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K
一、ELK介紹
😄
“ELK”是三個開源項目的首字母縮寫,這三個項目分別是: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Elasticsearch 是一個搜索和分析引擎。Logstash 是服務器端數據處理管道,能夠同時從多個來源采集數據,轉換數據,然后將數據發送到諸如 Elasticsearch 等“存儲庫”中。Kibana 則可以讓用戶在 Elasticsearch 中使用圖形和圖表對數據進行可視化。
簡單來說,E就是用來做內容檢索,L用來做日志文本處理,K用來做圖形化展示。
二、ELK應用場景
😄
1、應急響應,日志分析(咱們主要用來做這個)
2、微服務架構項目,收集各個服務的日志。
3、分布式部署項目,需要收集日志。
三、ELK搭建
😄
1、我們使用dokcer搭建比較方便(docker環境自行搭建)
2、下載ELK環境(https://github.com/deviantony/docker-elk)
3、進入ELK目錄,運行docker-compose up -d
4、運行docker ps -a 查看ELK是否運行成功(運行成功是啟3個服務,STATUS狀態都為UP即可,注意以下服務的幾個端口不要被占用)
5、打開瀏覽器,訪問127.0.0.1:9200,默認賬號為elastic,密碼為changeme
6、訪問127.0.0.1:5601,賬號密碼如圖,注意內存必須4G以上,否則訪問頁面會崩,如果看到這恭喜你ELK已經搭建成功!!!
四、ELK簡單使用
😄
1、登錄成功后,點擊upload a file可上傳一個日志文件(以下使用一個web日志來做演示)
2、直接將文本文件拖入即可
3、等待上傳完成后點擊導入,文件名字隨便取,導入并等待
4、滾動條往下拖,點擊View index in Discover
5、頁面功能介紹
6、點擊左邊的字段名后面的+,可將該字段的內容添加到右邊的展示列表中(常用字段名介紹 Time:時間,agent:瀏覽器操作系統版本信息,bytes:字節數,clientip:請求IP,message:完整信息,request:請求url,response:響應狀態碼,verb:請求方式)添加完成后,列表如下圖所示
7、通過檢索對列表進行查找,可以直接輸入想查找的內容進行查詢或者通過某個字段進行查找
8、通過過濾進行檢索,在鼠標指到列表中的某個內容時后面會出現一個加號,點擊添加會直接進行檢索
五、總結
😄
? 總體來說,如果大家要去做應急響應或者日志分析時可以使用ELK,將想要分析的文本上傳上去,可以快速檢索到大家想要的內容,找到問題所在,其他功能大家自己可以繼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