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配準及識別

一、圖像配準基礎

????????圖像配準,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讓兩張照片對齊”的技術。想象一下,你有兩張拍得不完全一樣的照片,比如一張是你從正面拍的風景,另一張是從側面拍的同一個地方,或者一張是晴天拍的,另一張是雨天拍的。它們的角度、光線、甚至拍攝設備可能都不一樣,但你想讓它們“合體”,找出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這就是圖像配準要做的事兒。

什么是圖像配準?

????????簡單說,圖像配準就是把兩張(或多張)照片“調教”得能完美匹配的過程。假設你有一張“標準答案”照片(叫參考圖像),還有一張“待調整”的照片(叫觀察圖像),配準就是要找到一種方法,把觀察圖像“扭一扭、拉一拉、調一調”,讓它跟參考圖像對得上。怎么調呢?這就涉及到兩個關鍵“魔法”:

  1. 坐標變換(f):就像在地圖上挪位置,把照片里的點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
  2. 灰度變換(g):調整亮度、顏色啥的,讓兩張照片看起來更像一家人。

????????舉個例子:你拍了一張月亮的照片,但因為角度不同,月亮在照片里歪了。你得把它旋轉、拉伸,甚至稍微調下亮度,才能跟另一張“標準月亮照”對齊。這就是配準的核心。

圖像配準為啥重要?

????????生活中,配準無處不在。比如醫生用CT和MRI檢查身體,這倆機器拍出來的圖差別很大,但醫生得把它們疊起來看,才能知道腫瘤到底在哪兒。或者無人機拍的地形圖,得跟衛星圖對齊,才能精準導航。簡單說,配準是讓不同來源的圖像“說同一種語言”的橋梁。


圖像配準的基本流程:一步步拆解

????????雖然每張照片的脾氣都不一樣(比如有的模糊,有的變形),但配準的過程通常逃不出這三個大步驟:

1.?找特征:給照片畫重點

????????第一步就像偵探破案,得先找到線索。照片里哪些地方能當“線索”呢?可能是角落的樹、房子的窗戶,或者某個特別亮的點。這些“線索”叫特征。怎么找呢?得把照片“切開”,分成一塊塊不同的區域(這叫圖像分割),然后挑出有用的部分。

????????舉個例子:你有兩張狗狗的照片,一張狗狗歪著頭,一張正面盯著你。特征可能是狗狗的眼睛、鼻子。你得先把這些關鍵部位找出來,才能知道怎么把兩張圖對齊。

2.?變換:把照片扭一扭

????????找到特征后,就得動手調整了。想象你在玩拼圖,得把一塊拼圖挪到正確的位置。照片也是一樣,得通過“變換”把觀察圖像的點挪到參考圖像的坐標系里。變換有幾種玩法:

  • 剛體變換:只旋轉和平移,像把照片轉個方向挪個位置。
  • 仿射變換:除了轉和平移,還能拉伸、縮放,稍微復雜點。
  • 投影變換:像是把照片投到另一個角度,考慮透視效果。
  • 非線性變換:最靈活,像橡皮泥一樣隨便捏,但也最復雜。

????????比如,你有張斜拍的桌子照,得用仿射變換把它“擺正”,跟正面拍的桌子照對齊。

3.?尋優:找到最佳匹配

????????光扭一扭還不夠,得確保扭得“剛剛好”。怎么判斷呢?得有個“相似性測度”,就像裁判打分,看兩張照片有多像。常見的評分方式有:

  • 均方根距離:算兩張圖每個點的差距,差距越小越好。
  • 互信息:看兩張圖的信息共享程度,像查重率。
  • 相關性:看兩張圖的亮度變化是不是同步。

????????找到評分標準后,還得靠“優化算法”去找最佳方案。算法就像探寶的指南針,幫你試遍各種調整方式,挑出得分最高的。常見的算法有:

  • 窮盡搜索:挨個試所有可能,笨但準。
  • 梯度下降:像下山一樣,往分數高的方向走。
  • 遺傳算法:模仿進化,挑出最優解。

舉個例子:你調整狗狗照片時,可能試著轉5度、10度、15度,再調亮度,最后發現轉12度加提亮10%得分最高,那就用這個方案。


配準的兩種大流派

????????配準方法主要分兩類,就像做菜有“清蒸”和“紅燒”兩種風格:

1.?基于灰度的配準

????????這派直接用照片的“原汁原味”——灰度信息(亮度變化)來比對。不用費勁找特征,直接把兩張圖疊起來,挪來挪去,看哪兒最像。比如,把參考圖當模板,在待配準圖上滑來滑去,算每個位置的相似度,找到最貼合的地方。

????????優點:簡單粗暴,不用太多預處理。 缺點:太依賴亮度,遇到角度歪得厲害或者光線差別大的情況就懵了。而且算起來很費勁,像搬磚一樣累。

????????舉個例子:你有兩張亮度差不多的月亮照,直接疊起來滑一滑,很快能對齊。但要是月亮一邊亮一邊暗,這招就不靈了。

2.?基于特征的配準

????????這派更聰明,先找照片里的“標志物”(特征),比如角點、邊緣、紋理,然后只比對這些標志物。就像拼圖只看關鍵的幾個圖案,不用管整張圖。

????????優點:靈活,能應對復雜變形,光線變化也不怕。 缺點:得先花心思找特征,費點腦子。

舉個例子:兩張狗狗照,一張模糊了,你可以用眼睛、鼻子這些特征對齊,不用管毛色變不變。


基于灰度的配準:再詳細拆一拆

????????假設你有張參考圖(大小M×N)和張待配準圖(大小P×Q),咋對齊呢?流程是這樣的:

