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純屬一時興起,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本人文筆也不咋地,寫的也比較隨意,如有錯誤歡迎指正,有啥意見歡迎交流。原創文章,轉載注明emouse的技術專欄。
?????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數碼愛好者,對電腦手機這些數碼產品關注較多,由于又是窮學生一個,所以對國產手機關注的更多,因此這里閑談一下我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認識,有興趣的可以交流。
????? 先說說國產手機,說到國產手機,自然避不開中興華為,這兩家在通信領域是死對頭,在智能手機領域競爭也挺激烈,但是有個共同點,那都是通過運營商定制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的,這一點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外市場都是相似的。中興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V880了,從最初的沃達豐定制的橘子版,到什么西班牙版、軟銀版,這款手機最終賣了800多萬臺,也著實讓中興火了把,國內帶的聯通定制就不是很厚道了,RAM縮水為256M,但是3.5的電容屏,800*480的分辨率以及還算不錯的做工,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千元級無出其右。我的第一款安卓機就是V880,從V880以及后續的機型可以看出中興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策略,首先和華為相比中興的策略過于保守,很多產品中規中矩,以至于當時很長一段時期大家都出了中高端手機,芯片也早換成8255或者更好的了,中興的仍然用的是7227。不過中興的有點在于配置相對均衡,另外就是系統優化的也還不錯,BUG相對較少,V880賣了那么多,沒有啥大的問題,這在安卓機里面是不容易的。目前中興也在逐漸轉型,不過體現的還不是很明顯,具體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
?????? 華為的表現則相對激進一些,這個也是華為狼性的一面,華為在手機領域動作頻頻,華為首先走的也是定制機路線,時間長了難免會有低端手機的印象,所以去年華為當時主推了遠見、榮耀等中端系列,遠見系列去年聽的挺多的,名字也霸氣,本來以為是華為主打的高端系列,然而估計定位不是很合理,亮點又不是很突出,價格也沒啥吸引力,導致沒啥反響,幾個月過去就銷聲匿跡了,最近突然蹦出來個華為玉蘭花,一看不就是遠見換個馬甲么,這就變成主打女性市場的玉蘭花了,從威武霸氣的遠見突然轉身一變成為婉約端莊的玉蘭花,這個轉變還真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不過變為玉蘭花后,價格親民了倒也不錯,但是遠見這個系列估計是毀了。榮耀一開始宣傳的沒有遠見的多,但是火爆程度還不錯,配置中上,做工不錯,固件更新也給力,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是華為的主打,看看華為終董事長余承東的微博就知道了,作為中端主打,榮耀做的還算成功。從2012年開始,華為開始大力宣傳最薄的手機Ascend P1 S,我也看了華為這款手機設計過程相關的文章,也許很多人認為追求那點厚度沒有必要,這點我不敢茍同,我認為這追求的不是厚度,而是追求華為在手機工業設計領域設計水平的最大化體現。所以如果能一鼓作氣,真正搞一個代表業界最高水平的設計,哪怕很快就被別人超越,也能體現自己的實力,提升品牌的認可程度,當然在宣傳上也更加有利。??
