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打造可視化故事線管理工具:開發全流程、難點突破與開發過程經驗總結
作為還沒入門的業余編程愛好者,奮戰了2天,借助AI開發一款FLASK小工具,功能還在完善中(時間軸可以跟隨關聯圖縮放,加了一個用C鍵控制開關的十字光標),還有不少邏輯沒有實現。通過實戰,可以更好把握學習的方向,比如說開發同樣一款功能的工具,可能有很多方法,要學會選擇最優解;第二點,邏輯是編程的基本功,也就是說數學基礎確實很重要咱是暫時業余愛好者,慢慢來,下面就把開發的經驗過程的一點經驗向大家分享一下咯。
一、引言
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管理復雜的故事線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為了幫助作者更高效地組織和管理小說的情節、人物和時間線,我們計劃開發一款基于Python Flask應用的可視化故事線管理工具。該工具將以直觀的方式展示故事中的各個事件及其關聯,同時提供豐富的功能來滿足作者的需求。
二、功能需求梳理
(一)核心功能
- 節點管理:用節點表示事件,每個節點具備事件、時間、地點、人物、伏筆(起/止)、概要、內容等屬性。支持新建節點,通過模板輸入信息,并進行邏輯判斷。
- 關聯展示:用線條表示事件之間的關聯,包括基于人物和時間的常規連線以及伏筆連線。
- 信息顯示控制:通過選擇框控制節點信息的顯示方式,支持鼠標懸停顯示和直接顯示。
(二)界面功能
- 左側功能區:提供界面明暗切換、格柵開關、新建節點、修改顏色和線型、顯示選項設置、文件列表管理、伏筆提示列表展示、導入導出文件等功能。
- 右側畫板區:自適應框體,支持滑動和縮放操作,根據時間順序展示節點和連線,并顯示時間刻度。
(三)邏輯判斷功能
對輸入的事件信息進行邏輯判斷,如判斷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合理性,以及伏筆的起止順序是否正確,并給出相應的錯誤提示。
三、技術棧和架構
(一)技術棧選擇
- 后端:采用Python的Flask框架,它是一個輕量級的Web框架,易于上手和擴展,適合快速開發。
- 前端: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進行頁面設計和交互實現。借助Flask的模板引擎,將后端數據動態渲染到前端頁面。
- 數據存儲:使用單個文件(如MD文本或CSV文本)存儲節點信息,便于管理和維護。
(二)架構設計
-
分層架構: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構,將應用分為模型層、視圖層和控制層。
- 模型層:負責處理數據的存儲和邏輯判斷,如讀取和寫入文件、判斷事件信息的合理性等。
- 視圖層:負責展示用戶界面,包括左側功能區和右側畫板區,使用HTML和CSS進行頁面布局和樣式設計。
- 控制層:負責處理用戶請求和業務邏輯,如接收用戶輸入的節點信息、生成連線等,使用Flask實現路由和請求處理。
-
前后端交互:通過AJAX技術實現前后端的異步交互,提高用戶體驗。例如,在新建節點時,前端將用戶輸入的信息發送到后端進行邏輯判斷,后端返回判斷結果,前端根據結果進行相應的提示和更新。
四、安裝依賴
(一)安裝Python和Flask
確保你已經安裝了Python 3.9及以上版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裝Flask:
pip install flask
(二)配置開發環境
在VSCode中安裝Python擴展,以便更好地進行代碼編輯和調試。同時,配置PowerShell作為終端,方便執行命令。
五、詳細開發步驟
(一)創建項目目錄結構
storyline_manager/
│
├── app.py # Flask應用主文件
├── templates/ # 存放HTML模板文件
│ ├── index.html # 主頁面模板
│ └── ...
├── static/ # 存放靜態文件,如CSS、JavaScript和圖片
│ ├── css/
│ │ └── style.css
│ ├── js/
│ │ └── script.js
│ └── ...
