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作為光譜相機的核心控制與加速單元,通過硬件級并行處理能力和動態可編程特性,實現高速、高精度的光譜數據采集與處理。以下是其具體作用分類:
一、高速光電信號處理
?實時光譜復原?
通過硬件加速傅里葉變換(FFT)算法,將干涉圖數據轉換為光譜信息,支持實時處理(延遲<1ms),滿足工業質檢等場景的快速響應需求。
集成去直流、切趾等預處理模塊,提升光譜數據的信噪比和精度。
?并行數據處理?
對多通道光譜信號(如2048×1088像素分辨率)同步執行模數轉換(ADC)與校準,速率達1Gbps以上。
利用片上Block RAM緩存圖像行數據,流水線執行3x3~NxN像素算子運算(如濾波、邊緣提取),消除傳統幀緩存導致的延遲。
二、分光元件與傳感器協同控制
?精密時序同步?
驅動光柵、濾光輪等分光元件,精準協調光譜掃描與CCD/CMOS傳感器的曝光周期(如線掃模式下觸發精度達納秒級)。
控制高速LVDS接口傳輸原始圖像數據,支持多光譜通道并行采集(如可見光+紅外+紫外融合)。
?傳感器接口管理?
適配多種光譜傳感器協議(如InGaAs紅外傳感器、硅基CCD),實現不同波段(400-1700nm)光信號的無縫接入。
三、多光譜數據融合與優化
?像素級光譜融合?
執行自研融合算法,將可見光、紅外、紫外的多波段數據整合至單幀圖像,覆蓋10400nm譜段,提升缺陷檢測的全面性。
支持動態調整融合權重,平衡不同波段的細節與熱成像特征。
?數據流優化?
集成以太網、PCIe等接口,實現三維數據立方體(空間×波長×強度)的高速傳輸(>10Gbps),延遲降低60%。
通過片上存儲(Block RAM)實現局部數據復用,減少外部DDR訪問次數,功耗降低30%。
四、系統動態重構與擴展
?算法靈活適配?
根據檢測目標(如材質識別或溫度監測)動態加載不同處理流水線(如FFT、卷積神經網絡前端加速)。
支持在線更新邏輯電路,兼容新型分光技術與傳感器升級。
?低功耗與小型化設計?
結合MEMS光柵技術,將相機體積縮減40%,適用于無人機載等空間受限場景。
動態關閉未使用的邏輯單元,整機功耗控制在5W以下。
FPGA通過硬件加速、多協議兼容和動態可編程能力,成為支撐光譜相機實現實時性、高精度及多場景適配的核心技術載體。
👇點擊以下名片,獲取更多產品資料👇
歡迎咨詢,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