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量數據庫概述
向量數據庫是一種專門用于存儲和檢索高維向量數據的數據庫系統,它能夠高效地處理基于向量相似性的查詢,如最近鄰搜索等,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處理復雜的向量數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向量數據庫的分類
(一)按開源與商業性質劃分
-
開源向量數據庫 :
-
Milvus :采用分布式架構,支持十億級向量檢索,擁有多種索引算法如 IVF/HNSW/ANNOY 等,可應對大規模 AI 搜索引擎、推薦系統等場景,但部署復雜度較高,運維成本大。
-
Weaviate :結合圖數據庫與向量檢索,支持混合查詢,且內置嵌入生成,適用于語義搜索、知識圖譜等場景,不過其社區生態相對較小,企業版功能需付費。
-
Qdrant :云原生設計,支持動態數據過濾和混合搜索,使用 Rust 編寫的高效引擎,適合生成式 AI 應用、高并發實時檢索場景,分布式功能需企業版。
-
Chroma :作為輕量級內存數據庫,是 LLM 原生支持的,API 簡單易用,在 AI 原型快速開發、小規模語義搜索方面表現出色,但無持久化存儲,需手動配置。
-
-
商業閉源向量數據庫 :
-
Pinecone :提供全托管云服務,支持實時數據攝入和混合索引,能很好滿足高并發實時檢索需求,如推薦系統、語義搜索等場景,但成本較高,需按查詢量和存儲付費。
-
騰訊云 VectorDB :可處理千億級向量規模,注重國產化適配,在企業私域知識庫、金融政務 AI 應用等方面有優勢,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國際化支持有限。
-
百度智能云 VectorDB :具備多模型兼容性和存儲成本優化技術,針對醫療影像分析、金融風控等場景提供行業定制化方案,檢索性能稍弱于部分專用競品。
-
(二)按是否為原生向量數據庫劃分
-
原生向量數據庫 :如上述的 Milvus、Weaviate、Qdrant 等,它們從最初設計時就是專門為處理向量數據而生,通常在處理大規模向量數據時具有較高的性能和效率,能夠更好地滿足復雜的向量查詢和檢索需求。
-
傳統數據庫加向量擴展 :
-
PostgreSQL + pgvector :PostgreSQL 通過擴展插件 pgvector 支持向量存儲與檢索,兼容 SQL 查詢且支持混合查詢,開源免費,適合中小規模向量檢索及現有 PG 生態升級場景。
-
Elasticsearch 8.0+ :作為搜索引擎,支持 dense_vector 字段類型和 KNN 搜索結果 API,可實現全文檢索與向量混合查詢,適用于日志分析增強、結合文本的語義搜索等場景。
-
Redis 7.2+ :新增 RedisVL 模塊,支持 HNSW 索引和混合查詢,具有超低延遲優勢,適合實時推薦系統、緩存層快速檢索等場景。
-
(三)按部署方式劃分
-
本地部署向量數據庫 :這類數據庫可安裝在企業自身的服務器上,數據存儲和管理在本地完成,適合對數據安全和隱私有較高要求的企業,如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Milvus、Weaviate 等都支持本地部署,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定制化配置和管理,對系統的控制度較高,但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運維能力和技術實力來保障數據庫的穩定運行。
-
云托管向量數據庫 :像 Pinecone、Zilliz Cloud 等,云服務提供商負責數據庫的運維和管理,企業只需通過網絡訪問即可使用。這種部署方式無需企業自行搭建和維護硬件設施,減少了前期的投入成本和運維工作量,能夠快速開通使用,并且通常具有較好的彈性和可擴展性,可按需調整資源。適合缺乏專業運維團隊、希望快速上線應用或有彈性擴展需求的企業,但需要考慮數據安全、網絡延遲以及對云服務提供商的依賴等問題。
三、企業選型向量數據庫的關鍵考量因素
(一)數據規模
-
小規模數據 :如果企業的向量數據量較小,如在百萬級以下,像 Chroma、Weaviate 等輕量級數據庫可能是不錯的選擇,它們部署簡單,易于使用和維護,能夠滿足企業快速開發和小規模應用的需求。例如一些小型的 AI 原型開發、簡單的語義搜索應用等場景。