  1. 把參考圖當“尺子”,在待配準圖上滑來滑去。
  2. 每次滑動,參考圖蓋住的那塊區域叫“子圖”。
  3. 用坐標(i, j)標記子圖的左上角,滑動范圍得控制在待配準圖里(公式9.2.1說的就是這范圍)。
  4. 算子圖和參考圖的相似度,挪到得分最高的地方就算對齊。

????????舉個生活例子:你有張小地圖(參考圖)和張大地圖(待配準圖),想找小地圖在大地圖里的位置。你就拿小地圖在大地圖上滑,哪兒最像就停哪兒。

二、基于灰度信息的圖像配準算法

????????基于灰度信息的圖像配準算法,說白了,就是一種“直接比對亮暗變化”的方法。想象你有兩張照片,想知道它們是不是同一個地方拍的,但角度、光線啥的有點不一樣。你懶得去細摳每個細節,就直接把兩張圖疊起來,憑感覺挪一挪,看哪兒最像。這種方法不用費勁找什么特別的標志物,全靠照片本身的亮度(灰度)說話,簡單粗暴,但也有自己的局限。


什么是基于灰度的配準?

????????這是一種“看臉”的配準方法,不用管照片里具體有什么東西(比如樹啊、房子啊),只看每個地方的亮度高低(灰度值)。它假設兩張圖如果是對得上的,亮的地方應該都亮,暗的地方應該都暗。就像你拿一張黑白照片當模板,在另一張大圖上滑來滑去,哪兒的明暗分布最像,哪兒就是正確位置。

????????核心思路:把參考圖像(標準圖)和待配準圖像(要調整的圖)疊在一起,通過算它們的“相似度”,找到最佳匹配點。

????????優點:不用費腦子做復雜預處理,拿來就能用,像傻瓜相機一樣簡單。 缺點:太挑剔了,光線變一下、角度歪一點就抓瞎,而且算起來特費勁,像搬磚一樣累。

????????舉個例子:你有張月亮照(參考圖)和張夜空照(待配準圖),想找月亮在夜空里的位置。你就拿月亮照在夜空照上滑,哪兒最亮最像月亮,就停哪兒。


基本流程:怎么玩這個“滑動游戲”?

????????假設參考圖叫 R,大小是 M×N(比如100×100像素),待配準圖叫 S,大小是P×Q(比如200×200像素)。流程是這樣的:

  1. 疊起來滑:把?R?當小模板,放在?S?上,像玩拼圖一樣挪來挪去。
  2. 子圖登場:每次挪動,R?蓋住的那塊?S?的區域叫“子圖”。子圖左上角的坐標記為?(i,j)。
  3. 滑動范圍:不能滑出界,所以?i?從0到?P?M,j?從0到 Q?N(這就是公式9.2.1說的范圍)。
  4. 比相似度:每次滑動,都算一下子圖和?R?有多像,找個“相似度得分”。得分最高的地方,就是對齊的位置。

????????生活例子:就像你在找一張小地圖在大地圖里的位置。你拿小地圖在大地圖上滑,哪兒的河流、道路亮度最像,就說明找對了。


主流玩法1:互相關配準法

????????互相關(Cross-Correlation)是最簡單粗暴的基于灰度的方法,堪稱“鼻祖級”算法。它怎么干活呢?

原理

????????把參考圖 R?當模板,在待配準圖 S?上滑。每滑到一個位置,算一下 R 和子圖的“相似度”。怎么算?用數學公式衡量兩塊區域的灰度值有多“同步”。公式長這樣:

  • 普通互相關:C(i,j) = \sum_{x,y} R(x,y) \cdot S(x+i, y+j)
  • 歸一化互相關:除以兩圖的均值和標準差,讓結果更穩定。

????????簡單說,就是把兩塊區域的灰度值挨個乘起來加總,得分越高越像。當 RR 和子圖完全一樣時,得分最高。

例子

????????想象你有張貓臉照(參考圖)和張貓咪全身照(待配準圖)。你拿貓臉在全身照上滑,算每個位置的互相關。貓臉的位置得分最高,因為那兒灰度分布最像。

優缺點
  • 優點:直截了當,適合兩張圖差不多的情況。
  • 缺點:太脆弱了。光線變一點(比如貓咪照片加了個濾鏡),或者有噪聲(照片有點模糊),互相關就懵了。而且得滑遍每個位置,算起來慢得像烏龜爬。

主流玩法2:最大互信息配準法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是升級版,聰明得多。它不光看灰度值,還看兩張圖的信息“共享”程度,是近年來的明星算法。

原理

????????互信息來自信息論,衡量的是兩張圖的“依賴關系”。如果兩張圖對齊了,它們共享的信息最多,互信息就最大。公式有點復雜:

  • 單張圖的灰度概率:PR(r)和?PS(s),表示亮度分布。
  • 聯合概率:PRS(r,s),表示兩張圖亮度對兒的分布。
  • 互信息:MI(R,S) = \sum_{r,s} P_{RS}(r,s) \cdot \log \frac{P_{RS}(r,s)}{P_R(r) \cdot P_S(s)}

????????通俗點說:如果兩張圖沒關系(比如一張貓、一張狗),互信息很小;如果完全對齊(兩張都是同一只貓),互信息很大。

怎么用
  • 把?R?在?S?上滑,每次滑動算互信息。
  • 找互信息最大的位置,那就是最佳對齊點。
  • 有時用“歸一化互信息”(除以兩圖的信息總量),更穩健。
例子

????????你有張X光片(參考圖)和張MRI圖(待配準圖),光線和灰度差別很大。互相關可能傻眼,但互信息能抓住兩圖深層的“信息聯系”,比如骨頭的位置關系,照樣對齊。

優缺點
  • 優點:超強適應性,光線變、角度歪都不怕,特別適合醫學影像這種復雜場景。
  • 缺點:算互信息得統計灰度分布,費時費力。而且對兩圖重疊區域大小敏感,重疊少就容易失靈。