????? 我現在用的手機是華為U8800+,沒辦法,窮啊,只能窮折騰。通過這款手機我想說說對華為的一些看法和認識,上面已經說了華為的遠見、榮耀和玉蘭花,這兒從我用的這款說說華為手機的問題吧,首先華為一開始走的也是性價比的路線,這個是肯定的額,走運營商定制的成本肯定是嚴格控制的,U8800+用的是高通8255的處理器,這個處理器和三星I9000等一大堆兩三千的機器的處理器是一樣的,加上512的RAM、4G的ROM這款手機性能上沒的說,一千出頭的價格可以說是極具性價比,配置上基本可以把三星、HTC等兩千價位的機器秒出幾條街,那么問題呢?以成本為導向的設計,自然不能對品質要求太多,這款手機最開始就存在屏幕跳躍,低亮度閃爍,漏接 電話,屏幕漏光等一一些問題,不過好在官方一直在努力解決,這點是值得認可的,雖然目前的固件仍然很不理想,說好了的4.0固件還不知猴年馬月,但是仍然無法掩蓋這款機器極高的性價比和非常高的可玩性。有了一定的用戶基數以后這款機子的第三方ROM可謂是大爆發,MIUI、樂蛙、魔趣、CM、樂眾等眾多第三方ROM均有移植版本,這也是我手中這款機器仍然存在的主要原因。從這款機器我和中興的做了個簡單對比,華為的手機相對還是比較激進的,但是穩定性不如中興,很多機器(包括榮耀)有些問題比較集中。
????? 國內廠商我還是比較認可華為的,之前認為華為轉型的較早,但是昨天著實讓我郁悶了一把。下面是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的微博截圖,先看看圖我再說。
????? 郁悶在什么地方呢?通過之前對華為的關注,我認為華為已經有明確的定位了,并且已經開始轉型,轉型表現在高中低同步走,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這塊在后面我還會在說說。簡單的說就是不在單純的給運營商做手機,不再單純的以成本為導向,開始注重高端品牌形象塑造和中端產品的設計。更為具體的就是通過Ascend P1這樣的高端旗艦機型,展現華為卓越的設計水平和精湛的做工,改變大家對華為普遍的低端形象,通過榮耀等中端機型優良的做工、合理的價位,改變華為過去受成本控制,導致手機性能普通,做工一般的形象。通過U8800+、C8650等一系列高性價比的定制機提升市場占有率。國內品牌要想做好,低端做市場,高端做品牌,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觀點。然而看了這個微博不禁郁悶了,聯合其他幾個微博看了一下,難不成華為高層連手機叫不叫華為都沒弄清楚?聯想到最近華為有出了個Ascend G300 1000左右的定制機,頓時讓我郁悶了,很多網友回復的觀點都很明確,高層怎么還在這個問題上征求意見呢。華為已經成為中國人為之驕傲的品牌,管他是B2B還是B2C,這個民族情結是有的,大家也都認可的,雖然在手機這塊還仍然有低端的形象,但是可以通過系列進行區分和定位啊,竟然還想了個名字叫華昇,干脆叫華佗好了,更響亮。所以通過改名字來脫離低端形象,我認為不可取,雖然吉利汽車弄個霸氣的子品牌叫帝豪,但是三星、LG也都是混在一起的,也一樣不影響品牌形象。上面已經有過介紹,通過Ascend、Honor、千元定制機(可以叫Sonic)形成高中低檔的定位,形成各自系列的特色,(還有那個G系列已經是定制機了千萬別叫Ascend系列了,別毀了這個系列的招牌,就像聯想,啥手機都叫lephone)這樣才能改變華為在終端這塊的低價形象,同時又充分利用大家對華為品牌的認可,提升品牌形象。
