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選擇題
- 網絡基礎
- IP
- 網絡拓撲
- OSI七層模型
- 協議
- HDLC
- TCP/IP
- 交換技術
- 網絡安全
- 數字簽名
- 算法與策略
- 簡答題
- UDP
- TCP
選擇題
網絡基礎
-
下列域名中,屬于國際頂級域名的是()
A. us
B. tom
C. edu
D. int -
下列關于光纖傳輸介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光纖具有不受電磁干擾的特征
B. 光纖普遍應用于點到點的鏈路
C. 一條光纖線路只能傳輸一個載波
D. 對光載波的調制屬于移幅鍵控法 -
實現局域網高層功能的是()
A. 局域網操作系統
B. 應用層協議
C. 網絡管理協議
D. 網絡服務器 -
劃分虛擬局域網的方法中不包括()
A. 按安全需求劃分
B. 按MAC地址劃分
C. 按交換端口劃分
D. 按第三層協議劃分 -
通信網絡采用的主要傳輸方式為()
A. 單播方式和廣播方式
B. 廣播方式和端到端方式
C. 端到端方式和點到點方式
D. 廣播方式和點到點方式 -
下列能夠實現即插即用的設備是()
A. 網橋
B. 路由器
C. 網關
D. 無線AP -
下列關于網絡互聯設備的正確描述是()
A. 中繼器和網橋都具備糾錯功能
B. 路由器和網關都具備協議轉換功能
C. 網橋不具備路由選擇功能
D. 網關是數據鏈路層的互聯設備 -
正確的FDDI令牌幀格式位()
A. 前導碼+起始定界符+幀控制+幀校驗序列
B. 前導碼+起始定界符+幀控制+結束定界符
C. 前導碼+幀狀態+幀控制+結束定界符
D. 前導碼+幀控制+幀狀態+幀校驗序列 -
由Internet段口號分配機構(IANA)管理的端口范圍是()
A. 1 ~ 1023 -
以太網的MAC地址長度為()
C. 48位 -
IEEE 802.5規程定義了()
A. 令牌總線網
B. 令牌環網
C. FDDI網
D. 以太網 -
下列協議中屬于局域網參考模型中LLC子層的是
A. IEEE 802.1
B. IEEE 802.2
C. IEEE 802.4
D. IEEE 802.5 -
IEEE 802.3 MAC子層的功能不包括()
A. 地址映射
B. 幀定界與同步
C. 差錯檢測
D. 介質訪問管理 -
IEEE 802.3 MAC幀中的目的地址字段全"1"時,表示
A. 單個地址
B. 組地址
C. 廣播地址
D. 局部地址 -
以下對千兆以太網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千兆以太網對介質的訪問采用全雙工或半雙工
B. 千兆以太網采用了載波擴展和數據包分組技術
C. 千兆以太網與標準以太網不兼容
D. 1000BASE-LX使用8B/10B編碼方式 -
ADSL MODEM比傳統的MODEM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的根本原因是()
D. 線路直接接入的局端設備不是程控電話交換機 -
ADSL標準允許達到的最大下行數據傳輸速率為()
D. 8Mbps -
ATM信元頭長度為()
A. 5 字節 -
對于正交相移鍵控QPSK調制,若數據傳輸速率達到9600bps,則碼元速率為()
D. 4800 Baud -
對于帶寬為3KHz的無噪聲信道,若一個碼元可取的離散值個數為4,則該信道馬原的極限速率和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分別為()
A. 6KBaud和12Kbps -
電信業一般認為,寬帶骨干網的傳輸速率至少應達到()
A. 2Gbps -
電子銀行的核心功能是
A. 自動存取款作業
B. 金融交易卡服務
C. 電子匯款與清算
D. 銷售點自動轉賬 -
不需要基站,沒有固定路由器的移動通信模式是()
A. DDN
B. VLAN
C. WAP
D. Ad hoc
IP
- 下列屬于B類IP地址的是()
A. 128.2.2.10
B. 202.96.209.5
C. 20.113.233.246
D. 192.168.0.1 - 網絡標識域為14位的IP地址類型為()
A. A類
B. B類
C. C類
D. D類 - IPv6把地址長度增加到了
A. 32比特
B. 64比特
C. 128比特
D. 256比特 - IP對輸入數據報的處理分為主機對數據報的處理和()
C. 網關對數據報的處理 - IP地址中的高三位為110表示該地址屬于()
A. A類地址
B. B類地址
C. C類地址
D. D類地址 - 主機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關系一定存在于()
A. Local Name Server
B. Root Name Server
C. 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D. TLD Name Server
