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認識大語言模型(LLM)

AI小美好——聚焦科技、商業、職場。前沿資訊,實用干貨,邂逅更美好的自己!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語言不僅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更是信息傳遞的核心。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大語言模型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它不僅改變了我們與技術的交互方式,還在多個領域引發了深刻的變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大語言模型的奧秘,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應用場景以及對未來的深遠影響。

一、大語言模型是什么?

大語言模型是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系統,它通過處理和分析海量的文本數據來學習語言的模式和結構。這些模型通常使用Transformer架構(一種強大的神經網絡架構,專門用于處理序列數據,比如語言)。它們能夠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回答問題,甚至進行復雜的語言任務,比如翻譯、寫作和對話。這些模型的核心在于其參數規模(模型內部的變量數量,通常以數十億甚至數千億計),這些參數決定了模型的復雜性和能力。

圖片

(一)從語言模型到大語言模型

語言模型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幾十年前,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如何讓計算機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早期的語言模型主要基于統計方法,通過分析大量文本數據中的詞頻和詞序來預測下一個單詞。然而,這些模型的性能有限,無法處理復雜的語言結構和語義關系。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興起,基于神經網絡的語言模型逐漸嶄露頭角。尤其是2017年提出的Transformer架構,為語言模型的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Transformer通過自注意力機制(一種能夠捕捉序列中長距離依賴關系的技術),能夠更高效地處理文本數據。這使得語言模型的性能大幅提升,能夠生成更加自然和準確的語言文本。

大語言模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它們不僅繼承了Transformer架構的優勢,還通過大規模的參數和數據訓練,進一步提升了語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例如,OpenAI的GPT-3模型擁有1750億個參數,而百度的文心一言等模型也在不斷突破參數規模的極限。這些模型的出現,標志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二)大語言模型的核心技術

大語言模型的核心在于其強大的技術架構和訓練方法。以下是幾個關鍵的技術要素:

圖片

  • 1. Transformer架構

Transformer架構是大語言模型的基礎。它通過自注意力機制,能夠同時處理序列中的所有元素,而不是像傳統的循環神經網絡(RNN)那樣逐個處理。這種并行處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計算效率,使得模型能夠處理更長的文本序列。

自注意力機制的核心思想是讓模型在處理每個單詞時,都能考慮到整個序列中的其他單詞。例如,在處理句子“我正在寫一篇關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文章”時,模型在處理“寫”這個詞時,不僅會考慮“我”和“正在”,還會同時考慮“一篇”“關于”“提高工作效率”等后續內容。這種機制使得模型能夠捕捉到長距離的依賴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語言的結構和語義。

  • 2. 大規模參數和數據訓練

大語言模型的另一個關鍵特點是其龐大的參數規模和海量的訓練數據。參數是模型內部的變量,用于存儲和調整模型的學習結果。更多的參數意味著模型能夠學習到更復雜的語言模式和關系。

為了訓練這些龐大的模型,研究人員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本數據。這些數據可以來自書籍、新聞文章、網頁、社交媒體等。數據的多樣性和質量直接影響模型的性能。例如,GPT-3模型的訓練數據包括了互聯網上的大量文本,涵蓋了各種語言和主題。通過在這些數據上進行訓練,模型能夠學習到不同語言的規則、詞匯的用法,以及各種寫作風格。

  • 3. 預訓練與微調

大語言模型通常采用預訓練和微調的訓練方式。預訓練階段,模型在海量的通用文本數據上進行訓練,學習語言的基本模式和結構。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模型具備廣泛的語言理解能力。

微調階段,模型會在特定的任務數據上進行進一步訓練,以適應具體的語言任務,比如翻譯、問答或寫作。例如,如果要讓一個大語言模型用于翻譯任務,研究人員會在大量的雙語文本數據上對模型進行微調。這樣,模型不僅具備通用的語言能力,還能在翻譯任務上表現出色。

(三)大語言模型的特點

大語言模型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 高度的靈活性

大語言模型能夠處理各種語言任務,包括但不限于寫作、翻譯、問答、文本生成等。它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輸入生成相應的輸出,展現出極高的靈活性。例如,同一個模型可以用于生成新聞報道、創作詩歌,甚至編寫代碼。

2. 強大的語言生成能力

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自然、流暢的語言文本。它們不僅能夠遵循語法規則,還能根據上下文生成符合邏輯和語義的內容。這使得它們在寫作、對話等任務中表現出色。例如,文心一言等模型可以生成高質量的新聞報道、故事和詩歌,甚至可以模仿特定作者的寫作風格。

