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發現了一個巨牛的人工智能學習網站,通俗易懂,風趣幽默,忍不住分享一下給大家。點擊跳轉到教程。
1. WAN :Wide Area Network 廣域網。?LAN : Local?Area Network 局域網。
2. TCP/IP 是通信協議的統稱。
3. CPU:中央處理器。OS:操作系統。一個 CPU 通常在一個時間只能運行一個程序。
? ? 多任務調度:為了讓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操作系統采用 CPU 時間片輪轉機制,在多個程序之間進行切換,合理調度。
4. OSI 參考模型:
? ? 應用層:為應用程序提供服務并規定程序中通信相關細節。
? ? 表示層:負責數據格式的轉換。
? ? 會話層:負責建立、斷開通信連接,數據分隔。
? ? 傳輸層:確保傳輸的可靠性。
? ? 網絡層:將數據傳輸到目標地址:負責尋址和路由選擇。
? ? 數據鏈路層:物理層面上通信傳輸。? ??
????物理層:1、0 比特流和電壓高低,光的閃滅之間的切換。
5. IP 地址由網絡號和主機號兩部分組成。
6. 任何一臺計算機連接網絡時必須要使用網卡(網絡接口卡、網絡適配器、LAN卡)。
7. 中繼器(Repeater):在 OSI 模型的第1層---物理層上延長網絡的設備。
8. 網橋:在 OSI 模型的第2層---數據鏈路層上連接兩個網絡的設備。根據物理地址(MAC地址)進行處理。
9. 路由器:在 OSI 模型的第3層---網絡層上連接2個網絡,并對分組報文進行轉發的設備。
? ? 路由器=3層交換機,是根據 IP 地址進行處理。
10. 負載均衡器是向多個服務器分散壓力的 4-7 層交換機的一種。
11. 網關:對從傳輸層到應用層的數據進行轉換和轉發的設備。
? ? ? 代理服務器也是網關的一種,稱為應用網關。
12.? 云:利用虛擬化技術,根據使用者的情況 動態調整必要資源的機制。
13. IP 、ICMP 、TCP ?、UDP?、 TELNET?、 FTP?、 HTTP 都屬于 TCP/IP 的協議。
14. 連接互聯網的所有主機跟路由都必須實現 IP 的功能。
15. IP? 不具有重發機制,是非可靠性傳輸協議。
16. ICMP :可用來診斷網絡健康狀況。數據包在傳輸途中發生異常無法到達目標地址,需要給發送端發送一個異常通知。
17. TCP :有連接的傳輸層協議,可保證 2 端通信主機之間的通信可達。
18. UDP :是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
19. SMTP ( Simple Mail Tranfer Protocol ) : 發送電子郵件協議。
20. FTP 進行文件傳輸時會建立 2 個 TCP 連接:發出傳輸請求時要用到的控制連接、實際傳輸數據時所用到的數據連接。
21. 遠程登陸常用 TELNET 和 SSH 兩種協議。
22. 識別兩端主機地址:以太網用 MAC 地址;IP 用 IP 地址;TCP/UDP 使用端口號。
23. 半雙工:是只發送或只接收的通訊方式(類似無線電收發器,只能一端說話)。全雙工:同一時間可既發送又接收數據(類似打電話,雙方都可以說話)。
24. 交換集線器 = 以太網交換機 = 持有多個端口的網橋。
25. VPN :虛擬專用網絡,用于連接距離比較遠的地域。
26. 所有主機都維護著一張路由控制表(Routing Table),該表記錄 IP 數據,在下一步應該發給哪個路由器,IP 包將根據這個路由表在各個數據鏈路上傳輸。
27. IP 面向無連接:在發包之前,不需要建立與對端目標地址之間的連接。這樣是為了簡化、高速。
28. IP 提供盡力服務,TCP 則是負責服務,會確保對端主機確實收到數據。
29. IP 地址由 32 位正整數表示。由“網絡標識(網絡地址)”和“主機標識(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 。同一網段內的主機必有相同的網絡地址,而主機地址則不允許重復。
30. 廣播地址:就是將 IP 地址中的主機地址部分全部設置為 1 。
31. DNS 系統:一個用來表示組織內部主機名和 IP 地址之間對應關系的數據庫。
32. HTTP 的服務端程序是 httpd(HTTP 守護進程),ssh 的服務端程序是 sshd ( SSH 守護進程 ) 。
33.數據鏈路和 IP 中的地址,分別是指 MAC 地址和 IP 地址。
34.在 TCP 中,當發送端的數據到達接收主機時,接收端主機會返回一個已收到消息的通知,這個消息叫做確認應答(ACK)。通過序列號和確認應答號,TCP 可以實現可靠傳輸。
35. TCP/IP 中識別一個進行通信的應用需要 5 大要素:源 IP 地址、目標 IP 地址、源端口、目標端口、協議號。然而在 UDP 首部中只包含它們中的 2 項:源端口、目標端口,余下 3 項都在 IP 首部里。
36. 路由器根據路由控制表(Routing Table)轉發數據包。
37. 分布式系統是指多個系統協同完成一個特定任務的系統。
38. SSH 是加密的遠程登陸系統:可以使用更強的認證機制、轉發文件、使用端口轉發功能。TELNET 中登陸時無需輸入密碼就可以發送。
39. FTP 是在兩個相連的計算機之間進行文件傳輸時使用的協議。傳輸實現:使用 2 條 TCP 連接,一條用來控制,一條用于數據(文件)的傳輸。
40.SMTP: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的協議。POP :接收電子郵件的協議。2者都是在其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通過建立一個 TCP 連接來完成相應操作。
41.URI 用于標志資源,是廣義概念。URL 常用來表示互聯網中資源的具體位置,是狹義概念。
42.UDP 是不可靠性傳輸協議,因此可能發生丟包和亂序等現象。RTP 會為每個報文附加時間戳和序列號。
43. 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鑰基礎結構 是一種通過可信賴的第三方(即 認證機構 CA)檢測通信對方是否真實而進行驗證的機制。用戶可以利用 CA 頒發的“數字證書”驗證通信對方的真實性。PKI 還可用于加密郵件和 Web 服務器的 HTTPS 通信。
44. 數字證書包含:用戶身份信息、用戶公鑰信息、證書簽發機構對該證書的數字簽名信息。
45. 加密是指利用某人值(密鑰)對明文數據通過一定算法變換成加密數據(密文)的過程。反過程叫解密。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鑰叫對稱加密方式,反之使用不同密鑰(公鑰和私鑰),則叫做公鑰加密方式。在公鑰加密方式中只有一方的密鑰是無法完成解密的。
46. 使用 TLS/SSL 的 HTTP 通信叫做 HTTPS 通信。HTTPS 中采用對稱加密方式,但在發送公共密鑰時采用的是公鑰加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