-
中等規模數據 :當數據量在百萬級到千萬級之間時,PostgreSQL + pgvector、Elasticsearch 等傳統數據庫加向量擴展的方案,或者 Weaviate、Qdrant 等原生向量數據庫都可以考慮。這些數據庫在性能和資源占用方面能達到較好的平衡,能夠滿足企業日常的業務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擴展性。
-
大規模數據 :對于數據量達到億級甚至千億級的大規模應用場景,如大型電商平臺的推薦系統、大型 AI 搜索結果引擎等,Milvus、Pinecone 等分布式架構的原生向量數據庫更適合。它們能夠通過分布式存儲和計算來應對海量數據的存儲和高效檢索,提供高吞吐、低延遲的查詢性能。
(二)性能要求
-
低延遲需求 :若企業的業務場景對查詢延遲要求極高,如實時推薦系統、實時問答系統等,需要在毫秒級甚至微秒級內返回查詢結果,則 Redis、Pinecone 等數據庫是較好的選擇,它們能夠利用內存計算、優化的索引結構等技術實現快速的數據檢索,保障用戶獲得及時的響應。
-
高吞吐量需求 :在面對大量并發查詢時,如大型互聯網應用的搜索功能、熱門電商平臺的推薦服務等,需要數據庫具備高吞吐量的能力來處理海量的請求。Milvus 等分布式原生向量數據庫通過分布式架構和并行計算等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系統的吞吐量,保證在高并發情況下穩定地提供服務 。
(三)預算限制
-
充足預算 :企業若預算寬裕,可優先考慮 Pinecone 等商業托管數據庫,能享受全托管服務帶來的便捷,包括省心的運維、自動化的擴展等,無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數據庫的管理和維護,將更多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此外,一些具有高級功能和企業級支持的解決方案,如 Zilliz Cloud 等,也適合預算充足的企業,以獲得更好的性能、功能和專業技術服務。
-
有限預算 :對于預算有限的企業,開源的向量數據庫如 Milvus、Weaviate、Qdrant 等是較為經濟實惠的選擇。企業可自行在本地或云上搭建和部署這些數據庫,利用開源社區的資源和力量進行問題解決和技術支持。也可以考慮使用云計算平臺提供的免費套餐或低成本的向量數據庫服務,如部分云廠商提供的入門級向量數據庫實例,來滿足企業基本的向量數據存儲和檢索需求。
(四)技術棧兼容性
-
與現有系統的集成 :企業應考慮向量數據庫與現有技術棧的兼容性,如是否與企業常用的編程語言、開發框架、數據處理工具等相兼容。例如,若企業主要使用 Python 進行開發,那么選擇支持 Python 客戶端的向量數據庫將更便于系統的集成和開發。
-
與其他 AI 工具和服務的協同 :在 AI 項目中,向量數據庫通常需要與機器學習框架、深度學習庫、大模型等協同工作。因此要關注數據庫是否能與這些 AI 工具和服務良好對接,實現數據的無縫流動和共享。如 Milvus 可與 PyTorch、TensorFlow 等主流深度學習框架集成,方便企業進行模型訓練和推理。
(五)功能需求
-
純向量檢索功能 :如果企業的業務僅需要進行簡單的向量相似性檢索,如相似圖片搜索、文檔語義相似度計算等,那么像 FAISS 這種專注于向量檢索的工具,或者一些輕量級的向量數據庫如 Chroma 等就可滿足需求,它們在向量檢索的性能和效率方面表現出色,能夠快速返回與查詢向量最相似的結果。
-
混合查詢功能 :當企業需要在向量檢索的基礎上結合結構化數據的查詢條件,如在搜索產品時既要根據產品特征向量進行相似性匹配,又要考慮產品的價格、類別等結構化信息,那么支持混合查詢的數據庫如 Weaviate、Elasticsearch、PostgreSQL + pgvector 等就比較合適,它們能夠同時處理向量數據和結構化數據的查詢,滿足復雜的業務查詢需求。
-
高級功能需求 :對于一些對數據安全、事務性、擴展性等有高級要求的企業場景,如金融領域的交易記錄分析、醫療領域的患者數據管理等,需要選擇具備相應的高級功能的數據庫。例如,Oracle 23c+ 內置向量數據類型,支持高維數據,具有 ACID 事務保障,與企業級功能深度集成,適合傳統企業系統的 AI 化改造,能夠滿足企業對數據一致性和安全性的嚴格要求。