3. 深度的語言理解能力

大語言模型通過大規模的訓練數據和復雜的神經網絡架構,能夠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它們可以處理復雜的句子結構、隱喻和修辭手法,甚至能夠理解一些模糊或含糊的表達。這使得它們在問答和對話任務中能夠給出準確和合理的回答。

二、大語言模型的工作原理

大語言模型的工作過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數據收集與預處理、模型訓練和推理與生成。接下來,我們將詳細探討每個階段的具體內容。

(一)數據收集與預處理

數據是大語言模型的基礎。為了訓練出高性能的模型,研究人員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本數據。這些數據的來源非常廣泛,包括書籍、新聞文章、網頁、社交媒體等。數據的多樣性和質量直接影響模型的性能。

1. 數據來源
  • 書籍:書籍是高質量文本的重要來源。它們涵蓋了各種主題和領域,能夠為模型提供豐富的語言模式和知識。例如,文學作品可以幫助模型學習語言的修辭手法和敘事結構,而學術書籍則可以提供專業知識和術語。

  • 新聞文章:新聞文章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事件描述。它們的語言風格通常較為正式和客觀,能夠幫助模型學習新聞報道的寫作風格和信息組織方式。

  • 網頁:互聯網上的網頁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各種語言和主題。網頁數據可以幫助模型學習不同領域的語言表達方式,尤其是網絡語言和新興詞匯。

  • 社交媒體:社交媒體上的文本數據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它們的語言風格通常較為口語化和隨意,能夠幫助模型學習日常交流中的語言表達方式。

2. 數據清洗

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通常包含大量的噪聲和錯誤信息。為了確保數據的質量,研究人員需要對數據進行清洗和整理。數據清洗的過程包括去除重復內容、修正拼寫錯誤、過濾無關信息等。例如,從網頁上收集的數據可能包含廣告、導航欄等無關內容,這些都需要在數據清洗階段被去除。

3. 分詞處理

分詞是將文本分解為單詞、短語或字符的過程。分詞的目的是將文本轉換為模型可以處理的格式。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分詞方式。例如,英文通常以單詞為單位進行分詞,而中文則需要將句子分解為字符或詞組。分詞的效果直接影響模型的性能。例如,中文分詞的準確性對于模型理解中文文本至關重要。

(二)模型訓練

模型訓練是大語言模型的核心環節。通過在海量的數據上進行訓練,模型能夠學習語言的模式和結構,從而具備語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模型訓練的過程通常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這一過程不僅考驗硬件設施,也對算法設計和數據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1. 架構選擇

大語言模型通常使用Transformer架構。Transformer通過自注意力機制,能夠同時處理序列中的所有元素,而不是像傳統的循環神經網絡(RNN)那樣逐個處理。這種并行處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計算效率,使得模型能夠處理更長的文本序列。Transformer架構的核心在于其自注意力機制,它允許模型在處理每個單詞時,都能考慮到整個序列中的其他單詞,從而捕捉到長距離的依賴關系。例如,在處理句子“我正在寫一篇關于大語言模型的文章”時,模型在處理“寫”這個詞時,不僅會考慮“我”和“正在”,還會同時考慮“一篇”“關于”“大語言模型”等后續內容。這種機制使得模型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的結構和語義。

除了Transformer架構,研究人員還在不斷探索新的架構和技術,如稀疏激活模型、多模態模型等,以進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效率。稀疏激活模型通過減少不必要的計算,提高了模型的運行速度;多模態模型則結合了文本、圖像等多種數據類型,使模型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世界。

2. 訓練過程

模型訓練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 初始化參數

在訓練開始之前,模型的參數需要進行初始化。參數是模型內部的變量,用于存儲和調整模型的學習結果。初始化參數的目的是為模型提供一個起點。參數的初始值對模型的訓練過程和最終性能有著重要影響。常見的初始化方法包括隨機初始化、零初始化和預訓練參數初始化。隨機初始化是將參數設置為隨機值,這種方法簡單且能夠打破對稱性,使模型在訓練過程中能夠學習到不同的特征。零初始化雖然簡單,但容易導致模型無法有效學習。預訓練參數初始化則是將已經在其他任務上訓練好的參數作為初始值,這種方法可以加速模型的收斂速度,尤其適用于大規模模型。

