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圖標注實例
對以下實體零件進行全部的標注演示。


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文件。運行Inventor,單擊“快速入門”選項卡“啟動”面板上的“打開”按鈕,在“打開”對話框中選擇“實體零件”,單擊“打開”按鈕進入實體零件。
(2)新建工程圖。單擊“新建”按鈕,在“新建文件”對話框中,選擇“GB.idw”選項,單擊“新建”按鈕,完成工程圖的創建。
(3)編輯工程圖樣式。對新建工程圖的圖框、標題欄、圖幅等進行修改,修改完工程圖如圖所示。

(4)放置視圖。在工程圖繪圖區域放置視圖,在本實例中設置了“放置視圖時檢索所有尺寸選項”,放置視圖后尺寸標注較亂,需要對尺寸進行位置調整以及刪減。


(5)添加剖視圖。在視圖中添加剖視圖,剖面線位置如圖所示。在圖B-B和C-C中可以看到,折現處有線條顯示,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單擊兩個視圖中的線條,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可見性”,完成折線的隱藏。

(6)中心標記標注。所有視圖創建完畢后,視圖中的圓心、圓柱、回轉體等幾何圖元沒有中心標記,為了便于視圖,在視圖中創建中心標記標注。
單擊“標注”面板中“符號”選項卡的對應中心標記創建方式,創建中心標記。
創建完成后中心標記為黑色線條,為了區分,可在樣式編輯器中修改。
單擊“管理”面板中“樣式和標準”選項卡上的“樣式編輯器”按鈕,彈出“樣式和標準編輯器”對話框,選擇“圖層”,然后將“中心標記”“中心線”的顏色修改為紅色顯示,單擊“保存并關閉”按鈕,退出“樣式編輯器”,繪圖區域的中心線修改為紅色顯示。

(7)標注剖視圖中尺寸。單擊“標注”面板中“特征注釋”選項卡中的“孔和螺紋”按鈕,單擊孔邊線引出指引線特征注釋,。雙擊“特征注釋”進入“編輯孔注釋”對話框,對孔的數量、深度等屬性進行修改。重復上述步驟對B-B圖中的孔進行特征注釋。

(8)局部標注信息調整。在視圖中的一些標注有問題,如剖視圖的符號排序、角度單位等,雙擊剖視圖符號“C-C”,彈出的“文本格式”對話框,在對話框中修改文本屬性,單擊確定按鈕,完成文本的修改。重復該步驟,修改其他文本信息。

(9)編輯尺寸。下面以角度尺寸“45°00′00″”的修改為例,雙擊尺寸“45°00′00″”,彈出“編輯尺寸”對話框,將角度單位修改為“DD”,單擊“確定”按鈕,完成角度尺寸的編輯。重復該步驟,依次修改需要修改的尺寸標注。

(10)標注粗糙度。單擊“標注”選項卡上“符號”面板中的“粗糙度”按鈕。在視圖的右上角單擊,拖動到合適位置放置,單擊鼠標右鍵,在快捷菜單中選擇“繼續”,彈出“表面粗糙度”對話框,輸入粗糙度信息,單擊“確定”按鈕,完成一次粗糙度標注,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取消”,在粗糙度符號前添加文本“全部”,完成粗糙度標注。

(11)標注基準符號。單擊“標注”選項卡上“符號”面板中的“基準”按鈕。在圖示基準A位置單擊選擇邊,彈出的“文本格式”對話框,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基準A的標注。重復該步驟添加基準B。

(12)填寫技術要求。技術要求是機械制圖中對零件加工提出的技術性加工內容與要求。根據機械制圖標準,不能在圖形中表達清楚的其他制造要求,應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描述完全。
技術要求主要是:
未經標注的粗糙度、倒角、形位公差等,即除圖中已標注以外的其余部分;
熱處理要求與化學處理要求(硬度要求);
其他可能的技術要求,如鍛造要求、切削后的紋理要求、運輸貯存要求等。
技術要求的位置,一般標注與標題欄附近,標題欄上方或左方不影響繪圖的區域。
單擊“標注”選項卡上“符號”面板中的“文本”按鈕。在標題欄上方空白區域,打開“文本格式”對話框,輸入文本并設置參數,單擊“確定”按鈕。

(13)保存文件。步驟1至12即可完成工程圖的創建,創建完成后需要保存文件。單擊“文件”主菜單中的“另存為”,打開“另存為”對話框。輸入文件名稱“工程圖創建”,單擊“保存”按鈕保存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