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項目查看或想了解其他項目點擊文末名片
- 項目簡介
本項目旨在開發一個基于深度學習的昆蟲檢測與識別系統。系統使用兩個主要模塊:昆蟲檢測器(InsectDetector)和昆蟲識別器(InsectIdentifier)。首先,昆蟲檢測器通過目標檢測技術定位圖像中的昆蟲,生成目標框(bounding boxes)。接著,昆蟲識別器對每個目標框中的昆蟲進行分類,輸出最有可能的昆蟲類型及其概率。項目的核心在于使用ONNX格式的預訓練模型,提供高效且跨平臺的推理能力。該系統能夠處理不同類型的昆蟲圖像,適用于農業、生態監測等領域。昆蟲檢測器采用了YOLOv5模型進行目標檢測,而昆蟲識別器基于CNN(卷積神經網絡)進行昆蟲的分類任務。此系統可以幫助快速識別昆蟲種類,并在農業防治、生態監控等場景中應用。 - 技術創新點摘要
本項目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采用ONNX模型進行推理,能夠在多種硬件平臺上高效運行,包括GPU和CPU環境。這使得該系統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此外,昆蟲檢測模塊結合YOLOv5和自定義的數據預處理策略,針對昆蟲圖像進行了特化的優化,顯著提升了檢測精度,尤其是在低分辨率和復雜背景下的表現。其次,昆蟲識別模塊通過細致的標簽映射和后處理步驟,結合多個類別的分類輸出,準確地標定昆蟲的中文和拉丁學名,并提供分類概率,確保了系統的高準確性與實用性。模型訓練過程中,采用了數據增強、正則化等技術,以防止過擬合并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在代碼實現上,系統設計了高效的圖像預處理和后處理流程,如使用letterbox_resize_image保持圖像縱橫比,并結合non_max_suppression優化了目標檢測結果。此外,系統設計了自定義的繪圖函數,可在圖像中直觀展示檢測結果與分類信息。 - 數據集與預處理
本項目使用的昆蟲圖像數據集來源于農業和生態監測領域的公開數據,涵蓋了多種昆蟲的圖片數據,具有多樣的背景和不同的光照條件。數據集包含大量標注了昆蟲種類和位置的圖像,標簽包括中文名、拉丁學名以及其他相關信息。為了適應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首先對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包括對不同尺寸的圖像進行縮放,確保輸入圖像尺寸一致。圖像預處理包括:1)使用normalize_image_shape函數統一圖像的通道數和維度,2)利用letterbox_resize_image進行圖像的長寬比保持縮放處理,3)圖像標準化,將像素值歸一化到0-1或0-255之間,4)針對訓練時不同的圖像尺度和光照,采用數據增強手段,如裁剪、旋轉、翻轉等。這些預處理流程確保了模型能夠處理不同尺寸、分辨率和質量的圖像,同時提高了訓練的穩定性和模型的魯棒性。 - 模型架構
- 模型結構的邏輯
本項目使用了YOLOv5模型和一個預訓練的卷積神經網絡(CNN)進行目標檢測與昆蟲分類。YOLOv5是一個高效的實時目標檢測算法,通過多個卷積層進行特征提取,輸出類別、置信度以及目標框的坐標。YOLOv5的核心結構包括:
- 輸入層:接受預處理后的圖像。
- 主干網絡:通過卷積層提取圖像的多尺度特征。
- 檢測頭:通過卷積操作,輸出目標類別、置信度以及邊界框坐標。
- 輸出層:生成最終的檢測結果。
分類部分通過預訓練的CNN網絡提取圖像特征,并輸出每個類別的概率分布。
在YOLOv5模型中,輸出的預測框為四維向量cx,cy,w,hcx, cy, w, hcx,cy,w,h,表示框中心點坐標及寬高。對于每個檢測框,模型還預測了一個置信度值,以及各個類別的概率。
- 模型的整體訓練流程與評估指標
模型訓練包括兩個階段:
- 目標檢測模型訓練:使用標注好的圖像數據進行YOLOv5的訓練,優化目標框回歸和分類任務。
- 昆蟲分類模型訓練:基于提取的目標框區域,通過CNN對每個框中的昆蟲進行分類。
訓練時使用交叉熵損失函數(cross-entropy loss)進行分類損失計算,使用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作為檢測框回歸的評估指標。評估時,主要采用以下指標: - mAP (mean Average Precision):衡量檢測模型的精度。
- IoU:衡量預測框與真實框的重合度。
- 精度與召回率:評價分類性能。
- 模型優缺點評價
優點:
- 高效性:通過ONNX實現跨平臺推理,支持GPU加速,推理速度快。
- 準確性:采用YOLOv5和自定義的CNN模型進行檢測和分類,精度較高,能夠識別多種昆蟲。
- 可擴展性:可以方便地擴展到其他昆蟲種類,或者更復雜的生態監測場景。
缺點: - 數據依賴性:模型性能依賴于高質量和多樣化的訓練數據,特定昆蟲種類的表現可能不如預期。
- 背景復雜度:在復雜背景下,檢測精度可能會下降,特別是在低分辨率的圖像中。
改進方向: - 模型優化:進一步優化YOLOv5模型結構,嘗試引入輕量化網絡以提升推理速度。
- 超參數調整:對模型進行超參數調優,如學習率、批大小等,提升訓練效果。
- 數據增強:增加更多的圖像增強手段,提升模型對不同光照、背景變化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