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參考模型
層次?????????? 結構??????????? 功能?????????? ? ? ? ? ? ? ? ? ? ? ? ? 數據????????????? 地址?????????? 設備
?7??????????? 應用層?????? 用戶接口??????????????????????????????? 原始文件????? 主機名??????? 主機
?6??????????? 表示層?????? 壓縮,解壓縮,加密,加密 ? 原始文件????? 主機名??????? 主機
?5??????????? 會話層?????? 管理會話??????????????????????????????? 原始文件????? 主機名??????? 主機
?4??????????? 傳輸層?????? 端到端連接???????????????????????????? 段???????????????? 端口?????????? 主機
?3??????????? 網絡層?????? 路由選擇???????????????????????????????? 包???????????????? IP????????????? 路由器等
?2???????? 數據鏈路層? 差錯控制/流量控制????????????????? 幀??????????????? MAC?????????? 交換機、網卡等
?1???????? 物理層???????? 數據傳輸????????????????????????????????? 位??????????????? 無(電壓) 網線、中繼器等
?
7—1? 數據的封裝
1—7? 數據的解封裝
在七層中,傳輸層最為重要:
① 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
② 端對端連接
當我們打開一個網站:連接——請求——響應。 第一步就是連接,這一點就說明了端對端連接的重要性。
二、IP
1、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的縮寫,中文簡稱為“網協”,也就是為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在因特網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絡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因特網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IP協議就可以與因特網互連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
2、IP規范:IP =?? 網絡號???? +??? 主機號
????????????????????????????? 定位????????????? 地址編號
IPv4:32位,共43億左右,4組8位規格,以點分十進制表示。
3、IP分類
A類:網絡號一組,主機號三組
IP數量 2^24 - 2 (首地址表示網關地址和末尾地址表示廣播地址,不作為使用IP)
第一組最高位是 0 ,取值范圍 1 - 126
網絡地址:網絡號不變,主機號二進制全部為0
若主機之間要傳遞信息,首先判斷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在同一網段則直接連接傳遞信息,否則需要去找自身網段的路由器進行探尋,以建立連接。
網絡地址: 10.0.0.0
廣播地址: 10.255.255.255
B類:網絡號兩組,主機號兩組
第一組最高2為為“10”
10 00 0000? = 128
10 11 1111? =? 191
B類網段地址數 = 2^16 - 2 = 65534
C類:網絡號三組,主機號一組
第一組最高三位為 “110”
110 0 0000 = 192
110 1 1111 = 223
C類網段主機地址數: 2^8 -? 2? = 254
D類:第一組最高四位為 “1110 ”
1110 0000 = 224
1110 1111 = 239
單播地址:一對一(IP A、B、C三類是單播)
廣播地址:一對所有(網絡號不變,主機號二進制全為1)
組播地址:一對部分 (D類是組播地址)
E類:保留? 240……
三、子網掩碼
32位二進制,先1后0,必須連續
(1)子網掩碼的表示方式:點分十進制 255.255.255.0或 24
(2)計算網絡地址:網絡地址 = IP地址 && 子網掩碼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