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前言
- 1.Docker部署
- 2.簡單使用演示
- 3. 安裝cpolar內網穿透
- 4. 配置公網地址
- 5. 配置固定公網地址
前言
在數字化辦公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文件傳輸已成為職場協作的高頻剛需。傳統共享方式卻飽受詬病:"需要安裝哪些臃腫客戶端?免費版本的傳輸速度慢得令人抓狂!反復彈出的廣告讓人懷疑軟件安全性!"今天,我將帶您了解一款顛覆性文件交互方案——FileCodeBox(智能文件中轉站)。
這款開源文件傳輸平臺以極簡交互設計和軍工級安全防護為核心,重新定義了數據交互標準。其最大的技術亮點在于創新性的部署模式:無需公網IP或云端服務器,通過Docker容器技術即可完成系統部署,結合cpolar內網穿透工具即可實現跨地域訪問。現在讓我們以Ubuntu操作系統為載體,逐步揭開這個智能文件傳輸系統的部署奧秘。
【視頻教程】
1分鐘搭建個人文件快遞柜
1.Docker部署
本例使用Ubuntu 22.04進行演示,使用Docker進行部署,如果沒有安裝Docker,可以查看這篇教程進行安裝:《Docker安裝教程——Linux、Windows、MacOS》
安裝好Docker后,打開終端執行這行命令即可一鍵安裝:
sudo docker run -d --restart=always -p 12345:12345 -v /opt/FileCodeBox/:/app/data --name filecodebox lanol/filecodebox:beta
若國內用戶無法安裝可以暫時使用下面命令:
sudo docker run -d --restart=always -p 12345:12345 -v /opt/FileCodeBox/:/app/data --name filecodebox dc.065065.xyz/lanol/filecodebox:beta
2.簡單使用演示
容器啟動后,我們在Ubuntu中使用瀏覽器訪問 http://localhost:12345 即可打開FileCodeBox的前端Web頁面:
而后端地址是:/#/admin
后臺密碼:FileCodeBox2023
,登錄后臺后可以修改。
在管理后臺,我們還可以對存儲方式,上傳間隔時間,文件大小,保存時間,錯誤限制等設置進行修改:
我這里簡單修改了一下文件大小限制為500M,修改后點擊保存設置即可。
此時,我們回到前端界面,點擊發送文件:
可以看到文件限制大小更改為了500M,默認為10M:
上傳一張照片或其他文件后,點擊安全寄送,可以看到右上角有提示上傳成功與取件碼提示:
如果提示消失過快,也可以點擊右側發件記錄中文件右側的眼睛圖標,查看相關信息:
點擊眼睛圖標左側的標志,可以復制這個分享文件的鏈接,在局域網內發給其他人后,使用取件碼即可下載文件:
3. 安裝cpolar內網穿透
不過我們目前只能在本地局域網內訪問剛剛部署的FileCodeBox來分享與下載文件,如果想不在同一局域網內時,也能在外部網絡環境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遠程訪問與使用它,應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使用cpolar內網穿透工具來實現遠程訪問的需求。無需公網IP,也不用準備云服務器那么麻煩。
下面是安裝cpolar步驟:
Cpolar官網地址: https://www.cpolar.com
使用一鍵腳本安裝命令:
sudo curl https://get.cpolar.sh | sh
安裝完成后,執行下方命令查看cpolar服務狀態:(如圖所示即為正常啟動)
sudo systemctl status cpolar
Cpolar安裝和成功啟動服務后,在瀏覽器上輸入ubuntu主機IP加9200端口即:【http://localhost:9200】訪問Cpolar管理界面,使用Cpolar官網注冊的賬號登錄,登錄后即可看到cpolar web 配置界面,接下來在web 界面配置即可:
4. 配置公網地址
登錄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后,點擊左側儀表盤的隧道管理——創建隧道:
- 隧道名稱:可自定義,本例使用了: FileCodeBox,注意不要與已有的隧道名稱重復
- 協議:http
- 本地地址:12345
- 域名類型:隨機域名
- 地區:選擇China Top
點擊創建:
創建成功后,打開左側在線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剛剛通過創建隧道生成了兩個公網地址,接下來就可以在其他電腦或者移動端設備(異地)上,使用任意一個地址在瀏覽器中訪問即可。
如圖所示,現在就已經成功實現使用公網地址異地遠程訪問本地部署的FileCodeBox來分享與下載文件啦!
如果需要使用這個公網地址登錄后臺,也是在#后添加/admin,輸入后臺密碼即可:
小結
為了方便演示,我們在上邊的操作過程中使用cpolar生成的HTTP公網地址隧道,其公網地址是隨機生成的。這種隨機地址的優勢在于建立速度快,可以立即使用。然而,它的缺點是網址是隨機生成,這個地址在24小時內會發生隨機變化,更適合于臨時使用。
如果有長期使用FileCodeBox,或者異地訪問與使用其他本地部署的服務的需求,但又不想每天重新配置公網地址,還想讓公網地址好看又好記并體驗更多功能與更快的帶寬,那我推薦大家選擇使用固定的二級子域名方式來配置公網地址。
5. 配置固定公網地址
使用cpolar為其配置二級子域名,該地址為固定地址,不會隨機變化。
點擊左側的預留,選擇保留二級子域名,地區選擇china top,然后設置一個二級子域名名稱,我這里演示使用的是myfilebox
,大家可以自定義。填寫備注信息,點擊保留。
保留成功后復制保留的二級子域名地址:
登錄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點擊左側儀表盤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FileCodeBox
,點擊右側的編輯
。
修改隧道信息,將保留成功的二級子域名配置到隧道中
- 域名類型:選擇二級子域名
- Sub Domain:填寫保留成功的二級子域名
- 地區: China Top
點擊更新
更新完成后,打開在線隧道列表,此時可以看到隨機的公網地址已經發生變化,地址名稱也變成了保留和固定的二級子域名名稱。
最后,我們使用固定的公網地址在任意設備的瀏覽器中訪問,可以看到成功訪問本地部署的FileCodeBox頁面,這樣一個永久不會變化的二級子域名公網網址即設置好了。
了解更多項目詳情大家可以訪問作者github主頁進行查看:https://github.com/vastsa/FileCodeBox
本教程完整演示了如何在Ubuntu系統中,通過容器化部署與內網穿透技術構建自主可控的文件傳輸系統。這種突破傳統部署范式的實踐,不僅簡化了網絡配置復雜度,更驗證了開源技術在安全性和靈活性方面的雙重優勢。當處理敏感文檔或進行遠程協作時,該方案能有效規避第三方平臺的潛在風險,同時保障傳輸過程的端到端加密。對于開發者而言,FileCodeBox的模塊化架構仍有許多可拓展的創新方向,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應用場景。如需進一步探討技術細節或獲取定制化配置建議,請隨時在技術社區發起討論。您的每一個反饋都將助力開源生態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