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練習中,遇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練得怎么樣了?還需不需要繼續,或者調整練習方法。這種問題大多出現在自學吉他的學生當中,因為得不到老師的反饋,自己練得對不對,夠不夠,都沒有一個具體標準。據我觀察,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不太容易找到自己的“盲點”,所以他們做了很多練習其實大多是重復自己熟悉的東西,不自覺地讓自己一直處在安全地帶。
雖然我不能為大家提供一個優秀的老師,但我今天可以教大家一個方法,自己做自己的老師,為自己的練習設置進度條。
很多時候,我并不懷疑每個人的決心,他們找不到道路或者半途而廢的關鍵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處在哪個階段,還需要這樣重復多久才可以升級。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追求女孩的苦惱,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女生不給自己一個進度條,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努力多久?
為什么打游戲快樂呢?因為你經常得到獎勵。又升級了!又有頭銜和裝備了!哪怕你的確知道你已經不再有任何新鮮感了,甚至一度乏味,你也心甘情愿地不斷刷級。可想而知,每個人都期望自己強大起來。
我列舉一些練習來為大家說明:
找音練習
不看五線譜一個弊端就是,只知道位置不知道音符。但特別熟悉指板的人也可以通過六弦譜實時地反映出音符,那你需要多做我這個練習。
吉他指板上的音符,只用記住12品之前的音,12品之后的音和前面的音一模一樣。每一根琴弦都包含12不同的音,所以你可以做這樣的練習。找C練習、找G練習、找Bb練習·······等等。
你自己練習的時候,或許會覺得我已經可以做到每一個根琴弦都可以找出C音來了,已經足夠熟悉了。那么你需要為這個練習設置一個測試機制,來驗證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經及格了。
測試方式
把節拍器速度調到60,也就是一秒鐘彈一個C,從粗弦到細弦,再從細弦到粗弦。不要停止,不要拖拍,不斷重復,看看自己可以堅持多久?我測試學生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不及格,但是他們覺得自己已經練過了。
同理,這個星期只練習C和G,下一個星期練習其他音符,每一個音符都靠自覺記憶,不要靠任何形式的推導。比如什么八度形狀,什么靠C的位置推導B的位置,基本都是害人的思維。因為這個練習本質就是訓練自己對每一個音符的獨立的直覺反應,不應該有任何邏輯思維。這樣才可以內化到自己的身體里,自然地彈出。
爬格子
很多人其實并不太懂如何做一些基本的運指訓練,只是人云亦云,胡亂彈來彈去,得不到基本練習的真諦。首先單獨的左手按弦就需要單獨訓練,保證任何時候下一個指頭按下的同時,上一個指頭卸力或者離開。這是音符變化的基本動作,一定要同時進行,不能有先后。這樣左手可以單獨地按照節奏來訓練運指,包括跨弦也要符合這個原則。音符之間不能有間斷,要有充足的延音,音符切換干脆利索。
然后才加上右手撥弦一起訓練,記住不是先按后撥,一定得是同時按撥。左手有節奏感,右手也有節奏感,兩者都符合音樂的需求。很多人剛開始跟不好節拍器,就是因為動作不協調,拖泥帶水,根本無法離神去感受音樂。
然后我們再來設置進度條:
節拍器是設置進度條的重要工具,賦予所有練習以節奏,這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先彈四分音符,滿分100分,有一個瑕疵音就減去10分,這樣你看自己可不可以及格。其實我更推薦學生去多做“踏步”和“走路”訓練,而不是一上來就爬格子,就單單一個左手標準手型就夠難的了,更別說在它基礎上運指了。
更改節奏型也是設置進度條的工具,四分變八分,八分變三連音等。實際上偶數連音和奇數連音互換可以鍛煉動作的均衡性。如果是im交替撥弦的話,可以把i指和m指同等看待,而不是永遠讓某一個指頭彈節拍第一個音。同樣 ,撥片上下撥動作也同等重要~
這種變化形式的練習,首先是技術需要,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把你的注意力引到音樂上,降低對動作的思考。當然,首先是動作要對,可惜很多人不重視動作,也不重視節奏,只是想彈自己喜歡的曲子。我敢確定的是,這些練習沒有練過的話,可能一輩子也彌補不過來。不能那么確定說他彈得不好聽(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彈得不好),有天分的人實踐了很多年之后才可能彌補了一些,但其實當初認真練幾個月就夠了。
其實任何一個練習,我們都可以為它設置一個可以具體實施的規則,通過設置不同的節奏型和速度,來分級別,變成進度條。你想想,100分你得個80分,看起來是及格,其實都算不及格。最好一次全部通過,不然那些失誤肯定會再次出現。
自己的每一次練習都要想象自己在演奏音樂,練習不存在失誤這一說,就是沒練好。
很多人說自己隨意亂彈的,就彈錯了。難道正常的不該是,正是因為隨意亂彈,所以才應該更對哈。所謂用心,也許不是為了嚴格執行某一標準思維,而是用心去“破壞”固有思維。
當然,你可以更直觀地去理解隨意也應該是對的,張學友說讓他唱跑調很難,他需要故意“設計”一下才行。同樣,彈琴一隨意就出錯,本身就是彈不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