  • 前向傳播

在前向傳播過程中,模型會根據輸入的文本數據進行計算,生成預測結果。具體來說,模型會將輸入文本通過嵌入層(embedding layer)轉換為向量表示,然后通過多層神經網絡(如Transformer架構中的編碼器和解碼器)進行處理,最終生成預測結果。例如,模型會嘗試預測文本中的下一個單詞或句子。前向傳播的目的是將輸入數據通過模型的各個層,計算出模型的輸出,以便后續計算損失函數。在這個過程中,模型會利用其學習到的語言模式和結構,生成最符合上下文的預測結果。

  • 計算損失

損失函數用于衡量模型的預測結果與真實結果之間的差異。常用的損失函數包括交叉熵損失(cross-entropy loss)等。交叉熵損失是一種常用的損失函數,特別適用于分類任務。它通過計算模型預測的概率分布與真實標簽的概率分布之間的差異來衡量模型的性能。通過計算損失,模型能夠了解自己的預測有多準確。損失值越低,說明模型的預測越接近真實結果。損失函數的選擇對模型的訓練效果有重要影響,不同的任務可能需要選擇不同的損失函數。例如,在機器翻譯任務中,除了交叉熵損失,還可以使用平滑標簽損失(label smoothing loss)來提高模型的魯棒性。

  • 反向傳播

反向傳播是模型調整參數的過程。通過計算損失函數對每個參數的梯度,模型能夠知道如何調整參數以減少損失。這個過程從輸出層開始,逐層向輸入層傳遞梯度信息,從而更新每一層的參數。

3. 反向傳播與優化

反向傳播是模型訓練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它基于損失函數的梯度信息,從輸出層向輸入層逐層傳遞,調整模型的參數,以最小化預測結果與真實結果之間的差異。這個過程就像是在調整一個復雜的機器,使其能夠更精準地完成任務。

  • 梯度計算

在反向傳播過程中,模型會計算損失函數對每個參數的梯度。梯度是一個向量,它指示了損失函數在參數空間中的變化方向。通過計算梯度,模型能夠知道如何調整參數,以減少損失。梯度計算是通過鏈式法則實現的,它能夠高效地計算出每個參數的梯度值。鏈式法則的核心思想是將復雜的函數分解為多個簡單函數的組合,然后逐個計算這些簡單函數的梯度,最后將它們組合起來得到最終的梯度值。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計算效率,還使得梯度計算更加直觀和易于理解。

  • 參數更新

根據計算出的梯度,模型會使用優化算法(如SGD、Adam等)來更新參數。這些優化算法通過調整學習率等超參數,控制參數更新的步長,確保模型能夠穩定地收斂到最優解。學習率是一個重要的超參數,它決定了參數更新的速度。如果學習率過高,模型可能會在最優解附近震蕩,無法收斂;如果學習率過低,模型的訓練速度會很慢,甚至可能陷入局部最優解。Adam優化算法是一種自適應學習率的優化算法,它結合了SGD和動量優化算法的優點,能夠根據參數的歷史梯度信息自動調整學習率,從而提高模型的收斂速度和穩定性。此外,Adam優化算法還具有良好的數值穩定性和計算效率,使其成為大語言模型訓練中常用的優化算法之一。

  • 優化算法的選擇

優化算法的選擇對模型的訓練效果和效率有著重要影響。除了SGD和Adam,還有許多其他優化算法可供選擇,如Adagrad、RMSprop等。每種優化算法都有其優缺點,適用于不同的訓練場景。例如,Adagrad優化算法通過為每個參數分配不同的學習率,能夠更好地處理稀疏數據,但隨著訓練的進行,學習率會逐漸減小,導致訓練速度變慢。RMSprop優化算法通過引入動量項,能夠加速模型的收斂速度,但其計算復雜度較高。因此,在選擇優化算法時,需要根據具體的任務需求和數據特點進行權衡。

通過上述訓練過程,大語言模型能夠不斷學習和優化,最終具備強大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然而,訓練大語言模型是一個復雜且耗時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數據支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更高效的訓練方法和架構,以提高大語言模型的性能和訓練效率。

(三)推理與生成

推理與生成是大語言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關鍵環節。模型在經過訓練后,能夠根據用戶的輸入生成相應的輸出。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模型具備強大的語言理解能力,還需要其能夠生成自然、流暢且符合邏輯的語言文本。