????? 順便提提我對手機品牌的看法,通過我對手機這塊的觀察,有點愚見不知各位是否認同,在消費電子領域,特別是國內市場,如果想做大做強,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營造同樣重要,低端手機做市場份額,高端手機做品牌,中端和高端做利潤,缺一不可。這一點在目前的手機市場可以得到驗證的,蘋果是個特例先不談,諾基亞雖然影響力逐漸減弱,也一直推出一百多的黑白屏手機,但是仍然不影響大家對他的品牌認可度,出個四五千的旗艦手機大家仍然會買,而OPPO當初也算是攢足了勁,下了血本弄個Find ME,我覺得配置做工都還不錯,還大出血請了萊昂納多代言,結果就因為賣了2000多大家認為OPPO瘋了,結果這款手機也是很悲劇的,等到啥小米出來后OPPO就哭了。其實這個與OPPO步步高(這哥倆是一家)的營銷策略和針對群體有關,智能手機很流行的時候,一個JAVA手機就能賣一千多,我們所謂的主流很不認可,出了智能手機后仍然得不到認可。但是這倆也是各大衛視廣告最為瘋狂的,所以人家針對的壓根就不是我們這種群體,過年回家,在外面打工的那些人回來,特別是女生,很多人用的就是OPPO、步步高,通過廣告的轟炸和店面的渠道推廣,這類手機還是有他們的群體的,畢竟有多少人呢買手機還管手機用的是啥處理器,RAM多少?分辨率多大?還去論壇逛一圈看看評測的。很多人,特別是一些文化程度略低(沒有鄙視的意思啊)或者對數碼方面沒有太多了解的,對這類產品還是認可的,就像很多打工的女生,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雖然現有的狀況不影響他們繼續大規模的打廣告、燒錢,但是這種方式注定他們無法躋身國內一流手機廠商,他們的市場仍然有局限性。
????? 另外一個例子是HTC,HTC在2011年的時候很猛,但是不清楚為啥到2011年第四季度就不行了,發展乏力,我也看的不太明白,但是HTC早已樹立一個高端品牌形象,這一點HTC算是成功的,2000多的手機也就我上面說的V880的配置,但是一樣不影響它賣那么貴,大家對這個品牌還是認可的,但是定位的高端已經收到了三星和蘋果的夾擊,近四千的手機很多人選擇直接買蘋果去了,近三千的很多人又選擇三星去了,兩千多的大家一看還不如國內小米魅族之類的,于是HTC郁悶了。不過HTC也在轉變,一向以高端著稱的也開始躋身千元機市場,HTC也開始高低端并行的戰略,最近新出的高端One X四核和在HTC中已經很便宜的2000不到的One V,HTC的這一步調整我認為是正確的,但是能否成功還得待市場檢驗。與HTC相當的是摩托,昔日的手機霸主被谷歌收購后倒是沒見太大的變化,摩托最近也加入千元機行列,雖然其配置和國產的千元機還有差距,摩托當初的里程碑可謂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堪稱經典,后來又重新推出當初使其輝煌也同樣使其衰落的刀鋒系列,只是表現只能說一般。最近摩托的智能機竟然也開始上聯發科的芯片了,這讓我不由震驚了一下,不過普通消費者又有多少會在意手機用的芯片呢,只要性能可以,做工不錯,其他的關系也不大,至于聯發科稍后再詳細說說。
????? 說到國產機,繞不開的是魅族和小米,這塊和多人爭議較多,煤油和米粉也經常互噴。先說魅族吧,首先我覺得一個公司能有這樣的魄力用心做產品是值得肯定的,這一點正是魅族比小米可貴的地方。魅族走的是精品路線,貓著兩年弄了個M8可以說是很了不起的,在使用聯發科解決方案的山寨機橫行,自己之前MP3做的又那么不錯的情況下,能毅然投入那么大精力搞出個M8我覺得很不容易,不過雖然不到兩千的售價,但是當時毅然窮的買不起。 M9雖然存在發熱等情況,表現一般,但是感覺這是一個挺有氣節的一個公司,有自己的原則和追求,這一點是需要國內這些浮躁的廠商學習的。魅族MX 2399的售價我覺得性價比不錯了,MX四核的這三星自家的已經上市了,應該也快了,畢竟用人家的U,總得人家自家產品先用了。
????? 至于小米,同樣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尤其是值得華為學習的,人家是用做互聯網的方式來做手機,這年頭酒香也怕巷子深,能夠把自己的東西推廣出去是很重要的,而小米就很巧妙的把它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把每一個能夠利用的地方都給宣傳出來了,從這一點來講它是成功的。雖然小米產能有限,導致大家都認為搞饑餓營銷,但是這也一直保持了大家對它的關注度,從營銷與推廣的角度,小米值得中興、華為這些較為傳統的公司學習。
