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網絡微調技術
微調(Fine-tuning)是遷移學習的核心技術,通過在預訓練模型基礎上調整參數,使其適應特定任務或領域。以下從傳統方法、參數高效微調(PEFT)、新興技術三個維度展開,覆蓋主流技術及其應用場景。
一、傳統微調技術
核心思想
利用預訓練模型的通用特征,通過少量任務數據調整部分參數,平衡性能與計算成本。
1. 凍結層(Layer Freezing)
原理:固定預訓練模型的底層參數(如卷積層/Transformer前幾層),僅微調頂層(分類層)。
- 步驟:
- 凍結底層,保留通用特征提取能力。
- 替換輸出層(如全連接層),適配新任務類別數。
- 訓練時僅更新頂層參數。
- 優點:減少計算量,防止過擬合。
- 適用場景:目標數據與預訓練數據相似度高(如ImageNet預訓練模型用于其他圖像分類任務)。
2. 學習率調整(Learning Rate Tuning)
原理:預訓練層使用小學習率(如 (10^{-5})),新增層使用大學習率(如 (10^{-3}))。
- 目的:避免破壞底層特征,加速新層收斂。
- 技巧:分層設置學習率,底層參數更新幅度小于頂層。
3. 正則化增強
方法:
- Dropout:在微調層增加隨機失活,防止過擬合。
- L2正則化:限制權重幅度,提升泛化能力。
- 應用:數據量較少時效果顯著(如小樣本分類任務)。
4. 監督微調(SFT, Supervised Fine-Tuning)
- 步驟:
- 預訓練:在大規模無標簽數據上訓練基座模型(如BERT、GPT)。
- 微調:在標注數據上調整模型,通常僅訓練頂層或部分中間層。
- 評估:測試集驗證性能。
- 特點:依賴標注數據,適用于文本分類、實體識別等任務。
二、參數高效微調(PEFT)
核心思想
僅調整少量參數,降低計算開銷,適用于大模型(如GPT-3、LLaMA)。
1. LoRA(Low-Rank Adaptation)
原理:在預訓練權重旁添加低秩矩陣,僅訓練這些矩陣(參數占比可低至0.1%)。
- 公式:(W’ = W + A \cdot B),其中A和B為低秩矩陣。
- 優點:計算高效,適配多任務(如對話生成、機器翻譯)。
- 應用場景:大語言模型的高效微調(如Alpaca、Vicuna)。
2. Adapter Tuning
原理:在Transformer層中插入小型適配模塊(通常為兩層全連接+激活函數)。
- 結構:適配器模塊參數僅占模型總量的3%-5%。
- 優點:保留原模型參數,支持多任務學習。
- 缺點:增加推理延遲,需權衡效率與性能。
3. Prefix/Prompt Tuning
- Prefix Tuning:在輸入前添加可訓練的前綴向量(如20個Token),引導模型生成特定輸出。
- Prompt Tuning:設計可學習的提示詞(如“情感分析:這句話的情緒是___”),優化模型行為。
- 優勢:參數效率高,適合少樣本學習(如文本生成、情感分析)。
4. P-Tuning v2
改進點:相比v1,在每層輸入前添加可訓練參數,增強跨語言遷移能力。
- 應用:多語言任務(如跨語言文本分類、機器翻譯)。
三、新興微調技術
1. ReFT(表征微調)
原理:干預模型隱藏表示(如中間層輸出),而非直接修改權重。
- 步驟:
- 分析模型隱藏層對任務的敏感度。
- 設計干預模塊(如低秩線性變換)調整表征。
- 優勢:參數效率比LoRA高10-50倍,適合超大規模模型(如千億參數級LLM)。
2. 增量微調(Incremental Fine-tuning)
策略:在已微調模型上繼續學習新任務,通過記憶緩沖區保留舊知識。
- 應用:動態數據環境(如在線學習、用戶個性化推薦)。
3. 聯邦微調(Federated Fine-tuning)
原理:分布式設備本地訓練,聚合參數更新,保護隱私。
- 場景:醫療、金融等數據敏感領域。
四、領域特定技術
1. 計算機視覺(CV)
- Freeze微調:凍結預訓練CNN的底層卷積層,僅微調頂層(如ResNet的后3層)。
- 應用:圖像分類、目標檢測(如COCO數據集)。
2. 自然語言處理(NLP)
- SFT監督微調:BERT微調時替換輸出層,適配NER、文本匹配等任務。
- 多任務微調:共享底層參數,獨立調整任務頭(如T5模型)。
五、技術對比與選型建議
技術 | 參數量 | 計算成本 | 適用場景 |
---|---|---|---|
凍結層 | 低 | 低 | 數據相似度高、資源有限 |
LoRA | 極低 | 低 | 大模型高效適配(如LLaMA-7B) |
Adapter Tuning | 中 | 中 | 多任務學習、需保留原模型能力 |
ReFT | 極低 | 極低 | 超大規模模型、實時推理場景 |
選型原則:
- 數據量少:優先PEFT(如LoRA、Prefix Tuning)。
- 領域差異大:結合凍結層與分層學習率調整。
- 多任務需求:采用Adapter或共享底層+獨立任務頭。
通過合理選擇微調策略,可在有限資源下最大化模型性能,推動AI技術在垂直領域的深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