1. 輸入處理

當用戶向模型輸入一個問題或指令時,模型首先需要對輸入進行處理。這包括對輸入文本進行分詞、編碼等操作,將其轉換為模型可以理解的格式。例如,對于中文輸入,模型需要先將其分解為字符或詞組,然后將其轉換為對應的向量表示。

2. 上下文理解

模型在生成回答之前,需要理解輸入的上下文。上下文理解是模型生成高質量回答的基礎。例如,如果用戶輸入“請介紹一下大語言模型的工作原理”,模型需要理解這是一個關于大語言模型的解釋性問題,并且需要從模型訓練、推理等角度進行回答。

3. 生成回答

在理解輸入和上下文之后,模型會開始生成回答。生成過程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模型會逐詞生成文本,直到完成整個回答。在生成過程中,模型會考慮語法、邏輯和語義等多個方面,以確保生成的文本自然、流暢且符合邏輯。

  • 逐詞生成:模型會根據當前生成的文本和上下文信息,預測下一個最合適的單詞或詞組。這個過程會不斷重復,直到生成完整的回答。

  • 解碼策略:為了提高生成文本的質量,模型通常會采用一些解碼策略,如貪婪解碼、束搜索等。貪婪解碼每次選擇概率最高的單詞,而束搜索則會保留多個候選路徑,選擇最優的生成結果。

三、大語言模型的應用場景

大語言模型的強大功能使其在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從內容創作到語言翻譯,從智能客服到教育輔助,大語言模型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應用場景:

(一)內容創作

大語言模型在內容創作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它們可以生成新聞報道、故事、詩歌、劇本等各種類型的文本內容。例如,一些媒體機構已經開始使用大語言模型來生成新聞報道,不僅提高了內容生產的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內容的質量。

  • 新聞報道:大語言模型可以根據提供的關鍵詞或主題,快速生成新聞報道的初稿。這些初稿可以涵蓋事件的基本信息、背景和觀點,為記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起點。

  • 故事創作:大語言模型能夠根據用戶提供的故事梗概或主題,生成完整的故事。它們可以創作出各種風格的故事,從科幻到愛情,從冒險到懸疑,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 詩歌創作:大語言模型可以生成詩歌,甚至模仿特定詩人的風格。通過學習大量的詩歌數據,模型能夠掌握詩歌的韻律、修辭和情感表達,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作品。

(二)語言翻譯

語言翻譯是大語言模型的另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通過在大量的雙語文本數據上進行訓練,大語言模型能夠實現高質量的語言翻譯。與傳統的翻譯工具相比,大語言模型能夠更好地理解上下文和語義,生成更自然、準確的翻譯結果。

  • 實時翻譯:大語言模型可以用于實時翻譯工具,幫助用戶在跨語言交流中快速理解對方的意思。例如,一些翻譯軟件已經開始集成大語言模型,提供更流暢的對話翻譯功能。

  • 文檔翻譯:大語言模型可以翻譯各種類型的文檔,包括書籍、學術論文、商業報告等。它們能夠處理復雜的語言結構和專業術語,生成高質量的翻譯文本。

(三)智能客服

大語言模型在智能客服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它們可以自動回答用戶的問題,提供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通過學習大量的客戶咨詢數據,大語言模型能夠理解用戶的需求,并給出準確的回答。

  • 自動問答:大語言模型可以集成到智能客服系統中,自動回答常見問題。例如,一些電商平臺的智能客服可以快速回答用戶關于商品信息、訂單狀態等問題。

  • 問題分類與轉接:大語言模型還可以對用戶的問題進行分類,將復雜問題轉接給人工客服,提高客服效率和用戶體驗。

(四)教育輔助

大語言模型在教育領域也有很大的潛力。它們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輔導,幫助教師設計教學內容,甚至生成教育材料。

  • 學習輔導:大語言模型可以為學生解答學習中的問題,提供學習建議和資源。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與模型對話,獲得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或英語語法的解釋。

  • 教學設計:大語言模型可以幫助教師設計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它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生成教學大綱、教案和練習題。

  • 教育材料生成:大語言模型可以生成教育材料,如課件、講義和測試題。這些材料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求進行定制,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大語言模型的挑戰與未來

盡管大語言模型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但它們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這些挑戰不僅來自于技術層面,還涉及到倫理、社會和法律等方面。

(一)技術挑戰

  1. 計算資源需求:大語言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訓練一個擁有數十億參數的模型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并且需要高性能的硬件支持。這使得許多研究機構和企業難以承擔。