????? 最后談談聯發科,聯發科在07、08年的時候可謂盛極一時,這種高集成度的解決方案對手機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聯發科把這種模式發揮到極致,大街小巷,大叔大媽拿著兩三百的手機一樣照照相,聽著鳳凰傳奇,這樣的模式讓聯發科賺翻了,但是也打下了“山寨”這個品牌形象,至今,很多人仍然把聯發科認為是山寨的代表,如果哪家的手機用了聯發科的方案就覺得是墮落了,有得必有失這也沒辦法。在由2G向3G,又功能型手機向智能型手機轉變的過程中聯發科慢了半拍,這半拍慢下來最爽的當然是高通,好在聯發科已經慢慢調整過來,當初聯發科的失誤在于押錯了寶,沒有料到安卓的崛起,做的是windows mobile的方案,同樣栽跟頭的還有華為海思,所以那陣子淘寶上幾百塊的多普達S1多了去了,用的都是聯發科和華為海思的方案,這發現押錯了再轉頭已經慢了,聯發科的過度方案出了個MTK6516,當時一堆雙系統(安卓和windows monile6.5的)手機都是這個,可惜實在太差勁,去年聯發科和聯想合作,推出了MTK6573方案的第一款手機聯想A60,作為聯發科的特色一個是雙卡雙待,另外一個是功耗。聯想A60讓聯想徹底爽了一把,一個月賣了50萬臺,估計正是這款機器讓聯想改變了策略,聯想之前也是走精品路線的,看看lephone W100就知道了,那么多創新性的設計,當時還算不錯的配置,只是在手機領域高端品牌形象不明顯,同時有些設計還不是很人性化lephone不算理想,更不用說剛上市的時候還要挑戰iphone了。A60爽了之后聯想就徹底亂了,運行商定制做的很happy,最后出個手機都算lephone,還算積累點的lephone形象也沒了。聯想做手機感覺優點投機,缺乏具體的規劃和布局,雖然現在初具規模,且受益于聯想品牌的優勢,但是手機這塊還差得遠。由于6573是基于ARM11的。和高通7227拼一下還行,和其他的比就不上檔次了,但是聯發科又不能失去價格殺手這個招牌,于是MTK6575的平臺就出來了,第一款手機仍然是聯想,這次的型號為A750,看來和聯想的合作漸入佳境啊,MTK6575是1G A9核心,性能上可以超過高通的最強單核8255,所以主流的應用沒問題,算是中低端級別了,科協這時候大家都上雙核奔著四核去了,聯發科的雙核方案還沒找落,還是慢了半拍,不過聯發科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這一點高通也很清楚,于是目前千元機市場的主要兩個方案高通7227A(A5架構)和聯發科MTK6575(A9架構)的對立格局就形成了,而且最近很多7227A的機子也是雙卡,如海信U8,中興V889D等。
???? 說到聯發科很自然得想到山寨機,不過在運營商定制,國產千元級爆發的今天,山寨的日子不好過啊,中興、華為、聯想、酷派這些大廠做千元智能機都已經是薄利甚至是負利,千元智能機公認是得做出百萬的規模才能有盈利,這顯然是那些山寨廠商所做不到的,同時又失去了價格的優勢,所以日子難過那是肯定的。但是還是有很多廠家在洗白在掙扎,什么卓普、佳域、THL之類的,這些品牌的認可度更低,如果想做出一番成績還是很難的,就想最近很火的佳域G2,6575的方案,1GRAM,4GROM,799元,性價比很高,如果做工不錯售后可以,倒是也能夠火一把,但是這個價格,華為這些大廠都做的一般的,不知這些成立不久的公司又有多少值得我們期待,不過我覺得有競爭總是好的,拭目以待。眼下國內手機市場實在太亂了,天語傍了阿里云,雖說第一款W700不咋地,但是最近的大黃蜂小黃蜂手機著實把國內混亂的手機市場攪得不得安寧,小黃蜂淘寶五百多的售價還真是挺極品的,盛大的手機要出來了,1199的雙核手機,360也要做手機了,今年的國內手機市場好戲連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