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Set:倒排索引的空間優化利器
????????BitSet是一種按需動態增長的位向量,它的值僅為 0 或 1,分別對應著 false 和 true。在倒排索引的場景下,BitSet 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僅用 1 位來表示一個數據是否出現過,0 代表未出現,1 則表示出現過。這種表示方式極大地縮小了數據存儲空間。
????????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來直觀感受其空間優化效果。已知 1G 的存儲空間換算成比特(bit)為:1G = 8 * 1024 * 1024 * 1024 = 8.58 * 10^9 bit,這意味著 1G 空間大約可以表示 85 億個數。
????????與之對比,如果要存儲 85 億個 Long 類型的數據,由于每個 Long 類型數據占用 8 字節(Byte),而 1 字節等于 8 比特,所以所需空間為:85 億 * 8 / 1024 / 1024 / 1024 = 64G。可以明顯看出,使用 BitSet 來表示數據的出現情況,在存儲空間上具有巨大的優勢,這對于處理大規模數據的倒排索引來說至關重要。
倒排索引在 JSF 請求條件中的應用示例
????????假設我們有一個基于倒排索引的系統,處理JSF請求條件,例如:category = 電視,union = uid1,venderId = vid1。下面我們來看具體的倒排索引構建以及相關運算過程。
1、構建倒排索引
我們構建了如下的倒排索引結構:
index1:category -> 電視 -> 1 1 0
index2:category -> default -> 0 0 0
index3:unionId -> uid1 -> 1 0 0
index4:unionId -> default -> 0 0 0
index5:venderId -> default -> 1 1 1
這里的每一個 index 都代表了一個特定條件下的數據分布情況,其中的 1 和 0 分別表示對應的數據在該條件下是否出現。
2、運算過程
我們的目標是根據給定的請求條件進行邏輯運算,運算式為:(index1 or index2) and (index3 or index4) and index5。
A、(index1 or index2):對 index1 和 index2 進行 “或” 運算。“或” 運算的規則是只要對應位上有一個為 1,結果即為 1。所以運算結果為:1 1 0。
B、(index3 or index4):同理,對 index3 和 index4 進行 “或” 運算,結果為:1 0 0。
C、((index1 or index2) and (index3 or index4)):對上一步得到的兩個結果進行 “與” 運算。“與” 運算要求對應位上都為 1 時,結果才為 1。所以這一步的結果為:1 0 0。
D、((index1 or index2) and (index3 or index4)) and index5:最后,將上一步結果與 index5 進行 “與” 運算,最終得到結果:1 0 0,我們將其記為 Result: R1。
這個最終結果 R1 代表了滿足所有給定 JSF 請求條件的數據分布情況。通過這樣的倒排索引結構和邏輯運算,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從大規模數據中篩選出符合特定條件的數據。
倒排索引借助 BitSet 這種高效的數據結構,在空間占用和查詢效率上都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