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stack):
是一個先進后出的數據結構,通常用于保存方法(函數)中的參數,局部變量. 在java中,所有基本類型和引用類型都在棧中存儲.棧中數據的生存空間一般在當前scopes內(就是由{...}括起來的區域).
棧的優勢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僅次于直接位于CPU中的寄存器。但缺點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大小與生存期必須是確定的。所以棧內存中存放的都是方法運行中聲明的基本數據類型,如short,int,long等,他們的長度都是一定的,并且生存期都是隨著方法的結束而結束。
堆(heap):
堆的優勢是可以動態地分配內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訴編譯器,Java的垃圾收集器會自動收走這些不再使用的數據。但缺點是,由于要在運行時動態分配內存,存取速度較慢,C中的malloc語句所產生的內存空間就在堆中. 在java中,所有使用new xxx()構造出來的對象都在堆中存儲,當垃圾回收器檢測到某對象未被引用,則自動銷毀該對象.所以,理論上說java中對象的生存空間是沒有限制的,只要有引用類型指向它,則它就可以在任意地方被使用.堆內存中數據的生存期是由java的回收機制確定的,當棧中沒有引用指向堆中的內存的時候,內存就會被回收。
1.寄存器:最快的存儲區, 由編譯器根據需求進行分配,我們在程序中無法控制.
2. 棧:存放基本類型的變量數據和對象的引用,但對象本身不存放在棧中,而是存放在堆(new 出來的對象)或者常量池中(字符串常量對象存放在常量池中。)
3. 堆:存放所有new出來的對象。
4. 靜態域:存放靜態成員(static定義的)
5. 常量池:存放字符串常量和基本類型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
6. 非RAM存儲:硬盤等永久存儲空間
這里我們主要關心棧,堆和常量池,對于棧和常量池中的對象可以共享,對于堆中的對象不可以共享。棧中的數據大小和生命周期是可以確定的,當沒有引用指向數據時,這個數據就會消失。堆中的對象的由垃圾回收器負責回收,因此大小和生命周期不需要確定,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對于字符串:其對象的引用都是存儲在棧中的,如果是編譯期已經創建好(直接用雙引號定義的)的就存儲在常量池中,如果是運行期(new出來的)才能確定的就存儲在堆中。對于equals相等的字符串,在常量池中永遠只有一份,在堆中有多份。
static聲明的代碼,存儲在heap中,常量以外的類(靜態)變量存儲在方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