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Linux下安裝軟件的方案:
對于操作系統的理解:
操作系統的生態問題:
什么是好的操作系統(os):
重新理解centos VS ubnutu VS kail:
關于yum:
?用 yum 安裝軟件(安裝和卸載軟件一定要有root權限):
查看所有可安裝的軟件包:
關于vim(安裝vim指令:yum -y install vim):
什么是vim:
vim的多模式:
命令模式(打開vim默認所處的模式,命令模式提供許多編輯指令,這些編輯命令幫助我們提高編寫效率):
光標定位:
錨點定位:
撤銷命令:
其他命令:
底行命令(shift+:進入底行模式):
替換模式:
視圖模式:
批量注釋:
全文注釋:
批量化取消注釋:
批量化插入:
查找歷史命令:
插入模式:(vs下寫代碼輸入就是正常的編寫模式,也相遇插入模式):
Linux下安裝軟件的方案:
-
源代碼安裝
-
rpm包安裝
-
包管理器進行安裝:yum(centos)/apt(ubuntu)
包管理器相當于手機的應用商店,將軟件放在遠端機器上,通過指令進行下載。
包管理器:通過提供一個集中的平臺或工具集,使得用戶能夠方便地管理系統中的軟件包。它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功能:
-
安裝:用戶可以通過包管理器輕松安裝所需的軟件包,無需手動下載和配置。
-
下載:
-
更新:包管理器能夠檢測并提供最新版本的軟件包,同時自動更新已安裝的軟件包,確保系統的最新狀態。
-
卸載:用戶可以方便地卸載不再需要的軟件包,釋放系統資源。
-
依賴解決:包管理器能夠自動解決軟件包之間的依賴關系,確保安裝的軟件包能夠正常運行。這是包管理器的一個重要功能,因為它大大簡化了依賴關系的管理。
-
版本管理:包管理器可以處理不同軟件包版本之間的沖突,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對于操作系統的理解:
操作系統的生態問題:
我們將人群、社區、文檔、問題等稱為操作系統的生態問題。一個操作系統有沒有人用,使用的人群是學生、工程師、黑客或者其他。操作系統有沒有自己完善的社區、社區中的人群有沒有積累足夠文檔,文檔中有沒有反饋出足夠的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沒有給出解決方案
什么是好的操作系統(os):
評價一款操作系統的好壞時,要看它的生態,生態好的操作系統就是好操作系統
重新理解centos VS ubnutu VS kail:
這三個操作系統不同之處的核心并不是它們的核心不同,而是它們的生態不同,使用人群的定位不同
關于yum:
yum源配置文件的路徑:/etc/yum.repos.d/、
centos下,最核心最基礎的文件:
在該文件中,有yum源對應的鏡像鏈接
軟件源分為”穩定軟件源“和”擴展軟件源“。那些穩定運行沒安全隱患的軟件會放到穩定軟件源中,除去穩定軟甲源,還要擴展軟件源。擴展軟件源中放新開發的軟件。
”epel.repo“就是擴展軟件源,若沒有這個軟件源,可以輸入:yum install -y epel-release進行安裝,普通用戶需要用sudo進行提權
?用 yum 安裝軟件(安裝和卸載軟件一定要有root權限):
查看所有可安裝的軟件包:
-
yum list
通過「yum」 list 命令可以羅列出當前一共有哪些軟件。由于包的數目可能非常之多, 這里我們需要使用 「grep」 命令只篩選出我們關注的軟件
例如:
-
「yum」 list | 「grep」 sl
卸載軟件:
語法:
- 「yum」 remove [選項] 軟件名
常見選項:
- -y:強制下載
下載軟件
- [yum] install [-y] xxxx
將服務器的軟件包信息緩存到本地
- yum makecache
清理老舊的緩存信息
- yum clean all
搜索包含有指定關鍵字的軟件包
- yum search
只升級軟件包
- yum -y upgrade
升級所有包同時也升級軟件和系統內核
- yum -y update
平時用的vs2022,它是叫做ide,是一個集成開發軟件,將寫代碼、編譯代碼一系列操作集成到一個軟件中去,在linux下,寫代碼與編譯代碼等其他操作是分開的,分別有對應的工具,工具之間都是獨立的
所有的工具本質都是命令
關于vim(安裝vim指令:yum -y install vim):
什么是vim:
-
vim是一個專注的編輯器,vim只負責代碼編寫。定位與記事本、vscode是一樣的
-
vim是支持多模式的編輯器
vim的多模式:
vim有十幾種模式,核心用的就5種,最常用的就三種
命令模式(是vim的核心和精華)
插入模式
底行模式
命令模式(打開vim默認所處的模式,命令模式提供許多編輯指令,這些編輯命令幫助我們提高編寫效率):
光標定位:
gg:光標定位到最開始
shift+g:光標定位到文本末尾
行號+gg/行號+shift+g:光標定位到指定行
錨點定位:
shift+^:光標定位到行首shift+$:光標定位到行結尾
hjkl:讓光標左下上右(為什么不直接使用上下左右鍵:在老式鍵盤中沒有上下左右鍵,vim是在這種環境下開發的,同時vim更新時要保持向前兼容,所以現在既支持hjkl又支持上下左右鍵)
w:讓光標以單詞為單位進行后移
b:讓光標以單詞為單位進行前移
n+w/b:讓光標以n個單詞為單位進行前后移
撤銷命令:
u:撤銷操作(只要不退vim,一直可以撤銷)
ctrl+r:對u進行撤銷(只要不退vim,都可以撤銷)
其他命令:
yy:復制當前行
n+yy:復制n行
p:粘貼當前行的下一行
n+p:粘貼n行
dd:剪切當前行(也能+n)
shift+zz:保存并退出vim
底行命令(shift+:進入底行模式):
w:保存文本內容
q:退出vim
set nu:顯示行號
set nonu:隱藏行號
/xxx:查找xxx(按n跳轉到下一個符合搜索條件的位置)
!指令:執行指令
vs:vim進行分屏操作
ctrl+ww:vim分配操作下,光標移動到下一個屏幕
全局替換:%s/要替換的部分/替換后的部分/g(g表示全局)
p 用于打印指定區間的行:[range]p [flags]
i 在指定行上方添加文本:{range}i[nsert][!]
替換模式:
shift+r:進入替換模式
視圖模式:
批量注釋:
ctrl+v →hjkl選擇范圍→shift+i→輸入//→esc
全文注釋:
光標移到最開始(gg)→ctrl+v→shift+g→shift+i→輸入//→esc
批量化取消注釋:
ctrl+v→hjkl選擇范圍→d
批量化插入:
ctrl+v →hjkl選擇范圍→shift+i→輸入文本→esc
查找歷史命令:
ctrl+r:查找歷史命令
!命令的頭字母:執行最近一次的命令
插入模式:(vs下寫代碼輸入就是正常的編寫模式,也相遇插入模式):
命令模式下按"a"、"i"、"o"
回到命名模式:按e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