灰度法和特征法的對比

????????基于灰度的配準和基于特征的配準,就像“體力派”和“腦力派”的較量:

  • 灰度法:體力活,直接用原始灰度比對,像搬磚工。不用找特征,簡單,但遇到復雜情況(非線性變形、光線大變)就歇菜。
  • 特征法:腦力活,先找照片里的關鍵點(比如眼睛、角落),再對齊,像偵探破案。靈活,但得先花心思提取特征。

????????舉個例子:你有兩張森林照,灰度法直接比亮度,可能因為樹影變化失敗;特征法找樹干、樹冠位置,哪怕光線不同也能對齊。

????????基于灰度信息的配準算法,就像個老實巴交的工人,靠直覺干活。互相關簡單直接,像拿尺子量;互信息高級點,像用顯微鏡看信息聯系。它們都不用費勁找特征,適合快速上手,但也容易被噪聲、光線、變形這些“絆腳石”坑一把。想用好它,得挑對場景:兩張圖差不多時,灰度法能省時省力;差別太大時,還是得靠特征法救場。

三、基于特征的圖像配準方法

????????基于特征的圖像配準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找關鍵點、連線對齊”的聰明活兒。想象你有兩張照片,可能是同一個地方拍的,但角度、光線、甚至大小都不一樣。基于灰度的方法像個莽夫,直接拿亮度硬比,而基于特征的方法像個偵探,先找出照片里的“線索”(比如角點、線條),再靠這些線索把兩張圖對齊。這種方法靈活、聰明,雖然前期得費點心思,但能搞定更復雜的場景。


什么是基于特征的配準?

????????這方法的核心是:不看整張圖,只看“關鍵部位”。這些關鍵部位可能是照片里的角點(比如房子的拐角)、線條(比如道路邊緣),或者其他標志性的東西。找到這些特征后,再想辦法把兩張圖的特征一一對上,最后用數學公式“扭”一下,讓兩張圖對齊。

????????比喻:就像拼圖游戲,你不看整塊拼圖的顏色,而是先找幾個特別的圖案(比如眼睛、星星),對上了這些關鍵點,整塊拼圖自然就拼好了。

????????優點:靈活,能應對光線變化、角度歪斜,甚至非線性變形。 缺點:得先花力氣找特征,步驟比灰度法多,像個精細活兒。

????????舉個例子:你有兩張狗狗照,一張正面、一張側面。灰度法可能因為光線不同懵圈,但特征法會找狗狗的眼睛、鼻子位置,不管角度怎么變,這些關鍵點都能幫你對齊。


基本流程:一步步來

????????基于特征的配準一般有這幾步,像是破案的套路:

  1. 預處理:先把照片“洗干凈”。兩張圖可能有灰度偏差(亮度不一樣)或者幾何變形(拉伸、旋轉),得盡量抹平這些差異,讓后續步驟更順暢。
  2. 找特征:挑出照片里的“線索”,可能是點、線、面,得挑得準、挑得穩。
  3. 特征匹配:把兩張圖的特征一對一連起來,像拉紅線牽姻緣。
  4. 變換對齊:用匹配好的特征算出“扭圖公式”,把待配準圖調整到跟參考圖一致。

????????接下來,我們重點看兩種主流玩法:基于點特征和基于線特征。


玩法1:基于點特征的圖像配準算法

????????點特征是最常見的,就像照片里的“星星”,靠這些點來對齊。

怎么干?

????????假設參考圖有個特征點集 P={p1,p2,…?},待配準圖有個特征點集 Q={q1,q2,…?}。目標是找出 pipi? 和 qiqi? 之間的對應關系,然后用這關系算出變換公式。過程是這樣的:

  1. 建窗口:對參考圖的每個特征點?pi?(比如房子的角),圍著它畫個小框(目標窗口),大小是?m×n。這框就像個放大鏡,幫你聚焦。
  2. 搜范圍:在待配準圖上,圍繞?pi??的可能位置畫個大框(搜索窗口),大小是?M×N。這個大框得保證?pi??的“同名點”?qi?(同一個角)在里面。
  3. 滑對比:把目標窗口在搜索窗口里滑來滑去,每次滑動算一下相似度(可以用灰度相關性啥的),相似度最高的地方就是?qi??的位置。
  4. 算變換:找到所有對應點后,用數學公式(比如仿射變換)算出怎么扭待配準圖,讓它跟參考圖對齊。

生活例子

????????想象你有兩張公園照,一張拍了噴泉正面,一張拍了側面。你挑出噴泉頂、底兩個點(特征點),在側面圖上滑窗口找到對應點,然后算出旋轉和平移量,把側面圖扭正,跟正面圖對齊。結果就像案例9.3.1的圖9.3.2(c),兩張圖完美疊在一起。

優缺點
  • 優點:點特征簡單好找,適合角點多的場景(比如城市建筑)。
  • 缺點:如果特征點太少或者分布不均(比如全是沙漠的圖),就容易失靈。

玩法2:基于線特征的圖像配準算法

????????線特征是大招,用照片里的線條(比如道路、河流)來對齊,更適合有明顯線性結構的場景。

怎么干?