網絡拓撲
- 下列關于環形拓撲優點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 電纜長度短
B. 網絡性能穩定
C. 可使用光纖
D. 故障檢測容易 - 因特網的域名空間采用的是()
A. 網狀結構
B. 樹狀結構
C. 鏈接結構
D. 線性結構 - 下列關于拓撲結構的正確描述是()
A. 星型拓撲各節點分布能力較強
B. 總線拓撲不能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送且不具有實時功能
C. 樹形拓撲不能擴展
D. 網絡拓撲結構復雜成本較低 - Internet 采用的拓撲結構是()
A. 星型結構
B. 環型結構
C. 樹型結構
D. 網狀結構
OSI七層模型
-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通信功能對應OSI參考模型中的()
A. 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
B.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C. 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和傳輸層
D.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 -
OSI參考模型中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是()
A. 數據鏈路層
B. 網絡層
C. 傳輸層
D. 應用層 -
下列數據鏈路層功能中屬于鏈路管理功能的是()
A. 建立連接
B. 流量控制
C. 幀的同步
D. 差錯控制 -
下列關于網絡體系結構描述正確的是()
C. OSI參考模型包括了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范三級抽象 -
幀中繼體系結構只包括()
B. 物理層和鏈路層 -
關于因特網互連層功能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 負責IP尋址
B. 分割和組裝數據包
C. 路由選擇
D. 保證服務的可靠性 -
用于實現網絡物理層互聯的設備是()
A. 網橋
B. 轉發器
C. 路由器
D. 網關
協議
HDLC
- HDLC中常用的操作方式不包括()
A. 正常響應方式
B. 異步響應方式
C. 正常平衡方式
D. 異步平衡方式 - HDLC 中的監控幀長度為()
A. 8位
B. 16位
C. 32位
D. 48位 - 在HDLC的幀中,幀檢驗序列的長度為()
A. 64bit
B. 48bit
C. 32bit
D. 16bit -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HDLC)是一種()
A. 面向字符的異步協議
B. 面向字符的同步協議
C. 面向字節的同步協議
D. 面向比特的同步協議
TCP/IP
-
TCP/IP參考模型的4個層次從低到高的順序是()
D. 主機-網絡層、互連層、傳輸層、應用層 -
下列關于因特網互連層功能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 負責IP尋址
B. 分割和組裝數據包
C. 路由選擇
D. 保證服務的可靠性 -
能夠使WAP利用TCP/IP訪問因特網的協議是()
A. WML
B. IEEE802.11
C. WDP
D. 藍牙協議 -
下列不屬于TCP/IP參考模型互連層協議的是
A. ICMP
B. RARP
C. IP
D. SNMP -
下列協議中不屬于TCP/IP參考模型互連層協議的是()
A. ICMP
B. UDP
C. RARP
D. ARP -
下列協議種,屬于TCP/IP參考模型應用層的是()
A. DNS
B. UDP
C. TCP
D. ARP -
TCP協議提供的服務特征不包括()
A. 面向連接的傳輸
B. 支持廣播方式通信
C. 全雙工傳輸方式
D. 用字節流方式傳輸 -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所使用的端口號是()
A. 25
B. 53
C. 110
D. 161 -
因特網的互連層協議不包括()
A. ICMP
B. SNMP
C. IP
D. RARP -
SMTP 所使用的端口號為()
A. 20
B. 21
C. 25
D. 110 -
PPP協議是()
A. 面向字符的
B. 面向位的
C. 面向幀的
D. 面向報文的 -
UDP 協議對應于()
A. 網絡層
B. 會話層
C. 數據鏈路層
D. 傳輸層 -
在 Go——back——N協議中()
A. 發送窗口=1,接收窗口=1
