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要求:
1,內網IP地址使用172.16.0.0/16分配
2,SW1和sw2之間互為備份
3,VRRP/STP/VLAN/Eth-trunk均使用
4,所有PC均通過DHCP獲取IP地址
5,ISP只能配置IP地址
6,所有電腦可以正常訪問ISP路由器環回
實驗思路順序:
創建vlan????????eth-trunk? ?劃分vlan? ? ?MSTP? ? ? ? SVI? ? ? ? VRRP? ? ?DHCP? ? ? ? NAT
1、Eth-Trunk:鏈路聚合
創建 Eth - Trunk 接口0并將物理端口加入
2、創建vlan并完成劃分
這里是創建 VLAN 2,將相關端口加入端口組并設置為 trunk 類型,允許 VLAN 2 的流量通過。
3、MSTP
這里是配置MSTP協議的區域信息,包括區域名稱、實例與 VLAN 的映射關系。通過生成樹協議,防止網絡中出現環路。
這里將端口組內的所有接口都設置為 STP邊緣端口。邊緣端口通常是直接連接終端設備的端口,這些端口不會參與生成樹的計算,一旦激活就會馬上進入轉發狀態,從而減少了端口從阻塞狀態到轉發狀態的收斂時間。
4、SVI
為 VLAN 1 和 VLAN 2 配置 SVI 接口。SVI 接口用于實現 VLAN 間的三層通信,使不同 VLAN 的設備能夠通過路由器或三層交換機進行數據轉發
5、VRRP
這里是通過 VRRP 協議實現網關冗余。
在 VLAN 1 中,SW1 成為主路由器,當它的上行鏈路(g0/0/1)出現故障時,優先級降低,備用路由器(SW2)將接管網關功能,保證網絡的連續性。
6、DHCP獲取IP地址:
這里是自動生成的IP地址
7、配置ospf
在路由器 R21和交換機 SW1、SW2 上配置 OSPF 協議,設置路由器 ID 和區域信息,并宣告相關網段
使網絡中的設備能夠通過 OSPF 協議學習到彼此的路由信息,實現網絡層的通信和數據轉發
8、配置nat
配置 NAT,允許源地址在 172.16.0.0/16 網段內的數據包通過 NAT 轉換后訪問外部網絡,實現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的通信
9、ISP:
?
測試:?
pc之間互相可以相通
可以訪問到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