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科創50ETF的發行工作間隙,今天小夏先帶你讀懂最簡單的PE、PB估值指標這兩大指標。
01、什么是PE(市盈率)
PE,也就是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PS)的比率,或公司總市值與公司年度凈利潤的比率。
市盈率計算公式有兩個:
市盈率=每股股價/每股收益
市盈率=總市值/凈利潤
兩個計算公式,一個是從每股角度出發的,一個是從總體股票市值角度出發的,兩者計算結果相同。不過,A股公司的股本基本是持續擴大的,會稀釋每股收益和股價,為了能夠在同一標尺上分析企業的市盈率,用第二個公式最方便,不用考慮除權因素。因此小夏以第二個公式為例,為大家講解什么是市盈率。
舉個栗子,張老板開了一家餐飲店,整個餐館價值100萬元,如果每年的凈利潤是20萬元,那么這家餐飲的PE就是“100萬元除以20萬元”,結果是“5倍”。就是說,張老板需要花5年時間,可以把投入的100萬元收回來。
在假設公司今后每年利潤不變的基礎上,PE就等于“投資收回本金需要的年數”。一般來說,PE越高,代表該股票相對越貴;PE越低,代表該股票相對便宜,投資回報率較高。
不過在實際運用中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PE是基于過往的利潤來評估的,PE估值法里面沒有考慮企業的凈資產、業績增速等,只假設了企業一直這樣平穩經營下去。然而,不同行業的成長速度不同,因此股票的PE值最好放在同行業中比較,比如市盈率10倍的地產股和30倍的科技股,是無法論高低的。
02 、 什么是PB(市凈率)
說完了PE,我們再談談PB。PB,也就是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也可以說是總市值與凈資產的比率。同樣的,兩個公式角度不一,結果相同。
市凈率計算公式有兩個:
市凈率=每股股價/每股凈資產
市凈率=總市值/凈資產
我們同樣以第二個公式為例,凈資產,即一家公司還掉所有債務之后還剩下來的財產,換句話說,凈資產是企業的“家底”和未來發展的“老本”。而總市值,代表市場愿意花多少錢買下這個公司。
那么,PB就指的是你買入一只股票,總共花了幾倍于凈資產的價錢。如果PB為2,當你每買入一個股票份額時,意味著用2元的價錢,買入了公司1元的凈資產;如果PB為0.8,意味著用0.8元的價錢,買入了公司1元的凈資產。一般情況下PB越小,安全邊際越高。
由于PB估值法沒有考慮企業的盈利,也沒有考慮公司的業績增速,單純從公司清算的角度出發,那么什么企業適用PB估值法呢?一般來看相對適用于未來盈利能力不夠穩定的企業。
總結一下,PE代表的是投資的股票的利潤回報,需要多長時間回本,也代表了市場對股票的悲觀或者樂觀的程度。PB是,總共花了幾倍于凈資產的價錢,倍數越低,投資價值越高。
一般而言市盈率法(PE)多用于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以及消費、醫藥等行業指數分析;市凈率法(PB)多用于證券、金融、地產等行業指數分析。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兩者參照結合來應用。
另外大家都會低估值買入,高估值賣出,簡單方便,但是只看估值指標來進行投資顯然是不夠全面的,還有凈資產收利率(ROE)以及個股的財務指標等等都要參考,小夏以后也會為大家慢慢科普,幫助大家掌握更多的理財知識,輕松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