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面試-小學數學-說課稿——《分數的基本性質》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節《分數的基本性質》。它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整數中商不變的規律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而本節課也是后續學習約分和通分的基礎,因此理解并掌握該性質尤為重要。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各個方面都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經驗。但是還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所以我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數的改寫。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五、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借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采用創設情境的導入方法。
通過熊媽媽給三個孩子分巧克力,一塊是平均分成兩份,給孩子一份;一塊是平均分成4份,給孩子2份;一塊是平均分成8份,給孩子4份。并提問:哪種情況孩子分的巧克力更多?進而引出課題。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啟發法等。
首先引導學生:為了更好探索這一問題,我會讓學生試著將這一實際問題用數學方法來驗證,利用手中的白紙,帶有顏色的筆等教具。然后讓學生四人為以一小組進行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進行發言,因為上述問題為3個情況,所以學生會得到3個實驗結論。
1:把一個紙對折,這樣就平均分成2份,涂出這樣的一份就表示二分之一
2:把一個正方形對折,再對折,平均分成4份,其中這樣的兩份就表示四分之二
3:把一個正方形對折,再對折,再次對折,平均分成份,其中這樣的四份就表示百分之四
之后我會將結果以大屏幕的方式進行展示,讓學生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感受,然后提問:觀察這三幅折紙,能發現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根據最直觀的觀察能夠得出:無論哪種分法,表示的都是一張紙的一半。不同點:把紙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
這時我會引導學生嘗試用數學符號來描述這一現象,學生根據之前知識能夠得到。此時我會追問:能否再寫出類似式子,然后觀察他們的共同點?
學生寫完之后,能夠得到:如果從左向右看,都是分子、分母同時乘以相同的數字。如果從右往左看,則是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字。
我會結合學生回答給出分式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追問:為什么這個數字必須規定0除外?
學生根據之前的學習,能夠得出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
這樣設計的好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深入理解知識的得來過程,也有助于更好的掌握。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請學生翻開書第57頁,完成“做一做”。學生完成后在課件上匯報。
這樣的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鞏固,并體會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小結作業
最后,是課堂總結和布置作業環節。
我會通過提問,師生一起回顧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推導過程,強調數字不能包括0。
課后作業為:完成練習十四第1、2、3題。
————江西成錦教育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