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基于距離矢量算法,用于在自治系統內交換路由信息。
RIP 核心原理
- 距離矢量算法:RIP 使用跳數作為路徑選擇的唯一度量標準。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加 1,最大跳數為 15,16 跳則視為不可達。路由器通過比較跳數來選擇到達目標網絡的最佳路徑,跳數越少的路徑越優。
- 路由表更新機制
- 初始啟動:路由器啟動時,僅知道直連網絡,會將這些直連網絡信息加入到路由表中。
- 周期性更新:默認情況下,路由器每 30 秒向鄰居廣播整個路由表。通過這種方式,鄰居路由器可以獲取到其路由信息,并據此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 觸發更新:當網絡拓撲發生變化,如某個接口故障或新增了網絡鏈路,路由器會立即發送更新報文,以盡快將變化告知其他路由器,防止路由環路的產生。
- 環路避免機制:RIP 采用水平分割機制來避免環路。即路由器不從接收更新的接口再發送相同路由信息,這樣可以阻止路由信息在兩個相鄰路由器之間來回傳遞,從而避免路由環路的形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IP實驗?
二.實驗拓撲圖
三、實驗需求
- 按照圖示配置 IP 地址
- 配置 RIP 實現全網路由互通
- 要求全網路由器不能出現明細路由(直連網段除外),不影響網絡正常訪問
- 業務網段不允許出現協議報文?
四,實驗步驟:
步驟一:配置四臺PC的IP地址,以及路由器各個接口的IP地址。此處省略,可以去看以往的
文章。
步驟二:配置RIP實驗全網互通
R1:在 R1,R2,R3 上分別配置 RIP v2,關閉自動聚合,并宣告所有直連網段
[H3C]rip 1
[H3C-rip-1]undo summary
[H3C-rip-1]version 2
[H3C-rip-1]network 172.16.0.0
[H3C-rip-1]network 172.16.1.0
[H3C-rip-1]network 192.168.12.0
R2:
[H3C]rip 1
[H3C-rip-1]undo summary
[H3C-rip-1]network 192.168.12.0
[H3C-rip-1]network 192.168.23.0
[H3C-rip-1]version 2
R3:
[H3C]rip 1
[H3C-rip-1]undo summary
[H3C-rip-1]version 2
[H3C-rip-1]network 192.168.23.0
[H3C-rip-1]network 192.16.2.0
[H3C-rip-1]network 192.16.3.0
步驟三:要求全網路由器不能出現明細路由(直連網段除外),不影響網絡正常訪問
分析:上一步中的 RIP 已經配置完成,但路由器學習到的都是各網段的明細路由。在網絡結構龐大的拓撲中,明細路由太多會導致路由器查表效率降低,所以需要配置路由聚合來減少路由數量
RIP 的聚合方式分為自動聚合和手動聚合。自動聚合是聚合為主類網段,在本拓撲中會造成路由環路,所以只能使用手動聚合R1 連接的 2 個業務網段的路由可以聚合為一條 172.16.0.0/23,R3連接的 2 個業務網段的路由可以聚合為一條 172.16.2.0/23,在各自的路由傳遞的出接口上配置手動聚合
?1:在 R1 的 g0/0 接口配置手動路由聚合
[R1]int g0/0
[R1-GigabitEthernet0/0]rip summary-address 172.16.0.0 23
?2:在 R3 的 g0/0 接口配置手動路由聚合
[R3]int g0/0
[R3-GigabitEthernet0/0]rip summary-address 172.16.2.0 23
步驟四:業務網段不允許出現協議報文
分析:基于?network
?命令的兩層含義,R1 和 R3 對直連的業務網段進行宣告后,會往該網段發送 RIP 的協議報文。這些協議報文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還會消耗網絡帶寬,所以需要配置靜默接口
步驟 1:把 R1 連接業務網段的 g0/1 和 g0/2 接口配置為靜默接口
[R1-rip-1]silent-interface g0/1
[R1-rip-1]silent-interface g0/2
?步驟 2:把 R3 連接業務網段的 g0/1 和 g0/2 接口配置為靜默接口
[R3-rip-1]silent-interface g0/1
[R3-rip-1]silent-interface g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