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相機領域,常見的三種快門類型: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卷簾快門(Rolling Shutter)以及全局復位式卷簾快門(Global - reset rolling Shutter)。我們主要來講講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和卷簾快門(Rolling Shutter)的區別及應用。
快門類型就是傳感器在生成可被相機解讀為圖像的電信號(即讀出過程)之前,捕獲光線(即曝光過程)的工作方式。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和卷簾快門(Rolling Shutter)的選擇直接影響成像質量、測量精度和系統穩定性。以下是兩者在工業應用中的詳細對比:
一、工作原理差異
1. 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
曝光方式:所有像素在同一時刻開始和結束曝光,瞬間捕獲完整畫面,類似“瞬時快照”。
技術實現:每個像素集成存儲單元(如額外的電容),曝光后電荷暫存,再逐行讀出。
時序控制:通過全局復位信號同步所有像素的曝光起始和結束。
核心優勢:時間一致性強,適合高速運動或需要嚴格時序同步的場景(如多相機協同)。
全局快門工作方式
2. 卷簾快門(Rolling Shutter)
曝光方式:像素逐行(或逐列)順序曝光,每行之間有微秒級延遲(如從頂部到底部掃描)。
技術實現:利用CMOS傳感器的天然逐行讀取特性,無需額外存儲單元。
時序控制:曝光和讀取同步進行,當前行在讀出的同時,下一行開始曝光。
核心問題:時間錯位導致運動物體畸變(果凍效應)或閃光燈曝光不均。
這種逐行積分的工作機制,使得卷簾快門的運作方式類似于窗簾或百葉窗的滾動效果。
二、工業應用場景
1.全局快門--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
在工業視覺應用中,當需要拍攝運動物體(如生產線上的快速移動產品或交通監控中的行駛車輛)時,全局快門傳感器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該技術通過同步曝光所有像素點的特性,確保每幀圖像采集時所有像素同時開始和結束曝光。關鍵在于設置足夠短的曝光時間,以有效避免運動模糊的產生,從而精準定格運動瞬間。最終,獲取細節清晰、邊緣銳利的高質量圖像,滿足工業檢測和交通監控等場景對圖像精度的嚴格要求。
全局快門的典型應用
高速運動檢測
例如:生產線上的零件分揀(傳送帶速度>1m/s)、彈道軌跡分析。
原因:避免運動模糊和畸變,確保測量精度。
多相機同步系統
例如:3D立體視覺、機器人引導(需多個相機嚴格同步觸發)。
原因:全局快門可保證所有相機在同一時刻捕獲圖像。
高精度測量
例如:PCB焊點檢測、精密尺寸計量、電子元件貼裝檢測、瓶裝飲料液位檢測、包裝印刷缺陷檢測等。
原因:像素間無時間差,邊緣定位更準確。
2.卷簾快門 – 拍攝相對緩慢的物體
當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時,卷簾快門由于采用逐行曝光的工作機制,會帶來特殊影響。雖然所有像素行的曝光持續時間相同,但每行開始和結束曝光存在微小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內,物體持續移動,導致物體在相鄰像素行中的成像位置發生偏移。最終生成的圖像將出現扭曲變形,其畸變程度取決于物體運動速度與卷簾快門掃描速度的相對關系。
考慮到卷簾快門的價格比全局快門更具優勢,當拍攝的物體不是快速移動物體時,卷簾快門更加適合使用。
卷簾快門拍攝快速移動物體扭曲示意圖
卷簾快門的適用場景
低速或靜態場景
例如:倉儲物流掃碼(條碼靜止或低速移動)、半導體晶圓檢測、LCD面板缺陷檢測、精密零件尺寸測量。
優勢:成本低,功耗小,幀率更高(如500fps以上)。
需要高分辨率的場景
例如:大視場表面缺陷檢測(如紡織品、玻璃面板)。
原因:卷簾快門傳感器更容易實現高像素(如2000萬像素以上)。
預算受限項目 成本差異:同分辨率下,全局快門相機價格可能是卷簾快門的2-5倍。
科研顯微應用:生物細胞觀測、材料表面分析病理切片掃描。
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采用全像素同步曝光方式,所有像素同時開始曝光并同時結束曝光。而卷簾快門(Rolling Shutter)則采用從上至下的滾動式曝光方式,逐行開始并結束曝光。
在需要拍攝高速運動物體的場景中(例如生產線上的100%質量檢測),全局快門傳感器是最佳選擇。而對于移動緩慢或靜止的物體(如顯微鏡等科學應用場景),卷簾快門傳感器則更為適合。此外,卷簾快門傳感器通常具有成本優勢,在不需要全局快門的應用中,可有效節省設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