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歲的時候在學校接觸到了Logo語言,用它幾乎對每一個練習進行泛化(這都是一些同學沒興趣做的事)。但我并沒有受到老師的表揚反而被批評不務正業,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更高的層次。
第二次接觸編程是13歲時,我開了博客,穿梭于其他人的博客之間,學習了HTML和CSS標記語言以及PHP,當時我還沒意識到這是編程的另外一種形式。
第三次接觸編程是16歲時,幫高中學校輔導員開發一套內部注冊系統。這是我第一次做被稱為“編程”的事情。雖然我承擔了大部分工作,但另一個人卻得到了幾乎所有的稱贊,這使我感到沮喪。
大學一年級,第一次所有人對我在編程方面表露出肯定。我果斷從數學與經濟學轉到數學與計算機專業。我意識到,之前所經歷的消極氛圍,不是因為世人對編程不感興趣,而因為我是女孩。
我比當時年齡相仿的女性有更多機會,但經歷卻不是那么“正面”,這使我感到氣餒。許多成年女性從未意識到“編程”或“黑客”是女人可以做的事。對她們來講完全是被忽視的領域。我有時會認為軟件領域的性別歧視不復存在,至少正在隱去。但可悲的是,問題并未消失。
美國著名技術作家Paul Graham曾說:“天知道如何讓一位13歲的女孩對電腦感興趣。我們無法使這些女性以黑客視角或從Facebook來看世界,因為在過去的10年間,她們根本沒有過黑客行為。”
我不認為Paul Graham所說恰如其分。很多女性在過去沒有“黑客”行為的問題,很多男性工程師也同樣存在。有些人是有機會在早期成為“黑客”的,我便是幸運兒,但彼時我并不曉得。我認為自己有資格稱為“黑客”的理由是早年有廣泛的編程經歷,但又感到永遠無法成為真正“黑客”,因為我不符合人們對“黑客”的傳統印象,比如我的著裝、規律的作息以及我不是男性。我想知道,過去10年一直編程的女性,有多少人一直以來都沒能意識到自己是黑客呢?
女性在“黑客”群體中缺乏代表性不是因為她們缺乏興趣。上面所說的被忽視以及性別歧視問題逐步將女性排擠出了這個圈子。我不知道如何完美地回答怎樣讓13歲女孩對計算機著迷,但我明白首先要讓她們在這個領域不被忽視。除了無法自我認同“黑客”的刻板印象,開始編程的年齡過晚也導致需要加倍努力工作,快馬加鞭成為一名“黑客”。女性和還沒有成為“黑客”的人真有必要花時間去追趕。
作者Liz Denys,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雙料學士。
原文鏈接:http://blog.lizdenys.com/2014/01/03/i-do-not-feel-like-a-hacker/