  2. 數據質量與偏見:大語言模型的性能依賴于訓練數據的質量。然而,訓練數據中可能包含偏見、錯誤信息或不恰當的內容。這可能導致模型生成帶有偏見或錯誤的回答,甚至可能傳播有害信息。

  3. 模型解釋性:大語言模型通常被視為“黑箱”,其決策過程難以解釋。這使得研究人員和開發者難以理解模型的行為,也給模型的調試和優化帶來了困難。

(二)倫理與社會挑戰

  1. 虛假信息傳播: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高度逼真的文本內容,這可能導致虛假信息的傳播。例如,模型可以生成虛假新聞、虛假評論等,誤導公眾。

  2. 版權與知識產權:大語言模型在生成文本時可能會借鑒大量的已有作品。這引發了關于版權和知識產權的爭議,如何確保模型的生成內容不侵犯他人的版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3. 隱私問題:大語言模型在訓練過程中會處理大量的文本數據,其中可能包含個人隱私信息。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防止數據泄露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三)未來展望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大語言模型的未來仍然充滿希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大語言模型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圖片

  1. 技術發展:研究人員正在不斷探索新的架構和技術,以提高大語言模型的性能和效率。例如,稀疏激活模型、多模態模型等新技術正在不斷涌現,有望解決當前的一些技術瓶頸。

  2. 倫理與法律規范:隨著大語言模型的廣泛應用,相關的倫理和法律規范也在不斷完善。政府和行業組織正在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標準,以確保大語言模型的健康發展。

  3. 跨領域融合:大語言模型將與其他技術領域進行深度融合,如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這種跨領域的融合將創造出更多創新的應用場景,為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大的便利。

五、結語

大語言模型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它們不僅能夠生成高質量的語言文本,還能在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大語言模型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我們在技術、倫理和社會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大語言模型將在更多領域展現其強大的潛力,為人類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讓我們一起期待大語言模型帶來的更多精彩未來!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895235.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895235.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895235.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安裝OpenJDK21(linux、macos)

文章目錄 安裝OpenJDK21java21linux下安裝配置mac下安裝 安裝OpenJDK21 java21 封神!Java 21正式發布了,迎來了史詩級新特性,堪稱版本最強!!! 視頻鏈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8…

idea插件開發,如何獲取idea設置的系統語言

手打不易,如果轉摘,請注明出處! 注明原文:https://zhangxiaofa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5578160 版本要求 大于 2024.3 錯誤用法 網上有的說使用:UIUtil com.intellij.util.ui.UIUtil 代碼示例&#xf…

Linux | 系統調用

文章目錄 Linux | 系統調用open 系統調用功能頭文件和函數原型參數解釋返回值示例代碼 其他常用系統調用read 系統調用write 系統調用close 系統調用lseek 系統調用stat 系統調用 Linux | 系統調用 前言:在Linux系統中,系統調用是用戶空間程序與內核進行…

郭羽沖IOI2024參賽總結

非常榮幸能代表中國參加第 36 36 36 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I O I 2024 IOI2024 IOI2024)。感謝 C C F CCF CCF 為我們提供競賽的平臺,感謝隨行的老師們一路上為我們提供的幫助與支持。 在每場比賽的前一個晚上,領隊、副領…

基于Java的自助多張圖片合成拼接實戰

目錄 前言 一、圖片合成需求描述 二、圖片合成設計與實現 1、編程語言 2、基礎數據準備 3、圖片合成流程 4、圖片合成實現 三、總結 前言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圖像處理技術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社交媒體到電子商務,從在線教育到虛擬…

計算機網絡結課設計:通過思科Cisco進行中小型校園網搭建

上學期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結課設計是使用思科模擬器搭建一個中小型校園網,當時花了幾天時間查閱相關博客總算是做出來了,在驗收后一直沒管,在寒假想起來了簡單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給有需求的小伙伴一些幫助 目錄 一、設計要求 二、…

在npm上傳屬于自己的包

最近在整理代碼,上傳到npm方便使用,所以學習了如何在npm發布一個包,整理寫成一篇文章和大家一起交流。 1、注冊npm賬號 npm | Home 2、確保是登錄狀態 (在包目錄下,終端執行 npm login) 按enter鍵自動打開頁面&…

物聯網(IoT)詳解

物聯網(IoT)詳解 1. IoT定義簡介2. IoT工作原理3. IoT關鍵技術4. 物聯網與互聯網區別5. IoT使用場景6. 開源物聯網平臺7. 參考資料 1. IoT定義簡介 首先第一個問題,什么是物聯網(IoT)? 物聯網(英文&#…