B. 發送窗口>1,接收窗口=1
C. 發送窗口>1,接收窗口>1
D. 發送窗口=1,接收窗口>1 -
瀏覽器訪問Web服務器上的超文本信息所使用的協議是()
A. FTP
B. URL
C. POP
D. HTTP -
下列屬于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標準的是()
A. 藍牙技術
B. Home RF技術
C. WAP技術
D. WLAN技術 -
無線應用協議WAP不包括()
A. 客戶
B. WWW服務器
C. 網關
D. 文件服務器
交換技術
-
公用數據網較多采用()
A. 電路交換技術
B. 分組交換技術
C. 模擬交換技術
D. 報文交換技術 -
下列關于交換技術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電路交換適用于猝發式通信
B. 報文交換不能滿足實時通信
C. 報文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
D. 分組交換適用于交互式通信 -
下列不屬于虛擬專用網的交換技術是
A. 端口交換
B. 包交換
C. 幀交換
D. 信元交換 -
ATM交換機使用的是()
A. 無連接的異步傳輸模式
B. 面向連接的異步傳輸模式
C. 無連接的同步傳輸模式
D. 面向連接的同步傳輸模式 -
以增強廣域網核心路由器的路由器發能力為基本思想的L3交換技術是()
A. Tag Switching
B. Net Flow
C. Frame Switch
D. Fast IP -
下列關于分組交換的正確描述是()
A. 分組交換中對分組的長度沒有限制
B. 虛電路方式中不需要路由選擇
C. 數據報方式中允許分組亂序到達目的地
D. 數據報方式比虛電路方式更適合實時數據交換 -
下列關于虛電路子網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每個分組含有虛電路號
B. 路由器腰圍每個連接建立表項
C. 每個分組被獨立的路由
D. 資源可提前分配給每個虛電路 -
下列關于虛電路方式中路由選擇的正確說法是
B. 分組傳送時只在建立虛電路時進行路由選擇
網絡安全
- 以信息的保密性作為攻擊目標,非授權用戶通過某種手段獲得對系統資源訪問的網絡攻擊形式稱為()
A. 中斷
B. 截獲
C. 修改
D. 偽造 - “截獲”是一種網絡安全攻擊形式,所攻擊的目標是信息的()
A. 可用性
B. 保密性
C. 完整性
D. 安全性 - 防止數據不受主動攻擊(數據的偽造和變動)的保護措施稱為()
A. 報文摘要
B. 公鑰加密
C. 數字簽名
D. 報文認證 - 可對文件服務器的磁盤通道或硬盤驅動器起保護作用的措施是()
A. 雙文件目錄和分配表
B. 磁盤鏡像
C. 服務跟蹤系統
D. 磁盤雙工 - VPN的基本技術是()
A. 加解密技術
B. 密鑰管理技術
C. 身份認證技術
D. 隧道技術
數字簽名
-
廣泛使用的數字簽名方法不包括()
A. RSA簽名
B. DSS簽名
C. Hash簽名
D. DES簽名 -
DES 加密采用的密鑰長度是 ()
A. 56bit
B. 64bit
C. 128bit
D. 168bit -
在ISO建議的網管功能中,對網絡拓樸結構及某些網管對象的配置和參數做出調整屬于()
C. 性能管理
算法與策略
-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采用的路由算法是()
A. 靜態路由算法
B. 距離矢量路由算法
C. 鏈路狀態路由算法
D. 逆向路由算法 - 下列路由算法中,屬于動態路由選擇算法的是()
A. 最短路由選擇算法
B. 鏈路狀態路由算法
C. 泛射路由選擇算法
D. 基于流量路由選擇 - 適合高強壯性要求場合的路由選擇策略是()
A. 泛射路由選擇 - 對于采用窗口機制的流量控制方法,若窗口尺寸為4,則在發送3號幀并收到2號幀的確認后,還可以連續發送()
A. 4幀
B. 3幀
C. 2幀
D. 1幀 - 可用于數據鏈路層流量控制的方案是()
A. 前后糾錯
B. 滑動窗口機制
C. 擁塞控制
D. 三次握手機制 - 預防擁塞的分組丟棄策略用于()
A. 網絡層
簡答題
-
簡述IEEE802.3采用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其基本思想
IEEE802.3采用的戒指訪問控制協議是 CSMA/CD。基本思想如下:當一個節點要發送數據時,首先監聽信道,如果信道空閑就發送數據,并繼續監聽;如果在數據發送過程中監聽到了沖突,則立刻停止數據發送(等待一段隨機時間后,重新開始嘗試發送數據) -
簡述CSMA/CD中二進制指數退避算法的規則及其次序控制方法
算法的規則如下:
- 對每個數據幀,當第一次發生沖突時,設置一個參量L=2
- 退避間隔取1到L個時間片中的一個隨機數,一個時間片等于兩個節點之間最大傳播時延的兩倍;
- 當數據幀再次發生沖突,則將參量L加倍;