└── data/ # 存放數據文件,如MD或CSV文件└── storyline.md
(二)編寫后端代碼
- 創建Flask應用:在
app.py
中創建Flask應用實例,并定義路由和視圖函數。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request, jsonifyapp = Flask(__name__)@app.route('/')
def index():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app.route('/create_node', methods=['POST'])
def create_node():# 處理新建節點的邏輯data = request.get_json()# 進行邏輯判斷# 保存節點信息到文件return jsonify({'status': 'success'})if __name__ == '__main__':app.run(debug=True)
- 實現數據存儲和邏輯判斷功能:在
app.py
中添加函數來讀取和寫入數據文件,并實現邏輯判斷功能。
import osdef save_node_to_file(node):file_path = 'data/storyline.md'with open(file_path, 'a') as f:# 將節點信息寫入文件f.write(f"{node['event']},{node['time']},{node['location']},{node['characters']},{node['foreshadowing']},{node['summary']},{node['content']}\n")def check_node_logic(node):# 進行邏輯判斷,如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合理性,伏筆的起止順序等# 返回判斷結果和錯誤信息pass
(三)編寫前端代碼
- 設計HTML模板:在
templates/index.html
中設計主頁面的HTML結構,包括左側功能區和右側畫板區。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meta charset="UTF-8"><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title>Storyline Manager</title><link rel="stylesheet" href="{{ url_for('static', filename='css/style.css') }}">
</head>
<body><div class="left-panel"><!-- 左側功能區 --><button id="toggle-dark-mode">切換明暗</button><button id="toggle-grid">格柵開關</button><button id="create-node">新建節點</button><!-- 其他功能按鈕和選項 --></div><div class="right-panel"><!-- 右側畫板區 --><div id="canvas"><!-- 節點和連線將在這里顯示 --></div></div><script src="{{ url_for('static', filename='js/script.js') }}"></script>
</body>
</html>
- 實現前端交互功能:在
static/js/script.js
中編寫JavaScript代碼,實現用戶交互功能,如點擊按鈕、輸入信息、發送請求等。
document.getElementById('create-node').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彈出輸入文本框const node = {event: prompt('請輸入事件名稱'),time: prompt('請輸入事件時間'),location: prompt('請輸入事件地點'),characters: prompt('請輸入事件人物,用逗號分隔'),foreshadowing: prompt('請輸入伏筆(起/止),可為空'),summary: prompt('請輸入事件概要,可為空'),content: prompt('請輸入事件內容,可為空')};// 發送請求到后端fetch('/create_node', {method: 'POST',headers: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body: JSON.stringify(node)}).then(response => response.json()).then(data => {if (data.status === 'success') {alert('節點創建成功');} else {alert(data.error);}});
});
(四)實現連線功能
- 后端邏輯:在
app.py
中添加函數來生成連線信息,根據人物和時間的關系判斷節點之間的連線。
def generate_connections(nodes):connections = []# 根據人物和時間的關系生成連線return connections
- 前端展示:在
static/js/script.js
中根據后端返回的連線信息,在右側畫板區繪制連線。
function draw_connections(connections) {const canva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anvas');connections.forEach(connection => {const line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line.classList.add('connection-line');// 設置連線的位置和樣式canvas.appendChild(line);});