四、不同類型企業及業務場景下的向量數據庫選型建議
(一)互聯網企業
-
大型互聯網企業 :通常擁有海量的用戶數據和復雜的業務場景,如大型電商平臺的推薦系統、搜索引擎等。這類企業適合選擇分布式原生向量數據庫如 Milvus,或者商業托管的 Pinecone 等。Milvus 能夠應對大規模數據和高并發查詢,滿足實時推薦、大規模搜索等需求;Pinecone 則提供了全托管服務,降低了運維成本,同時具備高性能和高可用性,保障業務的穩定運行。
-
中小型互聯網企業 :可以根據自身業務規模和需求進行選擇。若處于業務發展初期,數據規模較小,可先選用開源的輕量級數據庫如 Chroma、Weaviate 等進行快速開發和原型驗證。隨著業務的增長和數據規模的擴大,再逐步遷移到更適合大規模數據處理的數據庫。
(二)金融機構
-
對數據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在選擇向量數據庫時,可考慮 Oracle 23c+、PostgreSQL + pgvector 等傳統數據庫加向量擴展的方案。這些數據庫本身具有成熟的企業級功能和 ACID 事務支持,能夠保障金融數據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同時通過向量擴展滿足 AI 應用中的向量檢索需求,如金融風控系統中的用戶行為分析、風險預測等場景。
(三)科研機構
-
更注重數據庫的性能和功能,在進行科研項目時,如基因數據分析、物理模擬等,需要對高維向量數據進行高效的存儲和檢索。可選擇 Milvus、FAISS 等在性能方面表現出色的數據庫,以滿足科研對數據處理的嚴格要求,加速科研進程。
(四)創業公司
-
通常預算有限,且希望快速驗證產品和市場可行性。可優先考慮開源的向量數據庫如 Milvus、Weaviate、Chroma 等,利用其免費、開源的優勢,降低初期的技術成本。此外,也可以結合云計算平臺提供的免費資源或低成本服務,快速搭建向量數據庫系統,進行產品的開發和測試。
五、向量數據庫選型的實施步驟
(一)明確業務需求
-
深入分析企業自身的業務場景,確定需要向量數據庫支持的具體應用,如推薦系統、語義搜索、圖像識別等,并梳理出這些應用場景所涉及的數據規模、查詢性能要求、功能需求等關鍵要素。
(二)評估技術能力
-
對企業內部的技術團隊進行評估,了解團隊在數據庫運維、AI 技術、分布式系統等方面的技術能力和經驗。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企業技術能力的向量數據庫,避免因技術能力不足導致的系統維護困難等問題。
(三)進行 POC 測試
-
在確定了幾種候選的向量數據庫后,進行 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測試。通過在實際業務數據和場景下對數據庫進行測試,驗證其性能、功能、穩定性等方面是否滿足企業的要求,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四)綜合評估選型方案
-
根據 POC 測試結果、業務需求、技術能力以及預算等因素,對各個候選的向量數據庫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比較,權衡利弊,最終確定最適合企業需求的向量數據庫選型方案 。
(五)制定實施計劃與落地
-
依據選型結果,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包括數據庫的部署、數據遷移、系統集成、應用開發等步驟,并明確每個階段的時間節點和責任人。按照計劃逐步推進向量數據庫在企業中的落地實施,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向量數據庫在當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在選型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數據規模、性能要求、預算限制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合理選擇向量數據庫,以更好地支持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