- 設置一個最大重傳次數,超過該次數,則不再重傳,并報告出錯。
/
二進制指數退避算法是按后進先出(LIFO)的次序控制的,即未發生沖突或很少發生沖突數據幀,具有優先發送的概率;而發生過多沖突的數據幀,發送成功的概率就更小。
-
簡述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CSMA) 協議的概念并給出四種CSMA協議。
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是指每個節點在發送數據前先監聽信道是否有載波存在,再根據監聽結果決定如何動作。 1)堅持CSMA 2) 非堅持CSMA 3) p-堅持CSMA 4) 帶有沖突檢測的CSMA(CSMA/CD) -
簡述源路由選擇網橋獲取路由算法的基本思想
獲取源路由的基本思想: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地址的位置,源及其就發一廣播幀,詢問它在哪里。每個網橋都會轉發此幀,這樣查找幀就可以到達互聯網中的每一個LAN。當應答回來時,途徑的網橋將它們自己的標識記錄在應答幀中、于是廣播幀的發送者就可以得到確切的路由,并從中選取最佳者。
-
簡述網絡各層次設計中可采用的服務類型
在網絡各層次的設計中,可采用的服務類型包括:1)面向連接與確認服務;2)面向連接與不確認服務;3)無連接與確認服務;4)無連接與不確認服務。 -
簡述Ad Hoc網絡中路由協議的設計要求
1)必須對網絡拓撲結構的動態變化具有快速應變的能力,并且盡量避免路由環路的發生,提供方便簡單的網絡節點定位法;2)必須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寬帶資源,見可能壓縮不必要的開銷;3)實施多條通信的中間轉接次數一般不超過3次;4)必須盡可能減少發射時間和發射的數據量,節約有限的工作能源;5)在盡可能的條件下,使設計的路由具有安全性,減低過受攻擊的可能性。 -
簡述數據鏈路層的兩種差錯控制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鏈路層的差錯控制方法有兩類:一類是自動請求重發ARQ,另一類是前向糾錯FEC。在ARQ方式中,接收端檢測出差錯時,將通知發送端重發,直到正確的碼字收到為止。在FEC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發現差錯,而且能夠確定發生錯誤的位置,從而加以糾正。 -
簡述鏈路狀態路由算法中路由器的主要工作
1)發現它的鄰居節點,并通知器網絡地址;2)測量到各鄰居節點的延遲或者開銷;3)構造一個分組,分組中包含所有它剛知道的信息;4)將這個分組發給所有其他的路由器;5)計算出到每個其它路由器的最短路徑。 -
簡述傳輸層中預防擁塞的主要策略
1)重傳策略;2)亂序緩存策略;3)確認策略;4)流控制策略;5)確定超時策略 -
簡述移動主機登錄到外地代理的過程
1)外地代理定期廣播一個分組,宣布自己的存在及其地址。一個新來的主機可以等待這個消息;2)移動主機登錄到外地代理,并給出其原來所在的地址,當前數據鏈路層的地址,以及一些安全性信息;3)外地代理與移動主機的主代理聯系,核實移動主機是否真的在那;4)主代理檢查安全性信息,如果核實通過,則通知外地代理繼續;5)當地代理從主代理處得到確認信息后,在它的表中加入一個表項,并通知移動主機,登陸成功。 -
簡述三種數據交換技術的主要特點
1)電路交換:在數據傳送開始之前先設置一條專用的通路。在線路釋放之前,該通路由一對用戶完全占用。用于猝發式通信,電路交換效率不高。2)報文交換:傳送報文時采用“存儲-轉發”方式,且一個時刻僅占用一段通道。在交換節點中需要緩沖存儲。報文需要排隊。不能滿足實時通信的要求。3)分組交換:交換方式和報文交換方式類似,但是報文被分成分組傳送,并規定了最大的分組長度。
UDP
- 簡述UDP的服務類型并給出4種基于UDP的應用層協議。
UDP在傳輸層提供了無連接不可靠的服務。使用UDP的應用層協議包括:DNS、SNMP、QICQ、TFTP等。 - 簡述UDP提供的服務及其主要特點
UDP提供了無連接的而數據報服務。主要特點如下:1)傳輸數據前無需建立連接;2)不對數據報進行檢查與修改;3)無需等待對方應答;4)有較好的實時性,效率高。
TCP
- 簡述傳輸控制協議TCP提供的服務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1)面向鏈接的傳輸;2)端到端通信;3)高可靠性;4)全雙工方式傳輸;5)采用字節流方式傳輸;6)提供緊急數據傳送功能。 - 簡述TCP所提供服務的主要特點
1)面向連接的傳輸;2)端到端的通信;3)高可靠性,確保傳輸數據的正確性,不出現丟失或亂序;4)全雙工方式傳輸;5)采用字節流方式,即以字節為單位傳輸字節序列;6)緊急數據傳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