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光子成像系統:自主創新,精準成像,賦能科研
第一部分:概述
雙光子成像利用兩個低能量光子同時激發熒光分子,具有深層穿透、高分辨率、低光損傷等優勢。它能實現活體深層組織的成像,支持實時動態觀察,適用于神經科學、腫瘤研究等領域的高精度研究,同時減少對樣本的光損傷,保護生物組織。
?
?
國內雙光子成像技術面臨高成本、硬件依賴進口、軟件定制化不足等問題。此外,技術研發水平參差不齊,深層成像和實時動態監測精度仍有待提高。
1. 技術定位
北京瀚文網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基于LabVIEW深度開發能力,打造完全自主的雙光子成像系統,突破Scanimage封閉架構限制,定義自主可控的科研成像新標準。提供高自由度、低成本、可迭代的科研工具,覆蓋神經科學、腫瘤研究、材料檢測等領域。
?
2. 核心優勢
? Scanimage替代:完全兼容進口硬件(Thorlabs/Nikon),成本降低60%,無年費鎖與授權限制。
? 全棧定制能力:從振鏡控制、能量校準到多模態數據融合,支持硬件復用或國產替代。
? 超高速處理:FPGA+LabVIEW協同架構,數據吞吐≥100MB/s,實時成像延遲≤2ms。
3. 國產化價值
? 技術自主:底層代碼開放,實驗室可二次開發;
? 成本可控:硬件支持國產替代(振鏡/PMT成本降50%);
? 服務敏捷:需求24小時響應,緊急問題4小時介入。
4. 典型應用
? 神經科學:神經元集群毫秒級成像 + 光遺傳同步控制;
? 活體成像:深層組織高信噪比觀測(穿透深度≥500μm);
? 工業檢測:微納結構AI自動缺陷識別(精度達亞微米級)。
?
第二部分:詳細說明——技術突破與功能全景
1. 大視場掃描與智能拼接
核心策略
? 多模式掃描引擎:支持對稱拼接(默認模式)、矩形填充(快速模式)、自定義拓撲(靈活模式)。
? 動態路徑優化:自動計算掃描順序,降低振鏡運動時間30%。
技術實現
? 硬件協同控制:共振振鏡(快軸)與視場振鏡(慢軸)聯動,運動誤差≤0.001°;
? FPGA溫漂補償:消除幀錯位(精度±1像素)。
用戶價值
? 高精度拼接:6×6mm區域拼接誤差≤0.1像素;
? 靈活適配:支持用戶自定義視場拓撲,實時顯示重疊區域。
2. 多模態軸向掃描
核心策略
? TPM模式:Z軸多層掃描 + EOM能量深度補償,光毒性降低40%;
? 2pSAM模式:角度振鏡多圈掃描(最小運動路徑規劃),適配光場計算重建。
技術實現
? TPM:層間切換時間≤50ms,能量控制精度±1%;
? 2pSAM:角度穩定性誤差≤0.001°,支持多圈多角度掃描(圈數/點數可設)。
用戶價值
? 活體連續性:支持長時間活體樣本觀測;
? 復雜結構解析:光場顯微重建,適配腦神經網絡研究。
3. 超高速數據流處理
核心策略
? 4路分光延遲采集:單PMT實現4路光子分割,FPGA實時解析生成16幅圖像;
? 條形拼接修正:振鏡電壓偏移補償算法,消除拼接畸變。
技術實現
? 延遲分辨率:1ns,數據吞吐≥100MB/s;
? Z軸自適應校準:響應延遲≤10ms。
用戶價值
? 多維度解析:支持時空關聯成像(如血流動力學追蹤);
? 高精度拼接:6×6mm區域誤差≤0.1像素。
4. 硬件-軟件深度協同
核心策略
? 振鏡控制:多級聯動(共振/線性/視場振鏡),相位自動校準;
? EOM能量管理:閉環反饋控制,深度自適應補償。
技術實現
? 振鏡同步誤差:≤0.1ms;
? EOM控制精度:±1%。
用戶價值
? 高穩定性:72小時連續成像無拖影;
? 低光損傷:能量動態適配,樣本存活率提升50%。
5. 人機交互與數據管理
核心策略
? 五視圖實時顯示:4單通道 + 1融合視圖,支持灰度/偽彩映射;
? 智能保存策略:TIFF堆棧含元數據,斷點續存防數據丟失。
技術實現
? 一鍵式操作:調試模式與拍攝模式無縫切換;
? 數據兼容性:支持第三方工具(ImageJ/Python)直接解析。
用戶價值
? 高效實驗:實時監控與快速參數調整;
? 數據安全:斷點續存保障實驗完整性。
6. 長期運行與維護保障
核心策略
? 拖影抑制:動態背景扣除算法;
? 健康監測:硬件溫控/振動異常預警。
技術實現
? 連續運行:支持72小時不宕機;
? 故障檢測:≤10秒。
用戶價值
? 穩定可靠:適配長期活體觀測需求;
? 快速維護:遠程診斷 + 終身免費升級。
?
第三部分:為何選擇我們?
技術壁壘
? LabVIEW專家團隊:20年國家級實驗室合作經驗,代碼可維護性行業領先;
? 核心算法:振鏡控制算法(誤差≤0.001°)、光場計算算法(精度亞微米級)。
用戶生態
? 聯合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