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攤費用賬戶的格式和運用方法同盤存類賬戶,即:期初如果有余額在借方,本期發生額的增加數在借方,本期發生額的減少數在貸方,期末如果有余額在借方。
預提費用賬戶是指用來核算和監督按規定預先提取計入當期,但需要在未來一定時點才能一次支付的費用。預提費用賬戶的結構和運用同于債務結算類賬戶,即:期初如果有余額在貸方,本期發生額的增加數在貸方,本期發生額的減少數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額在貸方。
資本類賬戶是指用來核算和監督經濟組織從外部取得的或內部形成的資本金增加變動情況及其實有數的賬戶。主要有: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利潤分配等。資本類賬戶期初如果有余額在貸方,本期發生額的增加數在貸方,本期發生額的減少數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額在貸方。
調整類賬戶是指用來調節和整理相關賬戶的賬面金額并表示被調整賬戶的實際余額數的賬戶。調整類賬戶按照調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備抵調整賬戶、附加調整賬戶和備抵附加調整賬戶等三類。
備抵調整賬戶是指用來抵減被調整賬戶余額,以取得被調整賬戶余額的賬戶。備抵調整賬戶按照被調整賬戶性質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資產類備抵調整賬戶和權益類備抵調整賬戶。
資產類備抵調整賬戶與其被調整的資產類賬戶的運用方向相反,而同于負債類賬戶。
附加調整賬戶是指用來增加被調整賬戶余額的賬戶。附加調整賬戶與其被調整的賬戶的運用方向相反。由于在現實中這類賬戶已經很少使用,因此有關它的運用不再介紹。
備抵附加調整賬戶是指既具有備抵又具有附加調整功能的賬戶。比較典型的備抵附加賬戶是“材料成本差異”賬戶。
集合分配類賬戶是指用來歸集和分配經濟組織經營過程中某個階段所發生的相關費用的賬戶,主要有:制造費用等。集合分配類賬戶的結構和運用方法基本同于盤存類賬戶,其區別在于它所記錄的費用屬于當期的開支,應當在當期分配完畢,因此這類賬戶沒有期末和期初余額。
成本費用類賬戶是指用來歸集經營過程中某個階段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并據以計算和確定出各個對象成本的賬戶,主要有:生產成本、物資采購、在建工程等。
集合配比類賬戶是指用來核算和監督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損益,并借以在期末計算和確定其財務成果的賬戶。集合配比類賬戶按其性質不同又可以分為收入類賬戶和成本、費用、支出類賬戶。
收入類賬戶主要有: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等。收入類賬戶的結構和運用方法同于權益類賬戶,但是由于其核算內容屬于當期結轉的經濟業務,故期末沒有余額。
成本、費用、支出類賬戶主要有: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外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等。成本、費用支出類賬戶的結構和運用同于集合分配類賬戶。
財務成果類賬戶是指用來核算和監督經濟組織在一定時期內財務成果形成,并確定最終成果的賬戶。典型的財務成果類賬戶是“本年利潤”。[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