【人工智能】解碼語言之謎:使用Python構建神經機器翻譯系統

《Python OpenCV從菜鳥到高手》帶你進入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的大門! 解鎖Python編程的無限可能:《奇妙的Python》帶你漫游代碼世界 神經機器翻譯(NMT)是近年來機器翻譯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它利用深度學習模型,特別是循環神經網絡(RNN)和Transformer網絡,以端到端的…

idea項目列表不出現,展示loading

2025年02月08 11:23:36 星期六 發生在webstorm中,跟其他idea類似 原因是將 ignore 插件升級到 4.5.5 版本 https://github.com/JetBrains/idea-gitignore/pull/933 解決方案:將ignore版本將為 4.5.4 我是將 4.5.5 降低為 4.5.4 正常顯示文件夾了。

DeepSeek本地部署詳細指南

DeepSeek本地部署詳細指南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本地部署大模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DeepSeek作為一款開源且性能強大的大語言模型,提供了靈活的本地部署方案,讓用戶能夠在本地環境中高效運行模型,同時保護數據隱私。以下是…

算法隨筆_46: 最長公共前綴

上一篇:算法隨筆_45: 車隊-CSDN博客 題目描述如下: 編寫一個函數來查找字符串數組中的最長公共前綴。 如果不存在公共前綴,返回空字符串 ""。 示例 1: 輸入:strs ["flower","flow","flight"] 輸…

learn torch 01

pytorch學習 在安裝完conda時,需要在windows上修改pip配置路徑具體操作如下 文件管理器文件路徑地址欄敲:%APPDATA%回車,快速進入C:\Users\電腦用戶\AppData\Roaming文件夾中 新建pip文件夾并在文件夾中新建pip.ini配置文件 需要在pip.ini配置文件內容&a…

【Vue】在Vue3中使用Echarts的示例 兩種方法

文章目錄 方法一template渲染部分js部分方法一實現效果 方法二template部分js or ts部分方法二實現效果 貼個地址~ Apache ECharts官網地址 Apache ECharts示例地址 官網有的時候示例顯示不出來,屬于正常現象,多進幾次就行 開始使用前,記得先…

分布式鎖的實現 和 底層原理 以及都有什么問題?

目錄 分布式鎖的實現方式及底層原理 1. 基于數據庫實現分布式鎖 實現方式 底層原理 存在的問題 2. 基于 Redis 實現分布式鎖 實現方式 底層原理 存在的問題 3. 基于 ZooKeeper 實現分布式鎖 實現方式 底層原理 存在的問題 總結 分布式鎖的實現方式及底層原理 1.…

13.10 統一配置管理中心:TranslationChain 架構的簡潔配置管理方案

統一配置管理中心:TranslationChain 架構的簡潔配置管理方案 1. 集中式配置文件設計 config/settings.yaml: # 多環境配置開關 env: production # development|test|production# 模型管理中心 models:openai:class: langchain_openai.ChatOpenAIparams

Ollama 簡單 好用 好玩

簡介 Ollama https://github.com/ollama/ollama/ 是一個基于 Go 語言 的 本地大語言模型運行框架,專注于本地化運行大型語言模型(LLM)的開源工具。 類 Docker 產品(支持 list,pull,push,run 等命令),更好玩…

儲能系統-系統架構

已更新系列文章包括104、61850、modbus 、單片機等,歡迎關注 IEC61850實現方案和測試-1-CSDN博客 快速了解104協議-CSDN博客 104調試工具2_104協議調試工具-CSDN博客 1 電池儲能系統(BESS) 架構 電池儲能系統主要包括、電池、pcs、本地控制…

Day88:加載游戲圖片

在游戲開發中,加載和顯示圖片是非常常見的需求,尤其是在 2D 游戲 中,角色、背景、道具、敵人等都需要用圖片來表示。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在 Python 游戲開發中使用 Pygame 加載并顯示圖片。 1. 加載游戲圖片的基本步驟 在 Pygame 中加載圖片通常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導入 P…

解決 keep-alive 緩存組件中定時器干擾問題

當使用 keep-alive 緩存組件時,組件中的定時器可能會在組件被緩存后繼續運行,從而干擾其他組件的邏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1. 在組件的 deactivated 鉤子中清理定時器 keep-alive 為緩存的組件提供了 a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