????????假設參考圖有條線 L1?,由兩點 (x1,y1)?和 (x2,y2)定義,待配準圖有條線 L2,由兩點 (x1′?,y1′?) 和 (x2′,y2′) 定義。目標是讓 L2通過變換對齊到 L1 上。

  1. 定義線方程

    • L1的方程:用?(x1,y1)和?(x2,y2) 算出來,比如?y=kx+b。
    • L2的方程:用?(x1′,y1′)和?(x2′,y2′)?算出來。
    • 注意:L1和?L2 的兩端點不一定完全對應,但得是大致同一條線。
  2. 變換模型

    • 設變換函數是?T(x,y)=(x′,y′),里面有參數(比如旋轉角度、平移量)。
    • 把?L2的點?(x′,y′)變換到參考圖坐標系,得到?(x′′,y′′)。
  3. 誤差衡量

    • 理想情況下,變換后的?(x′′,y′′)應該落在?L1上,但現實有誤差。
    • 誤差用點到線的距離算:比如?(x′′,y′′)到?L1的垂直距離。
    • 如果有多對線(比如?L1i和?L2i),總誤差是所有距離的和。
  4. 優化目標

    • 調整變換參數,讓總誤差最小。比如公式里的:E = \sum \text{distance}(T(L_{2i}), L_{1i})
    • 用優化算法(比如梯度下降)找到最佳參數。
生活例子

????????你有兩張航拍圖,一張有條直路(參考圖),另一張路歪了(待配準圖)。你挑出路的起點和終點,算出線方程,再通過旋轉、拉伸把歪路扭直,跟直路對齊。誤差最小的時候,兩條路就重合了。

優缺點
  • 優點:線特征更穩定,適合道路、河流這種線性場景,比點特征更能抗干擾。
  • 缺點:找線比找點麻煩,計算量也更大。

特征選擇的講究

????????不管是點還是線,挑特征得有講究,像選朋友一樣,得滿足幾個原則:

  1. 相似性:兩張圖的特征得像,比如都是房角、都是路邊。
  2. 唯一性:特征得有個性,不能到處都是,不然容易搞混。
  3. 穩定性:光線變、角度歪時,特征還得站得住腳。

舉個例子:狗狗照里,眼睛是好特征(唯一、穩定),但毛色不行(光線一變就亂)。

????????基于特征的配準,像個腦力勞動者,先找線索(點或線),再巧妙對齊。點特征像用星星導航,簡單直接;線特征像用河流指路,穩重可靠。比起灰度法,它更靈活,能搞定光線亂、角度歪的難題,但也得多費心思找特征、算變換。

四、基于優化策略的圖像配準算法

????????基于優化策略的圖像配準算法,聽起來有點復雜,但其實就是“試錯+調整”的聰明方法。想象你有兩張照片,想讓它們對齊,但不知道具體該怎么扭轉或平移。這時候,優化算法就像個“調音師”,通過不斷調整參數,讓兩張圖的“相似度”達到最高。整個過程有點像你在黑暗中摸索,靠試錯找到最亮的那盞燈。


什么是基于優化策略的配準?

????????圖像配準的核心目標是找到一組幾何變換參數(比如旋轉角度、平移距離、縮放比例),讓參考圖像和待配準圖像盡量重合。問題是,參數太多,搜索空間巨大(比如一個點可能有無數個可能位置),如果一個一個試,簡直是“海底撈針”。優化策略的精髓就在于:用聰明的方法減少試錯次數,快速找到最佳解。

????????比喻:就像你找停車位,不是亂撞,而是根據經驗(優化算法)判斷哪個方向最可能有空位。

????????核心思路:通過一個“相似性測度”(衡量兩張圖有多像)和一個優化算法(幫你調整參數),找到讓相似性最高的參數組合。

????????優點:效率高,能應對復雜場景。 缺點:算力需求高,算法設計復雜。

舉個例子:你有張地圖(參考圖)和張模糊的航拍圖(待配準圖),優化算法會不斷調整航拍圖的角度和位置,直到它跟地圖的重合度最高。


為什么需要優化?

????????配準本質上是多參數問題。比如,你要決定旋轉多少度、平移多少像素、縮放多少倍,每種選擇都會影響最終結果。如果手動試,每種參數組合都得試一遍,計算量像天文數字。優化算法的作用是“聰明搜索”,減少無效嘗試,像GPS導航一樣給你指路。

????????常見優化目標:

  • 讓兩張圖的灰度差異最小(基于灰度)。
  • 讓特征點或線條對齊(基于特征)。
  • 讓信息共享最大(基于互信息)。

三種主要優化算法:從粗到細、從笨到聰明

????????1. 幅度排序相關搜索算法(Amplitude Ordered Correlation Search)

????????這是一種“分層試錯”的笨方法,但很實用。就像你找東西,先從大范圍掃,再逐步細化。

原理

????????分成兩步:

  • 預處理:把待配準圖像的灰度值按大小排序,變成二進制(0和1)。大灰度值(亮)標1,小灰度值(暗)標0。過程像篩豆子,先分粗糙組,再細分。

    • 比如,灰度值從0到255,排好序后分成兩半,大的標1,小的標0,再把每半再分,繼續這樣,直到每個值都標好了。
    • 結果是若干層二進制陣列,每層代表不同“粗細”的信息。
  • 搜索:從最粗的層開始(比如只看0和1的大致分布),用參考圖像和二進制陣列算相關性(相似度)。相關性高的位置是候選點,然后設置一個門限(門檻),剔除不靠譜的點。接著用下一層更細的信息繼續搜索,層層遞進,直到找到精確匹配。

例子

假設你找一張小地圖在大地圖上的位置:

  • 先看大地圖的黑白分布(粗略層),找到可能區域(比如全是黑的地方)。
  • 再看灰度細節(細層),縮小范圍,直到精確到某個點。
優缺點
  • 優點:從粗到細,效率比全搜索高,適合灰度變化明顯的情況。
  • 缺點:對噪聲敏感,計算量還是不小,尤其初期分層很費勁。

2. 分層搜索算法(Hierarchical Search)

????????這是一種“降維打擊”的方法,先用低分辨率圖像找大致位置,再逐步提高精度。

原理

分成兩步:

  • 分層預處理:把圖像降分辨率,比如每4個像素取平均值,生成第二級圖像;再對第二級圖像重復,生成第三級……直到最低分辨率。就像從高清圖縮成縮略圖,再縮成圖標。
  • 匹配:從最低分辨率開始搜索(計算量少,但模糊),找到粗略匹配位置。接著上調一級分辨率,在粗略位置附近細搜,逐步逼近,直到最高分辨率。
例子

????????你找兩張城市照片的匹配點:

  • 先看低分辨率圖(像模糊的鳥瞰圖),大概確定城市中心在哪兒。
  • 再看中分辨率(看得清主要道路),縮小范圍。
  • 最后用高清圖(看得清每條街),精確對齊。
優缺點
  • 優點:計算快,低分辨率先過濾掉大部分無效區域。
  • 缺點:低分辨率可能錯過細節,多個候選點時容易迷糊。

3. 智能搜索算法(Genetic Algorithm 和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這是“進化+群體智慧”的高招,模仿自然界或社會行為,聰明又高效。

????????(1) 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

????????靈感來自達爾文進化論: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 編碼:把配準問題變成“基因”。比如模板在搜索圖上的位置(x, y)是基因,編碼成二進制或實數。
  • 適應度函數:衡量好壞的標準。比如兩圖相似度越高,適應度越高。
  • 遺傳操作
    • 選擇:像自然選擇,適應度高的“個體”(參數組合)更可能留下。
    • 交叉:兩組參數“交配”,隨機交換部分基因,產生新組合。
    • 變異:隨機改動某些參數,像基因突變,增加多樣性。
  • 迭代:不斷繁衍新一代,保留最好的,直到找到最優解或達到終止條件(比如迭代次數夠多)。
詳細過程:
1.?編碼:把問題變成“基因”
  • 假設你有一張小模板T(比如10×10像素)和一張大搜索圖像(比如100×100像素)。
  • 你要把T平移到大圖的某個位置,然后看看那塊區域(叫子圖像S)跟T有多像。
  • 子圖像S的位置可以用它的左上角坐標(x, y)來表示。這個坐標(x, y)就是我們要“編碼”的東西,相當于探險家的“基因”,告訴我們模板T被放在哪里。
2.?適應度函數:怎么判斷誰好誰壞
  • 我們需要一個“評分標準”來判斷某個位置(x, y)是不是最佳的。這就是適應度函數。
  • 比如可以用一個公式來算T和S的相似度(公式可能很復雜,但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兩張圖的像素差異)。差異越小,適應度越高,說明這個位置越可能是我們要找的。
3.?遺傳算子:模仿進化過程
  • 選擇:就像選出跑得最快的探險家。每個位置(x, y)的適應度越高,被選中的概率越大。
  • 交叉:相當于兩個探險家交換經驗。比如,位置A是(10, 20),位置B是(30, 40),通過“均勻交叉”,可能生成新位置(10, 40)或(30, 20)。這能讓搜索范圍更廣。
  • 變異:偶爾隨機“調皮”一下,比如把(10, 20)變成(11, 20),避免總是走老路,增加找到更好位置的機會。
4.?控制參數和終止:設定規則和結束條件
  • 為了讓游戲順利進行,我們得定一些規則:
    • 比如“基因”長度(坐標怎么表示)、探險家數量(群體大小)、交叉和變異的概率。
  • 什么時候停?可以設定一個最大回合數(比如100代),或者如果連續幾代最好的位置都沒變,就認為已經找到答案了。
5.?初始化群體:從哪開始
  • 一開始得隨機選一些位置(比如10個坐標)作為“種子”。
  • 然后根據它們的適應度挑出最好的幾個,作為第一代探險家。這樣可以少走彎路,盡快靠近目標。

整體流程是怎樣的?

  1. 先隨機選一堆位置(初始群體),算出每個位置的適應度。
  2. 用選擇、交叉、變異等操作,生成下一代位置。
  3. 重復這個過程,每一代都挑出更好的位置,直到找到最匹配的那個,或者達到停止條件。

通俗比喻

想象你在迷霧森林里找寶藏:

  • 編碼:寶藏位置用坐標標記。
  • 適應度:離寶藏越近,信號越強。
  • 遺傳算子:探險家們互相分享地圖(交叉),偶爾試試新路(變異),留下最厲害的(選擇)。
  • 終止:找到寶藏或走不動了就停。

用遺傳算法做圖像配準,就是通過這種“進化”的方式,找到模板T在大圖中最吻合的位置。

(2) 粒子群優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靈感來自鳥群或魚群的集體行為:大家一起找食,分享信息。

  • 粒子:每個粒子代表一組參數(旋轉角、平移量等),在參數空間“飛”。

  • 更新規則:每個粒子看兩個“榜樣”:

    • 個人最佳:自己飛過的最好位置。
    • 全局最佳:所有粒子中最好的位置。
    • 靠學習因子和慣性權重調整速度,飛向更好的方向。
  • 迭代:粒子群不斷飛,直到找到最佳參數或達到終止條件(誤差小到一定程度或迭代夠多)。

用PSO做圖像配準的幾個關鍵步驟:

