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對機器人、人工智能感興趣,看來我們志同道合?
📢:不妨瀏覽一下我的博客主頁【https://blog.csdn.net/weixin_51244852】
📢:文章若有幸對你有幫助,可點贊 👍 收藏 ?不迷路🙉
📢:內容若有錯誤,敬請留言 📝指正!原創文,轉載注明出處
文章目錄
- RC振蕩器和晶體振蕩器
- 基本原理
- 性能特點
- 應用場景
- HSE和HSI分別由什么振蕩器生成
RC振蕩器和晶體振蕩器
以下從多個方面對 RC 振蕩器和晶體振蕩器進行總結:
基本原理
- RC 振蕩器:利用電阻(R)和電容(C)組成的電路,基于電容的充放電特性,結合放大器的正反饋作用產生振蕩信號。電容在充放電過程中電壓隨時間變化,經放大器放大并通過正反饋網絡送回輸入端,使電容持續充放電循環,進而產生周期性信號。
- 晶體振蕩器:基于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當在石英晶體的兩個電極上加一電場,晶片就會產生機械變形;反之,若在晶片的兩側施加機械壓力,則在晶片相應的方向上會產生電場,這種物理現象稱為壓電效應。在合適的電路中,晶體的機械振動和電場變化相互轉換,形成穩定的振蕩。
性能特點
對比項 | RC 振蕩器 | 晶體振蕩器 |
---|---|---|
頻率穩定性 | 較差。RC 元件的參數易受溫度、濕度、電源電壓等因素影響,導致振蕩頻率發生變化。 | 高。晶體的物理特性穩定,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較小,能提供高精度、高穩定性的頻率輸出。 |
頻率范圍 | 較窄,一般適用于產生低頻信號,頻率范圍通常在幾赫茲到幾百千赫茲之間。 | 較寬,可覆蓋從幾 kHz 到幾百 MHz 甚至更高的頻率范圍。 |
起振時間 | 短。由于內部結構相對簡單,不需要像晶體振蕩器那樣等待晶體達到穩定的振動狀態,所以起振迅速。 | 相對較長。晶體需要一定時間來達到穩定的機械振動狀態,才能輸出穩定的頻率信號。 |
成本 | 低。只需要使用電阻、電容和放大器等常見的電子元件,電路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 高。晶體的制造工藝相對復雜,且需要額外的封裝和匹配電路,導致成本較高。 |
相位噪聲 | 較高。由于頻率穩定性較差,其輸出信號的相位噪聲相對較大。 | 較低。能夠提供更純凈、穩定的信號,相位噪聲較低。 |
應用場景
- RC 振蕩器:適用于對頻率精度要求不高的場合,如簡易的信號發生器、低頻脈沖發生器、一些簡單的數字電路系統的時鐘信號(如低成本的單片機開發板)以及定時電路等。
- 晶體振蕩器:廣泛應用于對頻率精度和穩定性要求較高的領域,如通信設備(手機、基站、衛星通信等)、計算機系統(CPU 時鐘、內存時鐘等)、高精度測量儀器、航空航天設備等。
HSE和HSI分別由什么振蕩器生成
在STM32單片機中:
- HSI(高速內部時鐘):由內部的RC振蕩器生成。通常其時鐘頻率為8MHz。例如在STM32F103系列中,HSI是內部8MHz的RC振蕩器,它能夠在不需要任何外部器件的條件下提供系統時鐘,具有啟動時間短的優點,但頻率精度相對較差,適用于對時鐘精度要求不高的低功耗應用。
- HSE(高速外部時鐘):一般由外部晶體/陶瓷諧振器產生,也可以是用戶提供的外部時鐘信號。常用的外部晶振頻率在4MHz - 16MHz之間,如在STM32F103系列中,HSE通常使用4MHz - 16MHz的外部晶振作為主時鐘源,主要用于高精度應用,如USB、CAN、以太網等。HSE產生的時鐘信號精度較高,但需要外部連接晶體或其他時鐘源設備,且啟動時間相對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