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投資似乎進入了一個好事多磨的階段。央行一反先前支持的態度,開始對互聯網理財念起了“緊箍咒”。一時間,各種“寶”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盡管各種“寶”聲明:不受央行政策影響。而投資者內心的擔憂,恐怕一時難消,到底該何去何從?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
據報道,3月13日,央行緊急下發文件暫停支付寶、財付通的線下支付及虛擬信用卡產品。一時間,諸多投資者開始動搖。進入到本周以來,互聯網各類“寶”的收益率逐漸往下走。盡管不少投資者從中撤離,但對于普通工薪階層而言,這一理財渠道或可繼續關注或投資。“如果仔細分析,無論是余額寶,還是微信理財通,其背后都是于有關基金公司一起托管的貨幣基金。”有關股份銀行相關人士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這些“寶”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則維持在5.5%上下浮動。業內人士則指出,拋開它們收益率逐日下滑的現狀,作為投資者,如何規避未來可能面臨的資金風險才是最應當關心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一方面是政策或文件帶來的滯后影響,投資者需要多加關注外,另一方面一旦面臨大量的投資者從中撤離資金,資金安全需要小心。”上述人士分析,在央行相關政策尚未正式出臺前,投資者先觀望。“還是之前的建議,不管是余額寶還是理財通等,不能將其當做唯一理財的工具。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是一個道理。”
【銀行渠道】
產品年化收益率均普遍上揚
進入3月中旬以來,各家銀行也進入了發布旗下各類理財產品的高發期。記者走訪東莞各家銀行時亦了解到,這些理財產品以保本型、非保本型為主。相比往年,其年化收益率均普遍上揚。而不少銀行也結合東莞本土投資者的情況,創新地推出較為靈活的理財產品。
從本周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來看,保本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從投資門檻清一色以5萬元起售,而在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則多在4%至4.8%,僅有極少數小型商業銀行短期內保本型理財產品標出了5.35%的最高年化收益率。而非保本型浮動人民幣理財產品,記者查看翻閱各家銀行網站時發現,所給出的最高年化收益多維持在5%至12%。其中以招商銀行[4.02% 資金 研報]旗下的金葵花系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最高。而更多的銀行則偏向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