1.?解空間:確定找什么
  • 我們要找的是模板圖像在大圖中的最佳位置和角度。
  • 這個“最佳位置”可以用三個東西來描述:
    • 旋轉角度(比如模板要轉多少度)。
    • X方向平移(左右移動多少)。
    • Y方向平移(上下移動多少)。
  • 這三個值組成一個“解空間”,就像一張地圖,小鳥們要在這張地圖上找寶藏。
2.?初始化:放飛一群小鳥
  • 先決定有幾只小鳥(粒子個數),比如20只。
  • 設定一些規則:
    • 學習因子(c1和c2):小鳥有多依賴自己的經驗和同伴的建議。
    • 慣性權重(w):小鳥飛的時候有多大的“沖勁”,會不會輕易改變方向。
  • 然后隨機給每只小鳥分配一個起點(比如某個角度和平移量),讓它們散布在地圖上。
3.?迭代:小鳥們開始飛
  • 每只小鳥飛一次(一次迭代),算算自己現在的位置有多好:
    • 個體最優(pbest):這只小鳥飛過的所有位置里,哪一個最好。
    • 全局最優(gbest):整個鳥群里,哪只小鳥目前離食物最近。
  • 根據這些信息,小鳥會調整方向,既參考自己的經驗,也看看“領頭鳥”的位置。
4.?結束條件:找到食物或放棄
  • 如果某只小鳥找到的位置已經非常接近目標(誤差很小),或者飛了太多次(超過最大步數,比如100次),就停下來。
  • 這時候,鳥群里最好的位置就是我們要的答案。如果還沒找到,就繼續飛(回到第3步)。
5.?配準圖像:把結果用上
  • 找到最佳的旋轉角度和平移量后,用一個叫“雙線性插值”的方法(簡單說就是平滑處理),算出模板圖像調整后每個像素的顏色。
  • 最后得到一張完美貼合大圖的配準圖像。

整體流程是怎樣的?

  1. 放出一群小鳥,每只小鳥隨機站在地圖上的某個位置(角度+平移)。
  2. 讓小鳥飛一輪,算出每只小鳥的“成績”,看看誰離目標近。
  3. 小鳥根據自己的最佳位置和群體里最好的位置,調整方向再飛。
  4. 重復飛,直到找到滿意的位置或飛不動為止。
  5. 用找到的位置調整圖像,完成配準。

通俗比喻

想象你在操場上放風箏,風箏就是“粒子”:

  • 解空間:操場是你能放風箏的范圍。
  • 初始化:你放出20只風箏,隨機飛到不同位置。
  • 迭代:每只風箏根據自己的高度(個體最優)和最高的那只(全局最優),調整繩子方向。
  • 結束:風箏飛到最高點或你拉了100次繩子,就停下來。
  • 配準:最后把風箏的位置畫下來,完美貼合目標。

????????基于優化策略的配準算法,像個聰明的大腦,幫你從茫茫參數海里找針。幅度排序和分層搜索是“笨辦法變聰明”的典型,靠分層減少工作量;遺傳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是“高智商”玩法,模仿自然智慧,效率更高但設計更復雜。

五、圖像識別的基本原理

????????圖像識別,說白了,就是讓機器“看懂”圖片,像人一樣分辨出里面有什么東西。想象你給機器一張貓咪照片,它得回答“這是貓”。但機器不像人,沒直覺,全靠數學和算法。今天我們講三種經典方法:統計識別(靠數學分邊界)、模糊識別(靠模糊邏輯猜概率)、神經網絡識別(模仿大腦學特征)。我盡量用大白話拆解,深入又有趣。


圖像識別的基本套路

????????不管哪種方法,圖像識別都像偵探破案:

  1. 準備證據:先把圖片變成機器能懂的東西(比如灰度值、特征點)。
  2. 找規律:用算法分析這些數據,找出“貓”和“狗”的區別。
  3. 下結論:根據規律判斷圖片里是什么。

????????三種方法只是“找規律”的方式不同,像三個偵探各有絕招。


方法1:統計識別(SVM為例)

????????統計識別就像個“數學老師”,靠嚴格的數學規則把東西分門別類。最常用的招數是支持向量機(SVM)

原理:畫條分界線

????????想象你有兩堆點,一堆是貓的特征(比如耳朵尖),一堆是狗的特征(比如鼻子長),散在紙上。SVM的任務是畫一條線(超平面),把貓和狗分開,而且這條線得盡可能離兩堆點都遠,保證分得穩當。

  • 最優超平面:這條線得滿足兩點:
    1. 把貓和狗完全分開(經驗風險最小,錯分最少)。
    2. 離兩堆最近的點距離最大(分類間隔大,泛化能力強,防止新數據出錯)。
  • 數學表達:假設數據是?{xi,yi},yi是標簽(貓是+1,狗是-1),SVM找一個超平面 w^T x + b = 0,讓所有點滿足條件。
怎么算?
  • 如果數據簡單(線性可分),直接用二次規劃(數學優化)解出?ww?和?bb。
  • 如果數據亂(非線性),用“核函數”把點“投影”到高維空間,再找平面。核函數像個魔法棒,把亂七八糟的點變整齊。
    • 多項式核K(x, x_i) = (x^T x_i + 1)^p,像加個曲線。
    • 徑向基核(RBF)K(x, x_i) = e^{-\gamma \|x - x_i\|^2},像畫圓圈。
    • Sigmoid核K(x, x_i) = \tanh(\alpha x^T x_i + c),像神經網絡的激活。

最終分類函數是:

f(x) = \text{sign}(\sum_{i=1}^n \alpha_i y_i K(x, x_i) + b)

其中,支持向量(離超平面最近的點)起了關鍵作用。

例子

你有貓狗照片,提取特征(耳朵長度、眼睛大小)。SVM畫條線,把貓狗分開。給張新照片,算它在哪邊,就知道是貓還是狗。

多分類怎么辦?

