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幾乎所有的醫院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建設和支持。沒有信息技術,醫院的業務可能無法繼續。醫院信息化的發展主要經歷三個階段,即醫院管理信息化階段、臨床管理信息化階段和醫療智能化階段。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技術路線和特點。
一、醫院信息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主要技術演進路線如下:
1.在管理信息化階段,主要重點是HIS系統的建設,實現醫院注冊、收費、出入境、藥品和費用的管理。
HIS系統的早期建設主要依靠獨立系統。以DOS/Windows+獨立數據庫為主要操作系統,可以用幾臺PC構建一個覆蓋整個醫院的信息系統,相對簡單。后來,隨著醫院信息化和IT技術的不斷發展,開始大規模采購服務器和存儲設備,形成了“豎井”式的IT基礎設施。
2.在臨床管理信息化階段,它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業務系統。它主要包括電子病歷系統(EMR)、影像系統(PACS系統)、實驗室檢測系統(LIS系統)和手麻系統等。
現階段,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云計算幫助醫院整合和利用基礎設施,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并將整個醫院的信息系統部署在私有云系統中。它不僅避免了“筒倉式”的it基礎設施,還減少了醫院信息中心技術人員的操作和管理工作量。
3.醫學情報階段。隨著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的不斷完善,醫療系統也變得更加智能化。現階段,醫院數據已經通過集成和CDR等平臺進行了集成、標準化和互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醫院信息化向智能化轉變。數據共享進一步提升了區域醫療系統之間的信息化水平,有效解決了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顯著提高了人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二、醫院信息化建設能力滯后
2019年3月,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醫院智能服務分級評價標準體系》,對醫院應用信息技術為患者提供智能服務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進行了分級評價。
級別為5級,要求患者在一定區域內擁有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和家中生成的相互關聯的醫療和健康信息。醫院可以與其他醫療機構合作,在患者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精確地為其提供智能醫療和健康服務。從這個標準體系中,我們可以看出,未來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必將朝著改善患者醫療體驗、加強患者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提高智能醫療服務水平的目標邁進。
然而,目前大多數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能力仍然嚴重滯后,存在信息孤島、業務互操作性不足、信息共享等嚴重問題。例如,門診和住院診療信息的共享、聯動和工作流程無效等問題。在醫療和護理協作、醫療和醫療技術、醫療和外科、護理和藥學、急診和門診等領域,存在許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問題。醫院的診療數據信息無法有效整合,圍繞臨床實踐沒有有效的業務整合。由于基礎數據的原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無法得到有效利用,這使得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效率難以提高,影響了患者的醫療體驗。
為了進一步提升醫院的智能化能力,有必要發展信息系統,主要分為以下三種建設模式:
1.以集成平臺為主的建設模式
2.一體化建設模式
3.以HIS系統升級改造為主的建設模式
三、醫院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在不久的將來,醫院內的各種信息系統將進行調整,以滿足疾病診斷和治療新興技術的需求。
1.以智慧醫院為代表的信息化建設是未來醫院的發展方向。由于疫情、人工智能和5G等各種因素,醫院的信息系統,特別是HIS系統,將進行重大更新和升級。基于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醫院智能服務分級評價標準體系》,將繼續推動醫療智能化的發展。
2.醫院信息化的發展不僅受到政策的推動,還受到醫院內部更多驅動因素的影響。為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服務,應對“十三五”期間從注重疾病治療向注重人民健康的轉變,各大醫院不斷開展智慧醫院建設,提升患者醫療體驗。
3.醫院的信息技術數據完全互聯。醫院信息互聯是建設智慧醫院的基礎。只有實現一定區域內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和家中患者生成的醫療衛生信息的互聯互通,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例如,遠程醫療、移動醫療和互聯網醫院可以方便患者享受醫療服務,降低疫情期間的感染風險。基于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從核心業務系統出發,我們將發展和構建核心系統,實現所有員工業務的全面整合。
四、總結
隨著關鍵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信息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的不斷完善,個人數據管理和使用的法治化不斷完善,信息化將深刻重塑醫療技術、服務模式、醫療行為和醫院形式,使公立醫院能夠高質量發展。
信息化將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急的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健康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