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用代碼繪制童年記憶中的那個藍胖子——哆啦A夢,是我對經典角色的一次深情致敬。這段程序不僅是一幅靜態圖像的生成,更是一次對童年幻想世界的數字重建。通過精確的幾何控制與色彩搭配,我將那個圓潤可愛、溫暖可靠的機器人重新帶回眼前,哪怕只是以像素的形式靜靜佇立在屏幕上,也足以喚起心底最柔軟的回憶。
系列文章
序號 | 直達鏈接 |
---|---|
1 | C/C++李峋同款跳動的愛心 |
2 | C/C++跳動的愛心 |
3 | C/C++經典愛心 |
4 | C/C++滿屏飄字 |
5 | C/C++大雪紛飛 |
6 | C/C++黑客帝國字母雨 |
7 | C/C++櫻花樹 |
8 | C/C++奧特曼 |
9 | C/C++精美圣誕樹 |
10 | C/C++俄羅斯方塊小游戲 |
11 | C/C++貪吃蛇小游戲 |
12 | C/C++孤單又燦爛的神 |
13 | C/C++閃爍的愛心 |
14 | C/C++哆啦A夢 |
15 | C/C++簡單圣誕樹 |
16 | C/C++小宇宙 |
17 | C/C++冰墩墩 |
18 | C/C++七彩花朵 |
19 | C/C++玫瑰花 |
20 | C/C++小豬佩奇 |
21 | C/C++簡易愛心 |
22 | C/C++流星雨① |
23 | C/C++2048小游戲 |
24 | C/C++愛心圣誕樹 |
25 | C/C++文字跑馬燈 |
26 | C/C++教師工作量管理系統 |
27 | C/C++滿天繁星 |
28 | C/C++漂浮愛心 |
29 | C/C++五子棋小游戲 |
30 | C/C++球球大作戰小游戲 |
31 | C/C++走迷宮小游戲 |
32 | C/C++粉色愛心 |
33 | C/C++棕色小熊 |
34 | C/C++粉色動態愛心 |
35 | C/C++炫酷煙花① |
36 | C/C++炫酷煙花② |
37 | C/C++炫酷煙花③ |
38 | C/C++炫酷煙花④ |
39 | C/C++星空漩渦 |
40 | C/C++流星雨② |
敬請期待…… |
技術需求
- 圖形環境初始化
- 使用
initgraph
創建800×600的繪圖窗口,提供足夠的繪制空間與視覺舒適度。 - 調用
setorigin
將坐標原點移至屏幕中心,便于以對稱方式構建角色,符合哆啦A夢高度對稱的外觀特征。 - 設置白色背景并通過
cleardevice
清除畫面,確保繪圖起點干凈整潔。
- 顏色與填充管理
- 采用
RGB
函數自定義顏色值,精準還原哆啦A夢標志性的天藍色身體(RGB: 7, 190, 234)與鈴鐺的金黃色(RGB: 245, 237, 38),增強視覺還原度。 - 使用
setfillcolor
和setlinecolor
分別控制填充與輪廓顏色,實現清晰的圖形邊界與內部填充效果。
- 幾何圖形繪制能力
- 利用
fillroundrect
繪制圓角矩形,用于眼睛、口袋和鈴鐺繩等細節部位,體現柔和的卡通風格。 - 通過
fillellipse
和fillcircle
繪制臉部、眼球、肚皮和鈴鐺,確保曲線平滑自然。 - 使用
arc
繪制嘴巴的弧形輪廓,結合角度參數精確控制起始與終止位置,還原經典微笑表情。
- 路徑與線條控制
line
函數用于繪制胡須、手臂、腿部連接線及鈴鐺下方的懸掛線條,線條粗細可通過setlinestyle
調節,增強細節表現力。- 手部與腳部采用圓形與圓角矩形組合,模擬手套與短靴的卡通造型。
- 區域填充技術
- 使用
floodfill
進行身體主色的大面積填充,從指定點出發自動填充至邊界,適用于復雜閉合區域,提升繪制效率。 - 通過白色矩形覆蓋多余部分,巧妙“擦除”超出肚皮范圍的填充色,實現精準視覺裁剪。
- 結構化與順序繪制邏輯
- 按照“臉→身體→鈴鐺”的順序分層繪制,符合人類視覺認知習慣,也便于調試與修改。
- 每個部件獨立繪制,結構清晰,便于后期擴展(如添加動畫或交互)。
主要代碼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conio.h>const double PI = 3.1415926536;
// 畫哆啦A夢
// 主函數
int main()
{// 創建大小為 800 * 600 的繪圖窗口initgraph(800, 600);// 設置原點 (0, 0) 為屏幕中央(Y軸默認向下為正)setorigin(400, 300);// 使用白色填充背景setbkcolor(WHITE);cleardevice();……
創作流程
我決定畫哆啦A夢的那一刻,腦海里浮現的是小時候守在電視機前等他從四次元口袋掏出神奇道具的畫面。那個圓滾滾的藍色身影,不只是一個動畫角色,更像是陪伴我成長的朋友。于是,我想用代碼重新創造他,不是為了炫技,而是想把那份溫暖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
一開始,我并沒有急于下筆寫代碼,而是先在紙上畫了他的草圖,分析他的結構:頭部是近乎圓形的輪廓,眼睛對稱分布,鼻子小巧紅潤,嘴巴彎成標志性的弧線。身體部分則更簡潔,一個大肚子配上短短的手腳,胸前掛著那個閃閃發光的鈴鐺。我把這些拆解成一個個幾何模塊——圓、橢圓、圓角矩形、弧線,思考如何用圖形函數去逼近這些形狀。
接下來是坐標的規劃。我把整個屏幕的中心設為原點,這樣左右對稱的部分就能用正負坐標輕松實現。比如兩只眼睛,只需要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復制相同的結構;胡須也是一樣,六條對稱的斜線,方向相反但邏輯一致。這種對稱性讓代碼變得簡潔,也更接近哆啦A夢原本的設計美學。
顏色的選擇我格外用心。他的藍色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我反復調試RGB值,直到找到最接近原作的那種明亮而溫暖的天藍。鈴鐺的金黃要帶一點暖意,像陽光照在金屬上的反光,所以我選了偏奶油黃的色調。而胡須的細線則用純黑,突出那種俏皮的細節感。
最難的是嘴巴的弧度。它不是簡單的半圓,而是一個略帶傾斜的微笑弧線,從左下到右上緩緩上揚。我用了arc
函數,通過調整起始和終止角度,反復預覽,終于找到了那個恰到好處的弧度——就像他每次笑著說“別擔心,我有道具”時的表情。
身體的繪制更考驗整體協調。我先畫出手臂和腿的連接線,確定比例關系,再填充肚皮的白色圓形。但問題來了:肚皮和身體的藍色交界處容易重疊混亂。于是我想了個辦法,先用floodfill
大面積填充藍色,再用白色圓形精準覆蓋肚子區域,最后用一個小矩形“擦掉”多余部分,讓白色肚皮干凈利落地呈現出來。
鈴鐺是點睛之筆。我特意加了三條橫線作為裝飾紋路,還畫了一條細細的懸掛線,讓它看起來真的掛在胸前。每一個細節都在告訴我:這不是冷冰冰的代碼,而是一次情感的投射。
當我運行程序,看到那個熟悉的藍胖子完整出現在屏幕上時,心里涌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他沒有動,也沒有說話,但我知道,他回來了。
寫在后面
我是一只有趣的兔子,感謝你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