}
(五)實現時間刻度功能
- 后端處理:在
app.py
中添加函數來生成時間刻度信息,根據節點的時間范圍確定刻度的范圍和間隔。
def generate_time_scale(nodes):time_scale = []# 根據節點的時間范圍生成時間刻度return time_scale
- 前端展示:在
static/js/script.js
中根據后端返回的時間刻度信息,在右側畫板區繪制時間刻度,并實現鼠標懸停顯示功能。
function draw_time_scale(time_scale) {const canva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anvas');time_scale.forEach(scale => {const line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line.classList.add('time-scale-line');// 設置時間刻度的位置和樣式canvas.appendChild(line);});// 實現鼠標懸停顯示功能document.querySelectorAll('.time-scale-line').forEach(line => {line.addEventListener('mouseenter', function() {// 顯示刻度年份});line.addEventListener('mouseleave', function() {// 隱藏刻度年份});});
}
六、調試和本地化部署
(一)調試
在開發過程中,可以使用Flask的調試模式來方便地進行調試。在app.py
中啟動應用時,將debug
參數設置為True
:
if __name__ == '__main__':app.run(debug=True)
這樣,當代碼發生變化時,Flask會自動重新加載應用,并且在出現錯誤時會在瀏覽器中顯示詳細的錯誤信息。
(二)本地化部署
將開發好的應用部署到本地服務器上,可以使用以下步驟:
- 確保已經安裝了Python和Flask。
- 在項目根目錄下,打開PowerShell窗口,運行以下命令啟動應用:
python app.py
- 打開瀏覽器,訪問
http://127.0.0.1:5000
,即可看到應用的主頁面。
七、測試
(一)功能測試
對應用的各個功能進行測試,包括新建節點、修改顏色和線型、顯示選項設置、導入導出文件等,確保功能正常運行。
(二)邏輯測試
對應用的邏輯判斷功能進行測試,輸入不同的事件信息,檢查是否能正確判斷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合理性,以及伏筆的起止順序是否正確,并給出相應的錯誤提示。
(三)界面測試
對應用的界面進行測試,檢查界面的布局和樣式是否美觀,是否支持自適應和縮放操作,以及鼠標懸停和點擊事件是否正常響應。
八、困難點及經驗介紹
在利用AI輔助開發這款工具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戰,也積累了一些實用經驗。
定期備份代碼至關重要:開發中常因架構文件分散、代碼量大,加上AI上下文聯系能力有限,容易卡在邏輯或細節問題上,若忘記備份,可能導致大量工作白費。因此,經常備份可避免因突發問題(如邏輯錯誤導致代碼無法運行、AI生成代碼失誤難以回溯等)造成進度倒退。
開發前的整體構思不可或缺:需先規劃好界面布局、功能分類,例如將鼠標事件相關邏輯集中在一段時間開發。若在復雜邏輯中臨時插入新功能,極易引發沖突,導致原有功能異常。比如在已有節點顯示邏輯中突然加入新的鼠標懸停效果,可能因事件監聽沖突或樣式干擾,使整個界面交互混亂。
采用“小步快跑”的開發策略:每次僅增加1-2個功能,完成后立即測試對之前功能的影響。例如先實現節點新建與基本邏輯判斷,測試無誤后,再添加連線功能,避免一次性堆積過多功能導致問題排查困難。AI生成代碼雖高效,但一次性處理復雜需求易出錯,拆分功能點逐步實現,能降低風險。
合理搭配AI工具:如deepseek邏輯性強,但存在繁忙限制,可將其用于核心邏輯代碼生成;小問題或簡單代碼檢查修改,可借助豆包或VSCode的Copilot。當deepseek生成代碼后找不到插入位置時,可讓Copilot輔助插入,并明確要求不修改其他功能。例如在整合前端界面與后端數據傳輸代碼時,deepseek負責核心邏輯,Copilot處理代碼插入細節,提升開發效率。
九、未來拓展
(一)增加更多功能
- 支持節點的編輯和刪除功能,方便用戶對已有的事件進行修改和管理。
- 提供更多的可視化效果,如節點的動畫效果、連線的顏色和樣式定制等,增強用戶體驗。
- 支持多人協作功能,允許多個用戶同時編輯和管理同一個故事線。
(二)優化性能
隨著故事線的復雜度增加,應用的性能可能會受到影響。可以對代碼進行優化,如采用緩存機制、優化數據存儲和查詢方式等,提高應用的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
(三)集成第三方工具
可以將該工具與其他寫作工具(如Markdown編輯器、思維導圖工具等)進行集成,方便用戶在不同的工具之間切換和協作。
十、總結
通過以上步驟,我們可以利用Python的Flask框架開發一個可視化故事線管理工具。該工具將幫助作者更高效地組織和管理小說的情節、人物和時間線,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在開發過程中,我們需要仔細梳理功能需求,選擇合適的技術棧和架構,按照詳細的開發步驟進行編碼和調試,并進行充分的測試和優化。同時,我們還可以考慮未來的拓展方向,不斷完善和提升工具的功能和性能。利用AI輔助開發不僅能親身體驗編程魅力,還能在實操中鍛煉能力,比單純看書或看教學視頻更有趣、更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