SVM天生只會分兩類(貓vs狗),但現實常有多種類(貓、狗、鳥)。解決辦法:

  • 一對一:每兩類建一個SVM,比如貓vs狗、狗vs鳥,總共?k(k?1)/2個SVM,投票決定。
  • 一對多:每類和其他類建一個SVM,比如貓vs其他,總共?k?個SVM,取勝者為王。
優缺點
  • 優點:數學嚴謹,分類邊界清晰,適合小樣本。
  • 缺點:多分類麻煩,數據多時算不動。

方法2:模糊識別

模糊識別像個“哲學家”,不追求非黑即白,而是用概率說話。基于模糊集合論,它認為事物可以“有點像”某類。

原理:模糊邏輯

普通邏輯是二值(要么是貓,要么不是),模糊邏輯用隸屬度(0到1)表示“像貓的程度”。比如:

  • 一個65歲的人,隸屬“老年人”可能是0.8。
  • 一個70歲的人,可能是0.95。

隸屬函數 μA(x) 定義這種程度。比如“老年人”:

\mu_A(x) = \begin{cases} 0, & x < 60 \\ \frac{x-60}{10}, & 60 \leq x < 70 \\ 1, & x \geq 70 \end{cases}

兩種玩法
  1. 模糊化特征法

    • 把特征變模糊。比如體重原來是數字(60kg),現在分成“輕”“中”“重”,每種給個隸屬度(輕0.2、中0.7、重0.1)。
    • 好處是細化特征,像把放大鏡拆成多片小鏡子。
    • 例子:貓的毛長,模糊成“短”“中”“長”,再識別。
  2. 模糊化結果法

    • 分類結果不絕對,而是模糊。比如一張圖,貓0.6、狗0.3、鳥0.1,最后挑最高的。
    • 好處是更貼近現實,像人判斷時的猶豫。
例子

你有張模糊動物照,特征是“耳朵長”“毛短”。模糊法算出:

  • 耳朵長:兔子0.9、貓0.4。
  • 毛短:貓0.8、狗0.5。 綜合看,可能是兔子(但不絕對)。
優缺點
  • 優點:適應模糊場景,像人臉識別里的光線變化。
  • 缺點:隸屬函數難定,靠經驗,計算復雜。

方法3:神經網絡識別(以BP網絡為例)

神經網絡像個“學徒”,通過模仿大腦學習特征,自己總結規律。

原理:模仿大腦

神經網絡是一堆“神經元”連起來,每層處理信息,像流水線:

  • 輸入層:圖片數據(比如像素值)。
  • 隱藏層:提取特征(邊緣、形狀)。
  • 輸出層:判斷類別(貓、狗)。

BP(反向傳播)網絡靠訓練調整連接權重,讓輸出越來越準。

流程
  1. 訓練

    • 輸入訓練圖片(比如數字0-9)。
    • 網絡預測,算誤差(預測vs真實)。
    • 反向傳播誤差,調整權重,像老師改作業。
    • 反復學,直到誤差小。
  2. 識別

    • 輸入新圖片,用訓練好的網絡預測。
    • 輸出方式:
      • 編碼:輸出是0/1組合(001是貓,010是狗)。
      • 最大值:輸出節點里最大的是答案(貓0.9、狗0.2,取貓)。
例子:案例9.6.3

拿數字識別來說:

  • 訓練集:10組0-9圖片,含噪聲版,預處理成16×16二值圖。
  • 訓練:BP網絡學這些圖的特征(比如5的彎鉤)。
  • 測試:訓練和測試圖一樣,100%準;不重合,60%準。
  • 圖9.6.2的數字5,網絡通過像素分布認出“5”。
優缺點
  • 優點:自學能力強,適應復雜場景(人臉、手寫字)。
  • 缺點:訓練慢,樣本少時容易過擬合。

三者對比
  • 統計(SVM):像數學家,靠邊界分,精準但死板。
  • 模糊:像哲學家,靠概率猜,靈活但主觀。
  • 神經網絡:像學徒,靠經驗學,強大但費力。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899851.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899851.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899851.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QT之QML(簡單示例)

需求一&#xff1a;點擊按鈕彈出菜單&#xff0c;并且自定義菜單彈出位置。 mouse.x 和 mouse.y 獲取的是相對于 MouseArea&#xff08;在這個例子中是 Button&#xff09;左上角的局部坐標。如果你想要在鼠標點擊位置顯示 Menu&#xff0c;你需要將這個局部坐標轉換為相對于應…

如何編寫單元測試

一、前言知識 1.開發過程 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上線 2.測試種類 單元測試(測試模塊編碼)、黑盒測試(測試功能是否滿足需求)、白盒測試(測試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回歸測試(提出的缺陷進行二次驗證)、集成測試(測試主要的業務功能及模塊間的整合性)、系…

LeetCode 解題思路 30(Hot 100)

解題思路&#xff1a; 遞歸參數&#xff1a; 生成括號的對數 n、結果集 result、當前路徑 path、左括號數 open、右括號數 close。遞歸過程&#xff1a; 當當前路徑 path 的長度等于 n * 2 時&#xff0c;說明已經生成有效括號&#xff0c;加入結果集。若左括號數小于 n&…

【Golang】Windows系統鍵鼠空閑監測練習

在本文中&#xff0c;我們將練習如何使用Golang編寫一個簡單的Windows系統空閑時間監測工具。該工具能夠檢測系統的空閑時間&#xff0c;并在達到一定閾值時計數。 功能概述 監控鼠標和鍵盤的空閑事件&#xff0c;每空閑超過50s&#xff0c;觸發次數加一。 該工具具有以下功…

關于React Redux

官網&#xff1a;&#x1f449;詳情一 &#x1f449;詳情二 &#x1f449;關于redux 使用原因&#xff1a;&#x1f449;詳情 /** 2-1、隨著javascript單頁應用程序的發展&#xff0c;需要在代碼中管理更多的狀態&#xff08;包括服務器響應數據、緩存數據、本地創建還未發送…

MySQL和Oracle批量插入SQL差異詳解

文章目錄 MySQL和Oracle批量插入SQL差異詳解1. 基本批量插入語法1.1 MySQL批量插入1.2 Oracle批量插入 2. 帶序列的批量插入2.1 MySQL帶自增ID的批量插入2.2 Oracle帶序列的批量插入 3. 條件批量插入3.1 MySQL條件批量插入3.2 Oracle條件批量插入 MySQL和Oracle批量插入SQL差異…

