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 ??
????????在軟件開發的世界里,設計模式是開發者們智慧的結晶,它們為解決常見問題提供了經過驗證的通用方案。單例模式作為一種基礎且常用的設計模式,在許多場景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將深入探討單例模式的定義、實現方式、應用場景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定義
????????單例模式的核心目標是保證一個類在整個系統中僅有一個實例存在,并且為系統提供一個訪問該實例的全局訪問點。這種模式在資源管理、數據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一個數據庫連接管理系統中,為了避免頻繁創建和銷毀數據庫連接帶來的性能開銷,使用單例模式確保整個應用程序只有一個數據庫連接實例,所有對數據庫的操作都通過這個唯一的連接進行。
類圖
實現方式
餓漢式
????????餓漢式單例在類加載時就立即創建唯一的實例對象。代碼實現如下:
public class HungrySingleton {// 聲明并初始化唯一實例private static final HungrySingleton instance = new HungrySingleton();// 私有構造函數,防止外部實例化private HungrySingleton() {}// 提供全局訪問點public static Hungry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線程安全,因為實例在類加載階段就已創建,而類加載過程由 JVM 保證線程安全。同時,調用效率高,因為不需要額外的同步操作。然而,它的缺點是不能延遲加載。如果該單例對象占用資源較大,而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可能很長時間都不會用到,那么這種提前創建實例的方式會造成資源浪費。
懶漢式
????????懶漢式單例是在第一次調用?getInstance
?方法時才創建實例。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LazySingleton {// 聲明靜態實例,初始值為nullprivate static volatile Lazy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私有構造函數private LazySingleton() {}// 同步的獲取實例方法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Lazy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LazySingleton();}return instance;}
}
????????懶漢式的優勢在于可以延遲加載,只有在真正需要使用實例時才創建,避免了資源的過早占用。但是,由于?getInstance
?方法使用了?synchronized
?關鍵字進行同步,在多線程環境下,每次調用該方法都需要進行同步操作,這會導致調用效率不高。
雙重檢查鎖式
????雙重檢查鎖模式旨在解決單例、性能和線程安全問題。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LazyMan3 {private LazyMan3(){}private static volatile LazyMan3 instance;public static LazyMan3 getInstance(){//第一次判斷,如果instance不為null,不需要搶占鎖,直接返回對象if (instance == null){synchronized (LazyMan3.class){//第二次判斷if (instance == null){instance = new LazyMan3();}}}return instance;}
}
class LazyMan3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azyMan3 instance = LazyMan3.getInstance();LazyMan3 instance1 = LazyMan3.getInstance();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1);}
}
????????這種方式通過兩次?if
?判斷,在第一次判斷實例不為?null
?時,直接返回實例,避免了同步操作帶來的性能開銷。只有當實例為?null
?時,才進入同步塊進行實例創建。然而,在多線程環境下,由于 JVM 會對實例化對象進行優化和指令重排序操作,可能會出現空指針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使用?volatile
?關鍵字修飾?instance
?變量,volatile
?可以保證可見性和有序性,防止指令重排序導致的空指針異常。
靜態內部類式
????????靜態內部類式單例利用了類加載機制來實現線程安全和延遲加載。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LazyMan4 {private LazyMan4(){}//定義一個靜態內部類private static class LazyMan4Holder{private static final LazyMan4 INSYANCE = new LazyMan4();}//對外訪問方法public static LazyMan4 getInstance(){return LazyMan4Holder.INSYANCE;}
}
class LazyMan4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azyMan4 instance = LazyMan4.getInstance();LazyMan4 instance1 = LazyMan4.getInstance();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1);}
}
????????當外部類?LazyMan4
?被加載時,其靜態內部類?LazyMan4Holder
