,主要在別的小房間,后面去聽了,但我徒弟歡歡一直在聽。有圈友做了個圖,截圖部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需要上面這個截圖全部,可以找白楊SEO轉發分享給你哈。
關于國平老師提到的跳出平臺規則,甚至提到AI用來寫文章做視頻就太浪費了的話,白楊SEO有兩個看法,僅代表個人觀看。
看法一:跳出平臺規則,或者說創造新規則,這個是沒錯的,確實有啟發到。另一個大佬曹大在他的讀者群里經常說,我們要做出題家,不要做做題家,但這里也有一個前提,跳出平臺規則,你自己得有實力!
現在國內流量掌握在微信,抖音等各大平臺里,不管你是搞推薦流量還是搜索流量都還是要看平臺。當然,有了AI加持,未來流量可能在AI大模型產品里,那AI大模型產品比如deepseek,豆包,通義等何嘗又不是平臺?
比如,蘋果手機可以不去天貓店里去賣,那些非蘋果手機呢?
當然,我們可以出海,但當你出海搞流量的時候,你還是會面對谷歌,Facebook等海外平臺,對嗎?
看法二:國平老師說,AIGC不是未來,AGI才是,這也沒問題。但我在想的是,AGI來了,普通人還能干啥?學AI,還是說優勝劣汰,被AI淘汰?
現在很多人用AI在生成內容搞流量,不管是文字還是視頻,因為這是可以給他們提效。我主要用AI給我擴展思路,真的太好用了。
另外白楊SEO認為,未來一定不再是公域流量或者說公域獲客的競爭,一定是私域流量或者私域轉化的競爭,你說呢?
好了,今天這篇又寫了三千多字了,看完希望可以給你帶去啟發。如果覺得有收獲,那請繼續關注我吧~
作者介紹:
白楊SEO,專注SEO研究十年+,全網SEO流量實戰派,AI搜索優化研究者。前某公司運營總監(COO),現自由職業,企業顧問,某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