43頁可編輯PPT | 大數據管理中心設計規劃方案大數據中心組織架構大數據組織管理

這份文檔是一份關于大數據管理中心規劃設計方案的詳細報告&#xff0c;涵蓋了背景與需求分析、整體規劃方案、關鍵能力實現方案以及實施方案等內容。報告強調大數據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性&#xff0c;提出通過構建統一的大數據平臺&#xff0c;整合城市各部門數據資源&#xff0…

Python-八股總結

目錄 1 python 垃圾處理機制2 yield3 python 多繼承&#xff0c;兩個父類有同名方法怎么辦&#xff1f;4 python 多線程/多進程/協程4.1 多線程與GIL全局解釋器鎖4.2 多進程4.3 協程 5 樂觀鎖/悲觀鎖6 基本數據結構**1. 列表&#xff08;List&#xff09;****2. 元組&#xff0…

HTML 標簽類型全面介紹

HTML 標簽類型全面介紹 HTML&#xff08;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xff09;是構建 Web 頁面結構的基礎語言。HTML 由不同類型的標簽組成&#xff0c;每種標簽都有特定的用途。本文將全面介紹 HTML 標簽的分類及其用法。 1. HTML 標簽概述 HTML 標簽通常成對出現&#xf…

vscode中的【粘滯滾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關閉了以后如何開啟

1、粘滯滾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VSCode中的“粘滯”功能主要是指編輯器在滾動時的一種特殊效果&#xff0c;使得編輯器在滾動到某個位置時會“粘”在那里&#xff0c;而不是平滑滾動到底部或頂部。? 粘滯滾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粘滯滾動功能可以讓用戶在滾動時更直觀地看到當前…

【商城實戰(101)】電商未來已來:新技術引領商城發展新航向

【商城實戰】專欄重磅來襲!這是一份專為開發者與電商從業者打造的超詳細指南。從項目基礎搭建,運用 uniapp、Element Plus、SpringBoot 搭建商城框架,到用戶、商品、訂單等核心模塊開發,再到性能優化、安全加固、多端適配,乃至運營推廣策略,102 章內容層層遞進。無論是想…

深度學習Note.5(機器學習.6)

1.Runner類 一個任務應用機器學習方法流程&#xff1a; 數據集構建 模型構建 損失函數定義 優化器 模型訓練 模型評價 模型預測 所以根據以上&#xff0c;我們把機器學習模型基本要素封裝成一個Runner類&#xff08;加上模型保存、模型加載等功能。&#xff09; Runne…

linux服務器專題1------redis的安裝及簡單配置

在 linux上安裝 Redis 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此處用Ubuntu 服務器進行講解)&#xff1a; 步驟 1: 更新系統包 打開終端并運行以下命令以確保你的系統是最新的&#xff1a;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upgrade步驟 2: 安裝 Redis 使用 apt 包管理器安裝 Redis&#xff1a; s…

面試問題總結:qt工程師/c++工程師

C 語言相關問題答案 面試問題總結&#xff1a;qt工程師/c工程師 C 語言相關問題答案 目錄基礎語法與特性內存管理預處理與編譯 C 相關問題答案面向對象編程模板與泛型編程STL 標準模板庫 Qt 相關問題答案Qt 基礎與信號槽機制Qt 界面設計與布局管理Qt 多線程與并發編程 目錄 基礎…

實現實時數據推送:SpringBoot中SSE接口的兩種方法

&#x1f31f; 前言 歡迎來到我的技術小宇宙&#xff01;&#x1f30c; 這里不僅是我記錄技術點滴的后花園&#xff0c;也是我分享學習心得和項目經驗的樂園。&#x1f4da; 無論你是技術小白還是資深大牛&#xff0c;這里總有一些內容能觸動你的好奇心。&#x1f50d; &#x…

LXC 導入多Linux系統

前提要求 ubuntu下安裝lxd 參考Rockylinux下安裝lxd 參考LXC 源替換參考LXC 容器端口發布參考LXC webui 管理<

ES的文檔更新機制

想獲取更多高質量的Java技術文章&#xff1f;歡迎訪問Java技術小館官網&#xff0c;持續更新優質內容&#xff0c;助力技術成長 Java技術小館官網https://www.yuque.com/jtostring ES的文檔更新機制 在現代應用中&#xff0c;數據的動態性越來越強&#xff0c;我們不僅需要快…

trae.ai 編輯器:前端開發者的智能效率革命

一、為什么我們需要更智能的編輯器&#xff1f; 作為從業5年的前端開發者&#xff0c;我使用過從Sublime到VSCode的各種編輯器。但隨著現代前端技術的復雜度爆炸式增長&#xff08;想想一個React組件可能涉及JSX、CSS-in-JS、TypeScript和GraphQL&#xff09;&#xff0c;傳統…

MySQL篇(一):慢查詢定位及索引、B樹相關知識詳解

MySQL篇&#xff08;一&#xff09;&#xff1a;慢查詢定位及索引、B樹相關知識詳解 MySQL篇&#xff08;一&#xff09;&#xff1a;慢查詢定位及索引、B樹相關知識詳解一、MySQL中慢查詢的定位&#xff08;一&#xff09;慢查詢日志的開啟&#xff08;二&#xff09;慢查詢日…

uniapp APP端在線升級(簡版)

設計思路&#xff1a; 1.版本比較&#xff1a;應用程序檢查其當前版本與遠程服務器上可用的最新版本 2. 更新狀態指示&#xff1a;如果應用程序是不是最新的版本&#xff0c;則頁面提示下載最新版本。 3.下載啟動&#xff1a;通過plus.downloader.createDownload()啟動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