?并不會立即被加載。只有當調用?getInstance
?方法時,LazyMan4Holder
?才會被加載,此時會創建?LazyMan4
?的唯一實例。這種方式保證了線程安全,因為類加載過程是線程安全的。同時,實現了延遲加載,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過,與懶漢式類似,其調用效率相對不高。
靜態代碼塊式
????????靜態代碼塊式單例在靜態代碼塊中完成實例的初始化。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HungryChinese2 {//私有構造方法,為了不讓外界創建該類的對象private HungryChinese2(){}//聲明該類類型的變量private static HungryChinese2 hungryChinese2;//初始值為null//靜態代碼塊中賦值static {hungryChinese2 = new HungryChinese2();}//對外提供的訪問方式public static HungryChinese2 getInstance(){return hungryChinese2;}
}
class HungryChinese2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ungryChinese2 instance = HungryChinese2.getInstance();HungryChinese2 instance1 = HungryChinese2.getInstance();System.out.println(instance.equals(instance1));}
}
????????這種方式與餓漢式類似,在類加載時通過靜態代碼塊創建實例,因此線程安全,但不能延遲加載。
枚舉式
????????枚舉式單例是一種簡潔且強大的實現方式。代碼如下:
public enum LazyMan5 {INSTANCE;
}
class LazyMan5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azyMan5 instance = LazyMan5.INSTANCE;LazyMan5 instance1 = LazyMan5.INSTANCE;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1);}
}
????????使用枚舉實現單例,不僅線程安全,調用效率高,而且天然地防止了反射和反序列化漏洞。在反序列化時,枚舉類型會保證返回的是已有的枚舉常量,而不會創建新的對象。不過,它同樣不能延遲加載。
應用場景
-
資源管理:如數據庫連接池、線程池等資源,使用單例模式可以確保整個系統中只有一個資源實例,避免資源的重復創建和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
全局配置:系統的全局配置信息,如系統參數、環境變量等,使用單例模式可以方便地在整個系統中訪問和修改這些配置,保證配置的一致性。
-
日志記錄:日志記錄器通常使用單例模式,以便在整個應用程序中記錄日志信息。所有的日志記錄操作都通過同一個日志記錄器實例進行,方便管理和維護日志文件。
-
緩存管理:緩存系統可以使用單例模式來管理緩存實例,確保不同模塊對緩存的訪問和操作是一致的,提高緩存的命中率和性能。
單例模式可能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Serializable問題
- 如果單例類實現了?
java.io.Serializable
?接口,在反序列化時可能會出現問題。因為反序列化過程會創建一個新的對象,這可能導致多次反序列化同一對象時得到多個單例類的實例,破壞了單例模式的唯一性。解決方法是在單例類中添加?readResolve
?方法: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 throws ObjectStreamException {return instance;
}
????????這樣,在反序列化時,如果定義了?readResolve
?方法,則直接返回此方法指定的對象,而不會創建新的對象,從而保證了單例的唯一性。
在Android 中使用單例模式可能會內存泄漏
????????在 Android 開發中,當單例類依賴于?Context
?時,如果傳入的是?Activity
?的?Context
,可能會導致內存泄漏。例如:
public class CommUtils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CommUtils mCommUtils;private Context mContext;public CommUtils(Context context) {mContext=context;}public static CommUtils getInstance(Context context) {if (mCommUtils == null) {synchronized (CommUtils.class) {if (mCommUtils == null) {mCommUtils = new CommUtils(context);}}}return mCommUtils;}
}
????????只要這個單例沒有被釋放,那么持有該單例的?Activity
?也不會被釋放,直到進程退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盡量使用?Application
?的?Context
,因為?Application
?的生命周期伴隨著整個進程的周期,不會因為某個?Activity
?的銷毀而導致單例持有無效的?Context
,從而避免內存泄漏。
總結
????????單例模式在軟件開發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不同的實現方式各有優劣。開發者需要根據具體的需求和場景,選擇合適的單例實現方式,同時注意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以確保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通過合理運用單例模式,可以提高代碼的可維護性、可擴展性和性能,為軟件項目的成功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