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目的
為后級提供足夠的增益以克服后級電路噪聲
盡可能小的噪聲和信號失真
確保輸入和輸出端的阻抗匹配
確保信號線性度
評價標準
噪聲系數
功率增益
工作頻率和帶寬
輸入信號功率動態范圍
端口電壓駐波比
穩定性
基于SP模型的LNA設計
直流分析
S參數分析
設計指標 :
噪聲系數:
增益:
工作頻率和帶寬
輸入信號功率動態范圍
端口駐波比
穩定性
sp模型分為"pb_hb_"和"sp_hb_",其中第一個是封裝類模型(用于直流和偏置電路掃描設計),第二個是S參數模型,用于射頻性能仿真。
設計步驟:
SP模型制作安裝
直流工作點掃描和選取
S參數特性仿真
阻抗匹配
穩定性、噪聲系數、增益的優化仿真
以AT41533設計:NF<2.5dB;Gain>8dB;VSWR<2;K>1
選擇工作點(Vce=2.7V,Ic=5mA)
BJT Curve Tracer:能測量 BJT 的各種特性曲線,如輸入特性曲線(基極電流\(I_B\)與基極 - 發射極電壓\(V_{BE}\)的關系)和輸出特性曲線(集電極電流\(I_C\)與集電極 - 發射極電壓\(V_{CE}\)的關系)。通過這些曲線,可以直觀地了解 BJT 在不同工作條件下的電氣性能。
S參數分析:
增益=4.97<8,用微帶線進行阻抗匹配:
?微帶線:寬度決定特性阻抗、長度決定電容電感特性。
基于實際晶體管模型的LNA設計
控件:直流伏安特掃描控件、偏置電路掃描控件、
- 通過S參數分析晶體管絕對穩定特性和最大轉移增益是否滿足要求
- 根據數據手冊選取靜態直流工作點(根據噪聲系數、增益等要求)
- 晶體管庫文件安裝
- 添加DC_BJT或DC_FET控件進行晶體管直流特性分析
- 在TransistorBias面板選擇偏置電路控件完成偏置電路設計
- 利用stabfact和Maxgain控件求解偏置電路下的穩定因子K曲線和最大增益曲線
- 若K或Gain不滿足要求,修改電路或更換晶體管
- 如果電路中電感為非標準值,則需要將電感值轉換為微帶線
(經驗公式)
- 仿真已選偏置電路下的噪聲系數,通過開啟S參數仿真控件“Calculate noise”
- 輸入阻抗求解
- 輸入阻抗匹配
- 輸出阻抗求解
- 輸出阻抗匹配
本質就是一個真實的、接近事實應用環境的晶體管模型,可以直接應用于實際電路設計,其封裝的內部電路結構與實際完全一致。
設計指標:NF<0.6dB;Gain>15dB;K>1
由圖1、3可知:當vds(vce)=3V、Ids(Ic)在10mA~60mA時滿足NF<0.5,且Ids>10mA時,Gain>15dB.
因此可以在Vds=3V,Ids在10mA~60mA時任選一點作為靜態工作點滿足設計指標。
比如我們選擇Vds=3V,Ids=20mA,選好靜態工作點后就可以設計偏置電路(ADS自動設計)
導入庫?
靜態工作點選擇(分析福安特性曲線):
柵極連接Gate,漏極連接Drain,源極接地
VGS_start:柵極起始電壓;VGS_stop:柵極終止電壓;VGS_point:柵極電壓采樣點
結果(m1:3V,60mA)
偏置電路設計
自動設計好的偏置電路:?
?查看結果并調整
Vds不足60mA,調整偏置電路
新建原理圖改成實際電路?
求解最大資用增益和K?
是否滿足Gain>15dB、K>1
隔交流電感:避免交流信號影響直流偏置
隔直流電容:避免交流信號影響直流信號?
K不滿足,要么修改電路增加負反饋,要么修改晶體管
?在源極串聯電感(微帶線電感)改善K值
?求解噪聲系數(理想噪聲)
通過做匹配使實際噪聲無限靠近理想噪聲
繪制等增益圓和等噪聲系數圓?
選擇M2作為匹配點?
需要把 24.187-j6.335匹配到50Ω(直接用smith工具匹配)
?
輸出端也要匹配?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