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華五道口:“十五五”金融規劃研究白皮書》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五年金融規劃的重要功能與作用
- 凝聚共識:五年金融規劃是國家金融發展的前瞻性謀劃和戰略性安排,通過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凝聚社會共識,形成全社會共同的金融行動綱領,推動金融體系的協調發展。
- 引導資源配置:規劃能夠引導金融資源向國家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配置,如明確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的發展方向,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
- 提供決策依據:為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增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之間的協同效應,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實施效果。
- 約束市場和政府行為:規劃中的約束性指標和空間約束內容,有效約束市場和政府的行為,防止金融市場的過度投機和無序競爭,維護金融穩定。
二、中國歷次五年金融規劃的實踐經驗與啟示
-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從早期的信貸資金管理到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始終不變。
- 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安全:在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不斷強化風險防控能力建設。
- 加快構建現代金融體系:促進金融機構、市場和監管體系的協調發展。
- 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開放中提升我國金融的國際競爭力。
三、構建多層次金融規劃體系
- 規劃主體與側重點的差異性:中國的五年金融規劃體系涵蓋政府、行業和機構多個層面。政府層面包括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規劃,通過垂直傳導和橫向協調機制,將國家戰略轉化為具體行動。行業和機構的規劃則根據自身特點,響應國家規劃。
- 協同共進:各層次規劃協同共進,形成上下銜接、內外聯動的發展格局。
四、科學編制五年金融規劃的方法與路徑
- 明確目標:設定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等目標。
- 堅持原則: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等原則。
- 運用方法:運用目標導向法、市場分析法等多種方法。
- 嚴格程序:嚴格按照前期調研、草案編制、征求意見、專家評審和審批發布的程序進行。
五、金融機構五年規劃編制要點
- 把握宏觀環境與政策導向:關注國際國內宏觀環境與政策變化。
- 聚焦金融科技與業務創新:分析金融科技應用和業務創新趨勢。
- 精準定位市場與客戶需求:分析市場競爭格局和客戶需求變化。
- 應對挑戰:應對同業與跨界挑戰,評估自身條件。
- 采用科學系統的規劃工作流程:設計合理的規劃框架,進行情景分析和戰略選擇,合理配置資源并制定實施路徑。
六、“十五五”金融規劃的新任務與新要求
- 新任務: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等。
- 新內容:涵蓋金融科技與數字化轉型、金融高水平開放等。
- 新要求:對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民主化、規范化有新要求,同時要避免“合成謬誤”等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