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鐸
國內電商接二連三上演的“價格戰”,點燃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同時,也讓這些電商巨頭風光了一把。
不可否認的是,電商巨頭們共同掀起的史上最大規模價格戰,不同于以往商場那種看似大手筆,實則是耍小聰明的返券促銷。筆者發現,幾乎每個大型電商都有極具價格吸引力的商品。而且,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大多都會貨比三家。如果沒有“真材實料”,電商的價格戰根本沒有立足的資本。
但是即便如此,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家電商敢喊出所有商品或者是大部分商品全網最低價的口號。這不禁讓消費者對電商對價格戰的投入和誠意產生了一絲懷疑。
其實,通過價格戰拉攏消費者并不難。電商巨頭們只要能把一淘網比價的功能給取代了,在銷售商品的同時標明是否是“全網最低價”就夠了。可能有人會說,這很難實現,因為網絡價格瞬息萬變,一旦標出了“全網最低價”但結果不符怎么辦?這并不難解決。目前,就連傳統零售行業超市都有抄價員,這些小問題哪能難得住玩慣了高科技的電商。
事實上,比標出“全網最低價”更加一目了然的方式是,曬曬價格戰的賬單。比如,亞馬遜中國喊出了“史上最強促銷”,不如直截了當地告訴消費者那類商品的價格最低;比如天貓,直接告訴大家兩億元究竟補貼了經營哪些業態的商戶。
在筆者看來,如果有哪個大型電商有勇氣亮出價格戰賬單,那對競爭對手的刺激和打擊效果將非同一般。
這種透明的價格戰能讓與電商合作促銷的供應商更加放心。因為,不少電商的價格戰都是建立在供應商“埋單”的基礎之上。而且,曬出了賬單后,消費者對購物場所的選擇也將一目了然,這將有助于電商培養忠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